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的研究

2022-11-25 08:36:06 字數 4972 閱讀 9849

《 學科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的研究 》結題報告

蘇州市教育科學 「十一﹒五」規劃課題

《 學科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的研究 》結題報告

吳江市平望第二中學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歐洲經歷了漫長的中世紀,從文藝復興運動開始,代表市民階層的思想家紛紛著書立說,對抗神學的蒙昧主義和神秘主義,這是人文主義和人文精神的最初體現現。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文精神的發展出現了短腿現象,高度的物質文明和蒼白的人文精神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到了21世紀,科技日新月異,知識經濟的時代正逐漸向我們走來。

同時,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卻也帶來了生態的失衡、戰爭的災難、道德的缺失等,社會呼喚著人文精神的構建。歷史的事實和世界的現狀告訴我們,沒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注定是悲哀的。人文精神的培養將將是全世界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課題。

人文精神是人類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體現人生意義、道德價值、健全人格和時代風尚等自我反思。同時又是人類文明的精神標尺。所以,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也是踏上時代的節奏。

對於人文精神的研究既有明確的現實意義,又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我國同樣存在著這樣的問題,甚至更為嚴重。要提高整個民族的人文素養,就要利用學校教育這個陣地,改變在學校教育中忽視或者邊緣化了人文精神的教育的現狀。

我校對本課題的選題醞釀已久了:我們在「十五」省級課題《培養農村初中生健康人格的研究》的研究過程中發現,健康人格的培養離不開人文精神的驅動,在健康人格的塑造中,人文精神培養有著非常核心的地位。作為培養學生的主要場所——學校,理所應當舉起人文關懷的大旗,這也與國際社會人權尊嚴相吻合的。

二、 課題的總體設計

1. 概念界定

人文是由英文「humanism」翻譯過來的,國外也很倡導,在中國古代,儒家的人道,道家對生命的重視,也體現對人文精神的重視。但不能不說的乙個事實是,人文精神有其特定的空間。也有其特有的社會特徵。

人文精神是一種關注人生真諦和人類命運的理性態度。他包括對人格、個性和主體精神的發揚,對自由、平等和做人尊嚴的渴望;對理想、信仰和自我實現的執著;對生命、死亡和生存意義的探索,等等。有人也被稱為「終極關懷」。

人文精神的核心內容是關心人、愛護人、以人為本,是人類的自我精神關懷。它蘊含於人的內心世界,見之於人的行為動作及其結果。人文精神的獲得必須經過人文知識的內化、整合而變成主體的意識、思想、情感等生命體驗和行為。

本課題概念界定為:在學科教學中,各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創設人文教育的情景,著眼於人文精神的培養,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進行良好品質的培養及人文精神的滲透。摸索出不同學科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2. 研究目標

總體目標:通過學科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研究,促進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和健康人格,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通過課題研究,結合學科特點,總結出行之有效的培養方法和規範化的研究措施。

具體目標:三個關鍵詞「知識、素養、品格」

一是豐富人文知識。通過不同的途徑和**,如班會、校會、運動會、文藝會演、校園、網際網路、家長學校等方式全方位豐富人文知識和人文底蘊。

二是提高人文素養。以學科教學為載體,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並促使人格的健康發展,尊重生命和尊重環境。

三是培養學生的人文品格。這就要在學科教學實踐活動中,讓我們的學生育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懂得並注意文明禮儀,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

3. 研究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的提出,是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構建和諧社會這樣的大背景下,通過文化知識的傳授,育**文內在的精神成果,而這樣的成果的影響是長久的,甚至是終生的。而人文精神又反過來影響人的行為,通過人文精神的培養,從而提公升國民素質,弘揚民族精神。社會呼喚人文教育,校園需要人文精神。

所以,我們這一課題的研究有著特定的社會背景與深遠的歷史影響。

4. 研究物件和方法

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課題組對全校學生作為常態研究物件。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 、文獻法

借鑑前人的研究成果,借助多種**,特別是網際網路資源,並與本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出發,走一條適合本課題研究的道路。

