《乘加乘減》教學反思

2022-12-22 07:18:03 字數 1193 閱讀 1660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發展的過程。」乘加乘減這節課,我採取了較為開放的教學形式,在充分觀察思考的基礎上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把教學過程當作了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過程。

「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學習數學,享受數學活動帶來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

乘加算式在圖中是可視的,對學生來說是真實存在的,而乘減減的部分則是一種虛擬存在,低年級兒童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自然會產生這樣的建構偏差。如果憑空讓學生列出乘減算式是超越學生的發展的。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畫、數、劃——數形結合,為學生搭了個」腳手架「,理解起來就」有理可據「了。

1、注重趣味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生動的學習素材和思考空間。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們喜歡的動物小金魚走進課堂,課一開始,就向學生呈現了一幅生動形象的魚缸裡小金魚的情境圖,並伴以輕鬆明快的**,把學生帶入乙個寬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中,使學生的身心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而且,這個教學情境的創設,以學生熟悉的、生動的事件作為教學的切入點,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可觀察、可思考的材料,創造了表現自我的

第1頁共2頁

條件,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在練習中,我巧妙地利用主題圖,讓學生思考一共養了多少條金魚,可以用哪些方式解答,可借助學具,同時採用贈予小禮物的方式,為學習增添了趣味色彩,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大膽放手,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實現演算法多樣化。

學生提出了」一共養了多少條金魚「這個問題後,通過讓學生先認真觀察圖畫,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法,然後展示自己解決的方法,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和演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

3、鼓勵學生自主探索,享受收穫的快樂。在鼓勵和引導學生列出幾個乘加乘減的算式後,我讓學生結合圖,展示自己真實的想法,形象具體地說明了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這樣,既給學生提供了參與數學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又讓學生充分地進行了自主探索、發展創造、討論交流,使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

在這個主動的、互相啟發的學習活動中,學生獲得了收穫成功的體驗,充分享受著數學學習活動帶來的快樂和喜悅。

4、用生活經驗作為數學問題的參考

通過練習使學生領會到數學問題的解決需要生活經驗來做參考,進一步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多注意讓學生說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達清楚,對一些數學術語要加強訓練。

第2頁共2頁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

中衛市第九小學申淑娟 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觀察主題圖發現可以列式為3 3 3 2 11,3 3 2 11,也就是當若干份中有乙份與其它份的數量不同時,可以先用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數。但是乘減算式4 3 1 11學生一下子是想不出來的。這時我結合圖意引導學生想 前面3棵每棵都是3個,第4...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

田橫鎮中心小學 李仲錚1 創設生活情境 體會數學的親切 乘加乘減 一課的教學目標是 能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解決乘加乘減問題的過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培養應用意識。於是我將教材進行了重組,經過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幫助學生尋找富有生活性和開放性的數學學習素材。整節課置身於學生身邊的 感興趣的生...

乘加 乘減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提出問題 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1 在生活情境中激發求知慾望。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學習乘加乘減的知識時,創設生活情境。是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需要,是數學知識生活化 同時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有趣的生活中 數學問題。2 在自主合作中探索知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