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時計時法郭靜

2022-10-13 16:45:08 字數 3278 閱讀 7503

《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

如果說學生在課堂上有積極**的願望,是因為教師為學生創設了現實而有趣的問題情境;如果說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交流討論,是因為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獨立**時間;如果說學生討論的氣氛比較熱烈,是因為教師努力做好引導者的角色,認真傾聽,不斷引向深入;如果說學生在課堂上能有一種愉快的情緒狀態,是因為教師努力創設平等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在這個環境裡是安全的,他能與同學教師進行平等的對話;如果說在一些環節上設計新穎,是因為教學是一門創造性的藝術,需要教師為學生的發展潛心研究和創造。

我執教的《24時計時法》這節課,是學生在學完時分秒後學習的,因為時間方面的知識比較抽象,因此這節課給我的感悟很深,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1、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讓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所學物件發生了興趣,就有了行為內動力,學習便成了一種自覺的活動。因此上課開始我便通過鐘錶一圈有12小時但一天有24小時呀,那麼用鐘錶能表示出一天的時間嗎?由此提出了疑問,激發學生的**慾望。

新課標也明確指出:要聯絡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新課中,設計了小學生一天中的3個生活片斷,用多**一一展示,讓學生通過鐘面上的時間說出小朋友什麼時候在幹什麼?

先引出普通計時法,然後用學生非常感興趣的電視節目預告表,引導學生說出在生活中還會用到另一種計時方法,即24時計時法。與生活的聯絡及形象的展示使得學生初步對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互換有了很好的掌握。

2、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24時計時法作為記時法,學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現在課程的教學內容中還是第一次。對學生來說,時間的知識概念比較抽象,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講經過時間時我利用課件和撥鐘錶這種比較直觀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理解,比如:

一天中時針在鐘面上轉兩圈,一晝夜共有24個小時,初步感知24時計時法;然後在演示過程中一半學生說普通計時法,一半學生數24時計時法,直觀的演示加深了對24時時時法的理解,也降低了對兩種記時法互換上的難度,變得更容易掌握。

3、利用多**技術,讓學生充分體驗24時。

在學生了解了24時計時法後,為了讓學生更充分地理解24時,利用多**課件演示24時的過程:讓我們一起來度過這一天吧。0時,夜靜悄悄的,同學們這時都早已經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時針繼續移動)天漸漸的亮了,這時我們也該起床上學了。……這樣邊演示邊講解,不僅讓學生了解了24時(一天)的過程,而且讓學生更深的理解了什麼是24時計時法。

4、生活中的練習,讓孩子感受成功與喜悅

在練習上我採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如:火車票上的時間,銀行

門上的營業時間,公路上小汽車的禁止通行時間等,讓學生知道數學無處不在,處處要用到數學。。

5、板書設計

從板書設計上看,我的板書太簡單,學生很難從板書上看出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比較,所以課後學生對這兩種計時法的轉換掌握的不好。

6、不足之處

練習太少,應該多練習兩種計時方法的轉換。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做數學」是目前數學教學的乙個重要理念,它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乙個現實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理解的重要性,認為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數學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條件。學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有用的數學,就必然用發自內心的喜好和創造來體驗數學。為此,我結合教學內容,從「讓學生學現實、有用的數學」出發,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到操場上去辯認方向,分小組體驗實景中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在教室裡集體交流時,引導學生要按地圖所使用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式繪製示意圖。

我教學完《位置與方向》後,設計了這樣一題供學生研究:明明的爸爸是一位建築設計師,他想在自己的房子的東、南、西、北重新改造一下,如果請你幫忙,你能設計出哪些方案?在這些方案中,你認為哪種比較合理美觀?