2 、調查法

通過問卷調查、平時觀察、開學生座談等多種形式,建立跟蹤檔案,每經過乙個階段,在檔案中記下學生的情況,通過研究前後的個人檔案資料的比較結果,作為此課題研究成果的分析論證資料。

3 、觀察法

通過觀察參加研究的班級的情況,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從中進行歸納提煉。

三、課題的研究措施和過程

「人文」,這是個相對隱性的範疇,我們研究的落腳點應當放在課堂、校園之中,利用校園的一草一木、電子螢幕,利用教室的環境布置和牆報展示,利用宿舍的文化氛圍,利用課堂的師生互動,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人文精神。

在學科教學中對教學內容進行再設計、再創造,融入人文精神培養的內容;在學校管理與學校環境教育之中,構建具有人文精神的和諧校園文化;挖掘教育資源,培養人文精神,促進學科教育;開拓研究領域,拓展科學與人文的發展空間,使學生在學習研究與探索創新方面有更大的發展,成為崇尚科學、崇尚文明的一代新人。就目前而言,本課題圍繞以下五大方面開展了實踐研究。

(一)加強學習和管理,為課題研究創設良好的氛圍

加強課題的研究和管理,一直是學校工作的乙個重點工作。為了更好地開展課題研究,學校在課題立項之時就成立了課題研究中心組。由徐建華校長任中心組組長,並匯同學校各職能部門、教研組、班主任構建課題網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開課題研究。

制定可課題的理論學習制度。課題中心組定期為全校教師印發最新的課題相關的資訊。中心組負責「人文精神」課題相關的校本培訓。新教師和三年上崗的教師,也進行了課題相關培訓。

去年,我們還十分榮幸地邀請到了華東師範大學金忠明教授作我校課題指導嘉賓。金教授數次來校調查、走訪,指導課題的研究方向,並為全校教師作《新人文精神與學科教學的》專題講座。此外,我們還邀請到吳江市教科室和吳江市教師進修學校的專家和領導來校作課題講座,這為深入實施課題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二)學科教學中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

學科教學中的人文精神的培養有很多的途徑,可以著重從以下幾途經進行培養。

1.豐富人文知識。人文知識是相當廣泛的,而農村初中學生的人文知識比較狹窄,我們有必要在多個領域裡拓寬學生的人文知識,通過不同的途徑和**,如班會、校會、運動會、文藝會演、校園、網際網路、家長學校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活的意義、理解健康的內涵、了解科學發展的歷程、形成哲學思想、增強環境意識、培養藝術情趣、獲得文學薰陶、審視宗教的影響、利用鄉土文化資源,獲取人文知識,全方位豐富學生的人文底蘊。

2.提高人文素養。以學科教學為載體,要求我們的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並促使人格的健康發展,尊重生命和尊重環境。我們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人文素養相對來說較低。

通過人文教育實踐活動,要讓學生承認世界的物質性、客觀性,既要遵循客觀世界的規律,又能夠通過實踐認識和改造自然界及人類自身的世界觀;幫助學生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正確體現學生對人生的意義、目的和價值的根本看法,特別是人為什麼活著、人怎樣生活才最有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問題,逐步形成正確的生死觀、金錢觀、公私觀、榮辱觀、幸福觀,甚至權力觀、戀愛觀、家庭觀等人生觀;引導學生確立以集體利益、人民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集體主義的價值觀。

3.培養學人文品格。這就要在學科教學實踐活動中,讓我們的學生育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懂得並注意文明禮儀,培養積極的生活情趣。人文教育實踐的研究,可以在學校的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等方面充分滲透人文精神的實質內涵,使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明確社會生活本身的意義。

(三)加強藝體特色,深化人文精神

學校如何自覺弘揚優秀民族文化,自覺積澱現代文明成果,如何提煉自己學校特色所包含的精神,使之內化為師生的素質,培養出更多身心健康、素質全面的新世紀人才,這是我校近幾年來一直在追求的目標。特別是近二年來,我校從自身傳統優勢出發,充分考慮到小學、高中及社群教學環境的特點,開展了「強化藝體教學,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特色建設,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1、突出藝體特色。平望中心小學的藝術教育已有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同時,平望中心小學也十分重視體育教育,特別是小學生足球在全市比賽中連年名列前茅,我們也有傳承和發展的責任。

