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心得

2021-03-20 12:50:31 字數 4864 閱讀 2889

楊曉琳《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踐、歸納、模擬、思考、探索、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問題、思考問題,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與願望,體會數學的作用,從而學會學習,生動活潑地投入數學學習。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在主動的活動中建構自己的知識。也就是說,學生並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學習和交往活動中,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們具有利用現有知識經驗進行推論的智力潛能;相應地,學習不簡單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生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生活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

多年來的數學教學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了學生學習內容的書本化、教條化,忽視了學習內容的生活化;導致了教師和學生都過分關注教學過程的實效性,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親身經歷性、過程性和自主性。這樣做的效果:使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和理解僅僅停留在教材所呈現的範例上、停留在教師所教的課本知識上,對數學的實際運用僅僅停留在做幾道計算題或應用題上,沒有把數學知識結合實際應用,沒有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忽視了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我在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中有如下心得體會:

一、在學數學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數學具有邏輯的嚴謹性,在教材中它總是以完善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許多題目都是經過數學處理的,具有科學性、系統性。文字表達嚴謹、準確、枯燥,但很少創設問題情境,忽略了數學知識從生活生產中被發現的曲折過程,抑制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因此,我們要善於處理教材,把學生社會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課堂,創造出校本特色。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有著廣泛的應用。但由於教材的滯後性,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在教材中難以及時體現。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聯絡生活實際,就地取材,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充實到教材中去,讓教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以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生活即數學,只要運用的恰到好處,照樣也可以讓學生去研究一番。

記得有一次。我和幾位學生在談論生活中的一些瑣事,有一位學生提出來問「老師,你今年有幾歲了?」我想了想說「5年前我比我的兒子大25歲,5年後的今天,我的兒子已經6歲了,那麼你們算算看,老師今年幾歲了?

」頓時,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算起來,有的用足了勁在苦思冥想,有的託著腮幫子左右為難。而最後還是沒有能難住他們,很快便有了答案。雖說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而已,但學生們卻都是樂此不疲,算得津津有味,還乙個勁地相互出起題目來了。

請同學猜猜自己父母的年齡。

數學源於生活,但必境又高於生活。因為很多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都相對比較抽象。教學中只有充分借助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才能使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真正意義,也才能更加體現數學又服務於生活的應用理念。

2、適當地重組教材,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教師在新知教學前應該明白,唯有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是一種實際需要時,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知識的過程中來,而用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吸引學生的參與,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辦法。例如「通分」一課教學時,對教材作適當的重組,以生活例項引入,相信會有更好的效果。

學校衛生包乾區劃分,其中五年級分到了總數的六分之一,六年級分到了總數的九分之二,猜猜看哪個年級分到的多一些?

(1)指名口答

(2)你能否通過計算來比較哪個年級分到多一些?你是怎樣計算的?

(3)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後嘗試解答。

這種實際問題的引入,使學生感受到學習通分不僅要會通分,而是要把通分作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手段來掌握,使學生的頭腦中形成較為清晰的數學應用意識。

3、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為了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絡與區別。教材中設計的許多案例都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教學時應盡量根據實際情況,模擬一些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生活環境,設計一些生活場景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輕鬆快樂中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

如,教學「圓的認識」時,讓學生看乙個「動物運動會」的動畫,從中讓他們體會到乘那種裝有圓形輪子的汽車,比那種裝有橢圓或正方形輪子的汽車來得安全,也不會顛簸得厲害。同時也感知了「同圓或等圓中,圓的半徑相等」的道理。這樣引入新知,使學生感到數學有血有肉,生動有趣,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學好數學利於解決我們身邊的實際問題。

因此,易產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在小數的乘法計算中,也可增加電表、水表的讀數,並能算出費用,畢竟這些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二、在用數學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新課程理念強調知識,技能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貼近學生生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每乙個學生的發展。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學即生活」,學生的生活世界成為課程的

內容。數學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現實,幫助學生體驗生活並學以致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親自去感知,親歷學習的過程,重視學生的體驗、經歷,強調讓學生親身參與。

只有讓學生親身參與,親身體驗了,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們必須明確書本知識和生活知識同等重要,樹立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觀念,關注兒童的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創設生活化情景活動。

學習是為了應用。可我們的學生缺乏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和解決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我想其中乙個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論與實際相脫節,所以我們在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後,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情境活動,肯定會使學生感受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成功和樂趣。

如在一節數學活動課上我講了這樣乙個故事:有兩位小青年來到賣螃蟹的李大爺跟前問:「螃蟹多少錢一斤?

