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和設計研究結題報告

2022-10-22 12:09:02 字數 3924 閱讀 6964

結題報告

鎮江市大港中心小學張書霞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關注兒童整個生活世界,賦予教育的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成為當前我們教育改革的必然。新課程力求課程的生活化,要求課程內容應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的需要,回歸生活。讓學生能將所**用於生活,尤其是創造性地運用,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在現代生活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我校確立《小學德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研究》的子課題作為研究專題,期望通過研究,喚起教師對教學和教育的價值的理解,通過課堂設計的改進,讓學生體驗到生活的豐富性和生活的樂趣,促進學生基本的生活態度的形成,培養學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提高學生素質。

二、概念的界定:

1、小學德育課堂教學:本課題研究的是九年義務教育開設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課堂教學活動。

2、生活化:生活化是將學生從抽象、虛擬的課本堆中解脫出來,給學生感受自然、社會、事實、事件、人物、過程的機會,使學生在與現實世界的撞擊、交流中產生對世界、對生活的愛,從而自發地、主動地去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即「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

」3、小學德育課堂教學生活化是指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從各個年級段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聯絡生活學德育,學習德育促生活。它體現了「德育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為生活服務」的思想,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在主動的活動中建構自己的知,。從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在周圍的事物中學會感悟、品味,並學會用生活化的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本課題研究的小學德育課堂教學生活化包括兩層意義:(一)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內容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

(二)教學活動方式生活化。即教學活動是學生樂於參與、主動參與的生活過程,關注學生需要和豐富的社會生活,使學生既學到知識,而且多方面素質得到主動發展。本課題在教學生活化的思想指導下,主旨是在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實踐中探索具體的操作策略。

三、研究目標、內容:

目標1、通過課題研究形成德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一般操作策略。通過課題的實施,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態度和能力,並形成在學習與生活中與人合作交流、**學習的能力,努力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的素質,為他們終生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

內容課題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方式等方面展開研究,研究中力求在生活與教材之間構建平台,通過思維遷移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學活動方式方面,要通過教師課堂生活化的語言、行為去感染學生,讓學生輕鬆、愉快地接受知識,培養能力。另外,還要設計生活化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所學內容。師生之間要積極互動,相互討論、交流,相互理解、對話,使課堂真正成為生活化的課堂。

課堂教學生活化更重要的是能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的生活化氛圍,使學生學得真實輕鬆。還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群、走近生活,到生活中去感悟德育的魅力。

四、研究的方法:

(1) 文獻法:通過查閱各種理論著作和研究資料,進一步明確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內涵以及學生學習生活化能力的培養方法。

(2) 調查法:通過觀察、問卷、測試等手段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生活化的興趣、能力等方面進行評估。

(3)課堂行動研究。教師直接對所從事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研究,包括「計畫、實施、反思與評價」三個環節。

(4)個案研究法。對發展學生主體性的典型的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進行跟蹤研究和總結。

(5)經驗總結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總結研究成果,進行階段性小結、調整、完善研究方案。

五、研究過程、操作策略:

(一)組織調查,了解現狀。

通過觀察、問卷、訪談等手段,對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因素及積極性進行了調查。

學生對品德課的興趣及課堂參與度的調查統計表

【調查人數300人】

由上表可見,對品德課感很興趣的學生不到一半,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生所佔比例更少。為了尋找原因,我們嘗試進行了「影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因素調查」,統計結果見下表;

影響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因素調查結果統計表

從調查結果分析,課堂教學的目標、內容、教學方式以及評價方式影響著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二)針對現狀,組織學習,提出假設。

1、針對調查結果,我們組織課題組成員閱讀德育教學方面的文獻資料,對與課題有關的文章做好摘錄或做好記號。我們還注重網上學習,將有關文章收集起來。這樣的學習,既學到了理論的東西,也學到了實踐性的東西,這不僅對教學有幫助,也對課題研究尋求了理論支點。

(1)、生活教育的相關理論:生活教育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教育因生活的變化而變化,提出在「生活裡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

(2)、主體教育觀:人的主體精神的本質是自由、自覺,學生個體發展必須通過獨立自主的、積極主動的理性思考後作出行動選擇,兒童是其活動的主體,而不是被灌輸的容器。

(3)、個性社會化原理:兒童應是正在發展中的完整的人,這種發展是其個性化向社會化的過渡,成為社會的人。作為社會的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掌握學生的年齡特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可使學生朝著我們期望方向發展完善。