此外,平望鎮的社群文藝、體育活動也很有特色,平望鎮的「新世紀文化廣場」被評為全國十佳文化廣場。學校定期組織如「五月歌會」、「迎新文藝表演」的活動,足球專案更是走出國門,開展跨國的體育文化的交流。

2、發揮雄厚的藝體師資力量。為加強藝體特色教學,我校近年來不斷加大藝體人才的引進及培養力度。藝術、體育組12位專職老師人人科班出身,其中擁有本科學歷6人,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2人,篆刻協會會員1人,國家級裁判員1人,吳江市優秀教練員4人,蘇州市國家體育鍛煉達標先進個人1人。

優良的師資隊伍為我校開展特色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3、全面開設藝體活動。目前,學校有三分之一的老師分別參加了圍棋、桌球、籃球、足球等活動。學生的課外特色興趣活動更是豐富多樣,學校開設了「聲樂」、「合唱」、「樂器」、「舞蹈」、「書法」、「美術」、「篆刻」,「桌球」、「籃球」、「足球」、「田徑」、「圍棋」等12種特色興趣活動專案,涉及到了藝術、體育的眾多方面。

學校除了每年舉行藝術節和校運會之外,還利用活動課、雙休日、節假日開展特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表現自我,發展個性,激發興趣,增長知識,挖掘潛能,培養特長。

(四)開展課堂觀察,凸顯人文關懷

兩年前,我校加入了吳江市課堂觀察實驗區,開展了課堂觀察活動。

課堂觀察可以促成教師合作的和自主的學習,觀察、指導者與教師是教師生涯中的生命共同體、合作反思的夥伴。任何人不能代替別人去思考、去生活、去行動,只能在其原有經驗基礎上起到啟發、激疑、喚醒、發現的作用,促進教師點燃其內在的創造的智慧型。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分析問題,理解並運用他人的長處。

實現合作與共享,從有經驗的、有特長的教師那裡獲得啟示。課堂觀察也是人文關懷的最好體現。

(五)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大力鴻揚人文精神

學科教學中,真正屬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畢竟是非常有限的。同時在現有「知識教育」為核心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向,也只能是趨向於更好地掌握和再現書本知識。雖然,學科教學對學生非常重要,但是其中存在著的學科的封閉、學習內容的不可選擇、學生與社會隔膜等問題卻比較難以解決。

開設研究性課程,就是根據資訊時代知識經濟社會對人的要求,為了彌補學科教學在滿足社會這種新要求方面的侷限和不足,給學生一塊真正屬於他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從中得到鍛鍊和提高,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作為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在學科教學中起著獨特的作用;而作為**式的學習方式,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是一種新的嘗試和探索。

藝術設計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養策略

作者 張健 戲劇之家 2016年第16期 摘要 新課程標準的出台明確了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為主,而人文精神作為藝術素養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其對有效提高藝術設計教育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通過融入人文精神滲透教育,能夠在發展學生藝術設計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讓學生感受藝...

對新聞報道中人文精神的反思

作者 劉穎 今傳媒 2011年第10期 摘要 新聞傳媒是文化的重要載體,無論從自身發展還是社會需要的角度都有責任彰顯人文精神,關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文目標的實現。這樣的責任決定了傳媒的形象以關懷的姿態向公眾傳遞訊息。所謂關懷的姿態就是 對公眾本身感受的體察和關切,對公眾所思所感和生存狀態的廣泛關注。這...

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深化化學教學

1.問題的提出 當前中學基礎教育的現狀是過分強調公升學的需要,人為地將教書與育人剝離。教師在教學中唯科學 唯技巧 唯知識地 灌輸 見 分 不見 人 見 人 不見 心靈 的現象仍然嚴重。學生淹沒在題海之中,缺乏對他人的關心 對社會的關心和對科學家所應有的崇敬,缺少精神和信仰,沒有激情和樂趣,厭學逃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