」李大爺說:「30元一斤。」甲青年說:

「我喜歡吃身子,只有一半應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說:「我喜歡吃爪子,也應按15元一斤算。

」於是李大爺就把螃蟹分下來賣給了他們,回家的路上,李大爺仔細一算才發覺上了當,請你們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釋一下李大爺為什麼上當了?學生被這一情境引發了好奇心,由好奇引發需要,因需要而進行了積極思考,這樣學生不但加深了對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

2、加強數學生活化實踐活動。

數學的知識源於生活。我們把研究的目光注視到學生的生活中去,學生的生活是五彩斑斕的,充分利用起來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學源泉。讓數學課堂成為生活化的課堂,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如:學生在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以後,讓學生在自己的**裝飾上精美的邊框;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後,讓學生回家去幫助父母並計算房間地面面積、計算鋪地板(磚)的數量及購買錢數。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預算能力、社會能力,又十分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的數學知識。

三、讓學生體會數學**於生活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之一是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社會的聯絡。實現課程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但這並不是讓課程脫離學術軌道,而是讓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社會更有效地融合起來,給已有充分發展的學術課程增添時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這就有必要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來充實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更強調通過課程功能的改變、課程結構的重建、課程內容的調整、課程實施的落實,把學生引向在開放情境中的探索,從動手、動口、動腦的活動中掌握知識。

1、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的素材,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如何給學生一雙「慧眼」去觀察、讀懂這個世界的數學顯得尤為重要。現實生活是學習數學的起點,尋找與學生年齡特徵、生活經驗相適應的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活動中、在現實生活中發展數學,掌握數學。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課前、課後布置學生去觀察體驗自己身邊的數學。

例如:學了千克、公尺以後,讓學生通過填空,乙個雞蛋大約()克、你的體重大約()千克、學校教學樓大約高( )公尺;學了比例尺以後,可通過數學活動來體會數學**於生活,如繪製學校的平面圖,必須要量出學校的建築物和操場的實際長和寬,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畫出來,……讓學生體會到生活經驗積累的重要性,體會到數學**於生活。

2、數學問題生活化。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有生活化的數學問題才能讓學生看得見,用得著。讓學生切實地體會到:這是我們在生活中將要面臨的和需要解決的種種問題,也讓學生體會到我有權利選擇解決問題的辦法,因而迸發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才能主動地思考,積極地動手操作,認真地推理、歸納,在緊張熱烈的氛圍中掌握知識要點。

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知識時,我對學生說:「同學們,老師邀了兩個好朋友星期天要到乍浦九龍山去遊玩,準備買點飲料帶去,(同時出示一些飲料的價錢)你們能幫老師出主意嗎?」聽到老師要請學生幫忙,大家都躍躍欲試,有的說,買3瓶礦泉水,花去2×3=6(元);有的說,買6瓶「紅牛」,花去5×6=30(元);有的說,礦泉水和「紅牛」各買3瓶,花去2×3+5×3=21(元),有學生補充也可以這樣算:

(2+5)×3=21(元)……還有的說,除了買些飲料吃的也得買點,比如麵包之類的,礦泉水、「紅牛」和麵包各買三份,花去2×3+5×3+1×3=24(元),或(2+5+1)×3=21(元)。看,學生已經在自覺應用乘法分配律的知識來**生活中的有關現象了。然後我引導學生產生疑問:

「兩個數的和與乙個數相乘,可以用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你能舉出乙個或幾個例子來說明嗎?」這樣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激起了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

可見,如果我們能在教學中高度重視數學知識的生活化,那麼,一定會使數學更貼近生活。同時也會越來越讓人感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會變得有活力,學生才會更有興致地喜歡數學,更加主動地學習數學,鞏固數學甚至發展數學。數學生活化是教育現代化對數學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掘**於現代生活實際的內容,將其轉化為數學模型問題,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的意志和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使學生發現生活數學,喜歡數學, 讓數學課堂教學適應社會生活實際,才能培養出一批真正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思考

作者 鄒進晶 中學課程輔導 教學研究 2017年第05期 摘要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 操作 猜想 推理 交流等活動。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生活化 一 在生活化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 建構主義的認識論從哲學的角度...

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構建

數學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充分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賦予了新的歷史重任,教師面臨更大的考驗與挑戰,需要教師自身不斷努力 成長與發展。在探索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

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摘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生活體驗相聯絡,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小學數學課堂充滿活力。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生活化 教師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 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 生動 直觀,使學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