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工學結合有效實施的策略

2022-10-10 22:57:05 字數 876 閱讀 9813

[摘要]工學結合不同於日常概念,具有特定內涵和特徵。文章基於工學結合相關利益主體構成的動力因素,圍繞工學結合的衝突焦點,對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的有效性進行思考,提出利益交集策略、政策導引策略、成才規律策略和評價多元策略等實施策略。

[關鍵詞]工學結合動力因素有效實施策略

一、工學結合的內涵及動力因素分析

(一)工學結合的定義

工學結合是乙個人人皆知、不言而喻的概念。參閱相關學者所言,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在探索產教結合過程中需要充實更多實質性內涵的概念。換言之,工學結合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實踐的發展,需要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本研究為便於論述,對工學結合僅作描述性的定義。工學結合中的「工」指學生在企業實踐期間,作為員工,頂崗實習,並獲得相應報酬;工學結合中的「學」,包含了學生在學校期間掌握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實踐課程的學習。工學結合中的「結合」,既指學生學習方式上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又指學校與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的結合;既指教學方式上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的結合,又指學制上在校學習時間與在企工作時間的結合。

可見,工學結合的目的在於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其本質是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過程,其目標是培養既有一定理論素養又有較強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其實施機制依託於雙方的共享與合作,也有賴於國家政策法規的導引。

(二)工學結合的特徵

工學結合模式的特徵彰顯著工學結合獨有的優勢,有著區別於他事物的標誌性特點。尤其相對於單一的封閉式學校教育,工學結合模式有如下主要特徵:

1.培養主體多元化。即對學生的培養教育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完成,也就是教學實施的主體由單一的學校轉為學校、企業,乃至其他相關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

2.教學形式多樣化。即由單一的課堂教學形式轉向頂崗實習、訂單式培養模式。教學方式更多表現為專案導向、任務驅動等行動教學,注重實踐體驗和動手操作。

高職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質量評價及其策略探索研究

作者 劉鳳雲高長江 江蘇教育研究 2013年第21期 摘要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質量評價應從其 社會針對性 與 個體針對性 雙重內涵指標展開。在現實評價過程中,存在指導思想片面化 評價主體單 一 忽視過程性評價 個性化評價缺失等誤區。積極探索科學評價策略,應從幾個方面著手 更新觀念,構建質量評價的一般指...

關於高職工學結合教學有效性評價的研究與探索

作者 李繼中 職教論壇 2017年第18期 摘要 工學結合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子較多,因而教學效果千差萬別。目前,沒有評價工學結合教學有效性的標準,各院校無法準確評定其工學結合教學的有效性等級,難以定量評估人才培養質量。作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基於數控技術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有效性的定量評價,為工學...

高職工學結合跨課程專案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作者 劉成堯韓承江 職教論壇 2015年第08期 摘要 文章討論了高職專業課程專案化教學模式的不足,提出跨課程專案設計和對應的跨課程專案教學模式。以電子資訊工程技術專業為例,分析該專業的知識技能特色,緊密結合地方產業經濟,如何構建跨課程專案和實施跨課程專案教學模式,並給出具體的專案實施方案和分析了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