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邊說課稿

2022-10-16 08:12:02 字數 4553 閱讀 2148

旬陽縣神河中學王明富

一、資源分析

(一)教學任務分析

三角形的邊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七章內容,隸屬「空間與圖形」領域。本章包含四個板塊內容,「三角形的邊」是起始內容,重點研究與三角形有關的概念、三角形(按邊)分類以及三角形三邊關係,這些知識不僅是研究三角形的基礎,而且是研究多邊形的基礎。三角形的邊之間的關係既是判斷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三角形的重要條件,又是**線段不等關係的重要依據,它是在學生認識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基本要素、及按邊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展開的,是平面幾何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之一。

從思想方法上講,本節所涉及的分類思想、運用代數法解決幾何問題等都是「空間與圖形」後繼學習必須掌握的思想方法,而三角形三邊關係的探獲過程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等能力,使學生進一步明晰事物之間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絡,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有利於滲透化歸思想。總之,本節課,無論是知識傳承,還是數學思想方法滲透,都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七年級上學期已經學習了點、線、面、角等知識,初步體驗幾何知識獲得的途徑與方法,初步獲得三種語言相互轉換的體驗,經歷相交線、平行線學習後,語言表達、抽象概括、邏輯推理等能力均得到啟迪與發展;經歷前兩個學段學習,對圖形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已經有了較為全面認識,這些都是研究三角形、探獲三角形有關知識的厚重積澱。

從生理特徵角度講,七年級學生剛剛從兒童時代步入青春期,其自信心、自制力相對較差,注意的穩定性處於發展階段。從思維特徵看,他們的思維經驗型為主。三角形的邊中的三邊之間的關係是頗有思考、應用價值的問題。

因此,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為學生搭建自主**的平台,努力營造輕鬆愉悅氛圍,積極創設具體生動、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知識增長與能力發展同步。

(三)學習目標分析

依據教材的地位作用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要求,本節課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三角形的頂點、邊、角以及三角形的表示方法,能夠進行三角形按邊分類,掌握三角形的三邊關係,能夠運用三邊關係解決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感知、動手操作、交流歸納掌握三角形的構成基本要素和三邊關係;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激發學生求知慾望;通過合作試驗、交流互動、歸納調動學生激情。獲取知識,體驗過程,感受到知識源於生活,結論在於總結,進一步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的思想情操。

(四)重點、難點分析

依據學習目標,本節教學重點是了解三角形有關概念,**並掌握三角形三邊關係。

三角形分類的關鍵是確定分類標準,就邊而言,先以「有幾條邊相等」為標準分類,再採取「二分法」:即以「是否有邊相等」分類後,接著以「底邊是否與腰相等」再次分類,表面上似乎簡單易行、且具有邏輯性,但對於思維以簡潔直觀為主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分類標準的相互套接易於造成思路混亂,造成重疊或漏分;三角形三邊關係的**依據是線段公理,學生對此易於接受,而應用時涉及分類討論,對於思維以經驗型為主的七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因此,本節課的難點有兩個:一是三角形的分類,二是三角形三邊關係得靈活運用。

二、教法分析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為應體現「生本」理念,凸現以學定教,循序漸進。

本節課以「嘗試指導,效果回授」教學法為主,輔之於自學輔導和「引導——發現」法,將「問題、誘思、活動」貫穿教學始末,從生活中熟悉的**入手,引導學生從事觀察感知、歸納概括、嘗試猜想、操作驗證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概念生成、發展過程中所蘊含的數學方法,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其課堂結構為「創設情境,匯入新課——誘導嘗試,**新知——變式運用,鞏固新知——全課小結,細化新知——推薦作業,延展新知」,

教學形式上,充分利用多**優化課堂結構。結合合作操作,交流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三、學法指導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終生學習願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毋庸置疑,加強學法指導,在教學生學會的同時使其會學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數學教學更是責無旁貸。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擬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學法指導:

通過三角形概念的教學發展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和三種語言相互轉化能力,增強數學應用意識;通過三角形分類學習進一步滲透分類思想,引導學生明晰分類標準對分類結果的影響,強化分類討論意識;通過三角形三邊關係**與應用的學習使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操作確認——推理論證」等數學活動,初步培養其邏輯推理能力,發展其數學表達能力和理性思維能力;通過小組合作、互動交流等發展學生動手實踐、自主**和協作學習的能力及意識,體驗知識獲取的過程和成功的快樂。

四、設計理念

「數學教學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聽到你沒有說出的話,看到你沒有畫出的圖」(鍾善基)。根據這一理念,本節教學設計以問題為主線,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力求最大限度地體現六個盡量:問題盡量由學生解決,過程盡量由學生經歷,方法盡量由學生掌握,規律盡量由學生探獲,結論盡量由學生歸總,是非盡量由學生明辨。

五、課前準備

(1) 教具:不同型別的三角板、三角尺、課件

(2) 學具:牙籤、皮筋、直尺、筆、練習本

六、教學過程分析

我努力嘗試數學教學作為引導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教學,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五個梯級遞進的數學活動,具體如下:

活動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為充分調動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集中學生的有意注意,實現有效教學,同時為初步感知三角形,理性學習三角形有關知識做好鋪墊,在此活動中,首先利用多**出示問題,通過引領學生獨立思考、畫圖表示、符號化描述等實現對直線、線段、射線和角的有關知識進行系統複習。

然後運用ppt的動畫效應展示古典(現代)建築、七巧板圖案及生產生活中運用三角形構造的**,在引導學生感知三角形的重要作用的同時,體會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奧秘。最後,通過設問揭示章節課題。

活動二誘導嘗試,**新知

1、三角形有關概念及分類的學習

為了體現問題盡量由學生解決,過程盡量由學生經歷。三角形有關概念及三角形分類屬於描述性概念,學生在第二學段已經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版塊採用自學輔導法,具體為:(1)設立懸念,提出要求;(2)按照要求,展開自學;(3)檢查自學,回授調節。

為使學生有效的進行自學,並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我設計以下問題供學生在自學中思考,同時也作為檢查自學情況的備用練習。

運用**動態出示相關知識點進行強調: ①三角形的定義——首尾順次相接;②三角形的三要素(頂點、角、邊);③「△」不能單獨用表示「三角形」,必須與表示三角形頂點的字母結伴出現; ④三角形分類必須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對問題採用提問口答、交錯評價的方式處理,教師結合學生的表現,在鼓勵讚許、矯誤糾錯的同時,相機板書相關概念和三角形按邊分類結構圖。

2、三角形三邊關係的**

我把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採用引導發現法,具體如下:首先,以旬陽縣雙創辦在森林山莊安裝彩燈為話題,利用多****彩燈結構圖,並提出問題。先通過觀察、猜想初步感知三角形三邊關係;然後,組織學生利用準備的皮筋進行四人合作組內活動、交流,組間互動,得出結論,教師根據學生的**發現、歸納概括,揭示並板書三角形三邊關係;最後,利用多**出示問題。

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活動三:變式運用,鞏固新知

為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實現知識的正遷移,有效評價學生的學習程序,使所學知識及時得以軟著陸,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我將各種資源整編成具有一定層次的變式題組。問題一屬概念辨析及簡單運用,旨在檢查學生對本節相關概念掌握情況;問題二在評價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係和等腰三角形概念的理解與掌握情況的同時,強化方程思想解決幾何問題的意識;問題三是問題二的變式,旨在深化三角形三邊關係和等腰三角形概念,培養學生多角度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學以致用,強化節能意識。

問題一採用獨立思考,舉手回答,集體評價的方式處理;問題

二、三採取分組練習、個別展示(提板練習)與交換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處理,力求全員參與、全程展示、全面檢查,教師相機強調双解條件和分類討論的必要性;問題四屬機動練習,視時限而定。必要時採取學生獨立練習、課件展示過程的方式處理。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教學的本質在於使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收穫與新問題走出課堂。為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達到「課已終,趣未盡」的教學效果,在此設計問題,供學生課外**。

活動四:全課小結,細化新知

為了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表達、歸納概括能力,小結採取學生自主小結與教師概括相結合。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小結、反思、評價,談出收穫,提出困惑,通過個體發言和師生共同討論的方式,檢驗知識掌握,及時查缺補漏、反饋矯正。然後,教師從知識、方法、思想三個維度進行點睛式總結。

活動五:推薦作業,延展新知

為了體現面向全體、照顧差異、分層要求、分類指導、非同步達標、全員合格,進一步激勵學生學習,有效改進、優化教學程序。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個層次推薦(其中必做題要求全體學生獨立完成,即保達標;選做題為學有餘力的數學愛好者提供,即保提高。)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的聚焦點,在教學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更能展示教學思路,引導學生思維的方向,具體板書如下:

八、教學時間劃分:

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約4——5分

2、誘導嘗試,**新知:約13——15分

3、變式運用,鞏固新知:約14——15分

4、全課小結,細化新知:約6——8分

機動時間:0——7分

九、自我評價分析

1、以問題為中心。即問題貫穿教學的始末;

三角形面積說課稿

孝感市開發區三利小學湯進兵 一 說教材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 三角形面積計算 它位於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98和99頁。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充分認識了三角形的特徵以及掌握了長方形 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安排的。通過對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並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角形內角說課稿

二 說學法 課堂中逐步設定疑問,讓學生動手 動腦 動口,積極參與知識學習的全過程,滲透多觀察 動腦想 大膽猜 勤鑽研的研討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充足的體驗和發展。四 說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激發情趣 愛因斯坦說過 問題的提出往往...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

塘坪小學李娜 尊敬的各位評委,下午好!今天我所說內容是西師版四下第四單元第一課時 認識三角形 下面我從教材 教法 學法 教學流程 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來做簡要闡述。說教材。本課知識是在學生接觸過三角形,並對三角形有所認知的基礎上安排的。它包括例1和例2,涵蓋 三角形的定義 特徵和認識三角形的高,並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