而要實現個性化向社會化的過渡,其最有效的載體是生活,其是否實現社會化的標誌也是看其是否積極適應生活。

2、提出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基本假設。

(1)、生活化德育課堂需要——多樣化地教學

生活並不是一幅靜止的畫面,德育課堂教學生活化需要有豐富的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多樣化的教學是對教學回歸生活的最好體現。

①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生活。學習是乙個互動的過程,課堂中加強溝通與交流,相互啟發與補充,分享彼此的思考,共同**的學習是生活化教學追求的課堂氛圍。

②將生活的知識拓展到課堂學習中來。學科教學是知識科學發展的縮影,但生活不僅僅是科學的世界。在生活中還有道德的、情感的重要內容,這都將作為教學生活化的重要學習資源。

③把生活作為教學的背景。課堂是一座橋梁,要將校外的、校內的、個人的、集體的、科學的、生活的世界結合起來,他是乙個大家生活的場所,而不是割裂開來的學習知識的小天地。

(2)、生活化課堂需要——建立民主、平等、對話的師生關係。

教師的職責現在已越來越多地重視激勵思考,他將越來越成為學生的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教學是師生交往的過程,教師必須清楚地知道,學生學習的發展與教師教學的設計與處理直接相關,教師傳遞的量與學生學習的量,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定性直接有關,教學中涉及的對自然、社會和人類的詮釋直接影響學生對身外世界的態度,教師必須將自己放在促進學生發展的地位,建立民主、平等、對話的師生關係。這些理論也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應追求的目標。

(3)、生活化德育課堂需要——採取實踐、**和合作的學習方式。

**是兒童的本能之一。兒童學習的活動中,首先要注意激發和維持兒童的**興趣,促使他們利用各種學習資料親自參與**活動,在兒童**學習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而且更加注重**過程和親身實踐,教師可通過適當的訓練方法教給他們進行科學**的程式、策略和技能,並致力於培養他們**、合作的精神和態度。總之,**是學生獲得知識形成價值觀的一種重要途徑和方法。

(三)實踐**,初步形成德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操作策略。

設想是否合理,是否可行,需要實踐來檢驗。為此,我們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定期進行課堂教學**,對教學活動設計、實施過程和實際效果進行評價,並在課後及時交流研討改進的方法,初步形成了德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操作策略,並努力通過這基本的品德課堂教學策略引導我們的德育課堂教學能真正地回歸生活。

1、**教學內容生活化的操作策略。

(1)、走進生活,尋找契機,促進體驗。

體驗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有所感悟。對於學生較為陌生的一些生活方式,就需要學生通過自身體驗進行感悟。比如《品德與社會》第一冊《父母的疼愛》一課,為了讓孩子感受家人對自己的關愛,知道父母的艱辛,我們提前舉行一次活動「我當一天家」,讓孩子做一天家長,操持買菜、做飯、打掃衛生等各種家務。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許多孩子深深體會到了做家務的不易,從而感受到家長的辛苦,心中萌生出許多的感悟。當老師在在課堂上引導孩子回憶家人對自己的關愛時,一切顯得是那樣的水到渠成,許多孩子都想起父母對自己的無私付出,既要忙碌工作,又要照顧孩子,十分不易,許多孩子都十分動容。課堂氣氛非常感人,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很好地激發。

(2)、訪問了解,調查積累,了解生活。

中職德育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方法初探

摘要 中職德育課生活化教學例項的研究無論對於學生還是教師都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對中職德育課課生活化教學例項的研究可以改變中學政治教學的現狀,它也是德育課教學的需要。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是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教學生活化不失為一種實現新課程有效途徑。筆者就教師在德育課教學中如何才能做到教學生活化這一主題進行...

中職學校德育課程課堂教學生活化探微

摘要 2008年新一輪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的課程改革方案正式實施後。促使德育課課堂教學生活化勢在必行。針對現實,在正確認識教學生活化理念在德育課教學中的作用基礎上,在德育課堂上精心擷取典型案例,提高職業道德課的信度,配合校內 校外的實習進行 體驗式 的德育拓展,把課後的作業布置得 生活化 些,讓中職德...

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心得

楊曉琳 數學課程標準 強調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出發,創設生動 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 操作 實踐 歸納 模擬 思考 探索 猜測 交流 反思等活動,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問題 思考問題,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增強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