(請把設計的方案和想法寫下來)學生拿到題目後,好像有了用武之地,個個信心十足、躍躍欲試。第二天,我驚喜地收到了很多非常有創意的設計方案。通過這樣的開放性練習,學生對東南西北有更深的了解。

這樣嘗試著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向**,目的是使孩子們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能夠主動參與,自由地表達思想、表露情感、表達觀點、表現創造,充分體驗和經歷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感受到數學的神秘和魅力,感覺到數學的實用和價值;也試圖使封閉的書本式文化積累過程轉變為開放的、活生生的與社會緊密相連的自主創新過程,這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星期的推算》課後反思

1.角色扮演,軟化知識。 課堂教學首先要講究有效性。星期的推算,是時間教學中的硬骨頭。

怎樣軟化這塊內容,利於學生的消化吸收?日期雖然與學生朝夕相伴,但學生注意的是其中的一天,沒有整體觀念。因此這類問題對小學生而言是抽象的、難以理解的。

如何讓學生看見「森林」?我想到了用木組林,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以林創森。把班級的每一位學生轉變為具體的某月某天,即個人看為木,集體為林。

學生在小圈子裡體驗週期的變化規律,然後擴充套件。事實證明,學生擔任角色後,責任感強,學習體驗深刻,學習狀態投入,學習效果顯著。

2.適時點撥,感悟知識。整體建構和諧教學法認為:「一旦問題有了變化,學生往往會束手無策,這是因為他們缺少隱性通用工具──解決某一類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或方法。

」當學生的感性認識到一定程度時,教師可以通過恰當的問題提公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從知識的層面過渡到方法的層面上來。如:當學生發現2月18日星期六,2月25日、2月11日、2月4日、3月4日、3月11日也是星期六時,相鄰之間相差7已突現出來。

「為什麼是7的倍數而不是8、9等其它數的倍數呢?」在星期的推算中,7無疑是個頭等重要的資料。抓住了7就等於成功的一半。

此問的設計解釋了學生心中的疑惑。加速了「用日期差除以7」這個方法的浮現。

3.精心設計,層層深入。在此難點突破的設計中,我採用從形象──抽象,從能被7整除的日期差──不能被7整除的日期差,從獨立思索──小組討論,從實踐──概括,從概括──驗證。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如引導學生掌握方法的幾個問題設計:1.和指定日子星期相同,它們的差有什麼規律?2.如果它們的日期差不是7的倍數,它的星期數怎樣推算?

3.怎樣判斷某一天是星期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教師用「暗線」控制引導「明線」。通過教師的引導「知識線」讓學生掌握了知識,「方法線」讓學生形成了能力,老師的教法轉化為學生的學法。

「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不可能在乙個晚上解決它。」這說明人的潛能是巨大的,在沒有任何限制時,可以有意想不到的發展。我在拓展教學時,盡可能給學生最大的彈性空間,使學生自由自在地發展。

播種希望,收穫驚喜。

整體建構教學法提倡從整體入手,研究和處理物件。時間的規律從整體把握,規律一目了然,分割就零亂無緒。學生感到星期推算很難,原因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採用角色扮演、定位,成功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從部分轉移到整體。整體關注,學生輕易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4時計時法

教學目標 一 使學生知道24時記時法,初步了解24時記時法在郵電 交通 廣播等部門的應用.二 使學生會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刻,理解時間與時刻的區別,初步掌握簡單的計算 口答 一日內經過的時間.三 對學生進行愛惜時間的教育.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會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刻.難點 理解時間與時刻的含義,及...

24時計時法

24時計時法 的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 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 24時計時法 24時計時法 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資訊窗1的內容。我從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 教學模式 教學設計 板書設計 課堂評價 資源開發七個方面加以說明。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 說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

24時計時法反思

今天的這節課整體上的還不錯.幾個重要的環節都有按照順序講下來了.不過在細節處理上還是有欠缺的地方.首先,在上課初時給出的那幾張 是讓學生初步感受下生活中24時計時法.不過在課上我在 停留的時間上太快了,一閃而過,幾乎就沒有起到什麼效果.在用畫在黑板上的鐘錶講解24時計時法時針所走的全過程時候,太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