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組學習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2022-10-02 05:24:04 字數 4748 閱讀 9196

初中語文小組學習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涿鹿鎮白塔寺中學許冬梅

內容提要:以人為本是當前中學語文教育的基本思想,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改變陳舊的教學理念,在語文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中應正確處理「導」與「學」的關係,切實抓好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做人,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實現語文教學目標。

關鍵詞:主體課堂教學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

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指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以及相關的教育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它要求教師必須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的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並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讓學生通過積極的智慧型活動獲得知識,培養情感,發展智慧型,促使他們生動和諧地發展。

新課程理論認為「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自然成為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但在三年的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深深感到對「學生為主體」這一教學理念的實施還存在一些值得**的現象。

1.教學設計充其量停留在課前預案上,即傳統意義上的備課。

一些教師備課為備課而備課,為檢查而備課。教案越來越沒有個性、越來越沒有生機。教案不過是在不斷「重複」昨天的、過去的故事。

教案也越來越簡單,甚至懶得做教學設計,同行中複製乙個或上網**乙個了事,還美其名曰集體備課,資源共享。有了教案,上課照搬,全然不顧學生的感覺,從來不對具體學情作具體分析,或圈養,或放養,課堂教學中不作中設計,課後沒有反思,也就不可能有後設計。

2.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

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不等於不要教師的主導作用。新課程標準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指導者,要使學生自主地、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關鍵在於教師的指導作用的發揮。新課程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一些教師認為以學生為主體就是把教學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於是出現「放羊式」的教學方式,如在課堂上用**展示問題,讓學生自學,然後做題目,逐題交流,出示答案,整堂課教師的任務就是出示問題和答案。

有些教師盲目認為講得越少越好,覺得講多了就會有「滿堂灌」之嫌,講多了就是「填鴨式」,倘若碰到觀摩課、示範課、評比課等,那更是要多讓學生講,多讓學生活動,自己少講或不講。更有一些教師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對學生的合作、**活動不加任何指導,一任學生自由發展,尤為突出的是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有教師只站在課堂一角,以示這是我的課,至於學生的**活動,他(她)始終不融入其中,更不可能及時給予必要的指導、點撥,對存在的較普遍的問題,也不進行評價反饋,整堂課教師沒有起到任何「導」的作用,誤認為只要教師不講或少講了,學生的主體性就得到了凸現。

3.對課堂氛圍理解片面,認為只要課堂氣氛活躍就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好的課堂氛圍的最大特點應該是和諧,課堂氣氛活躍有顯性和隱性的表現,顯性表現為課堂上學生發言積極,互動良好,隱性表現為學生心情愉快,思維活躍。新課程實驗至今,從表面看我們許多課堂氣氛確實活躍了,有些教師在課堂上設計出許多問題,表面上看有問有答,你來我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參與教學並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其實學生只有回答問題的義務,是自覺不自覺地按照教師設計的問題、模式、計畫和步驟去學習,學生只是完全在教師「導引」下圍著我們轉的陀螺而已,教學過程的主角還是教師,學生充其量是「配角」,就是參與課堂教育也總是那麼幾個所謂的「尖子」,其它學生則處於被動地接受狀態,因此,看似熱鬧的課,其實與學生何干?就學生思維而言,整個課堂是「一潭死水」。

課堂上學生閱讀文字時間沒有,獨立思考很少,分析、品味的過程缺乏,致使學生思維不活躍,不敢主動發問,也就不可能有發現,事實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沒能得到調動,也就不可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4.對個性化閱讀理解有失偏頗。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個性,強調個性化閱讀,一篇文學作品,允許有多樣化的體會和理解。學習一篇課文,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然而,是不是作品中所有的問題都應該提倡不同的理解呢?

是不是對膚淺的層面化的問題解答要作一味的無原則的肯定呢?在現在的課堂上,我們經常會很遺憾地看到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作科學的、合理的評價,從學生的發言來看,他們雖能想到一些東西,發現一些問題,但由於表達不好,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可惜教師沒有抓住這種契機,盡到指導學生精練地、規範地解答的責任,點石成金,只是一味作廉價的肯定、鼓勵,表面看來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張揚,實際上正是這「偽主體」的凸現,使學生迷失了方向。課堂上,我們允許分歧的存在,反對給學生標準答案,但必須達成乙個臨時性的共識,當然它比標準答案要寬泛。

5.課堂教學中的合作、互動流於形式。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形式,這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小組討論學習,小組討論運用恰當將有助於學生思維的碰撞,迸發出創造性的火花,但實際操作中我們更多見的是一種流於形式的合作,往往是教師丟擲乙個或幾個問題,學生小組討論,幾分鐘後草草收場,由幾位優等學生展示討論結果。而在這過程中總有一部分學生游離於問題之外。許多教師把合作教學單一地理解為小組合作學習,認為只要進行小組合作,不論有否必要,是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管效果如何,都能促進學生發展,是新課程理念的體現。

因此,如何巧妙地安排合作學習?如何有效地進行課堂互動?如何深入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如何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當前又一亟待解決的問題。

總上種種,筆者以為,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凸現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地**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智力,充分發掘非智力心理因素,讓語文課堂教學煥發課堂的生命活力,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學生觀和師生觀。

葉聖陶先生曾說:「教師要真誠地認識到自己是為學生服務的,既然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那就必須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葉老的話就要教師要充分重視為學習者設計教學,教學設計要以是否幫助學生學習為出發點,要以學習者為本,幫助學習者提高,課堂上要把學生當作主人,明確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

教學設計要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尤其要重視教學中設計和後設計,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地進行反思,以期望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最佳發揮。

著名德國民主教育家第斯多德說過:「如果使學生習慣於簡單地接受或被動地學習,任何方法都是壞的;如果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這一論斷明確地指出了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在教育教學中,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

贊可夫曾經說過:「如果教師讓每乙個學生都具有的那些不相同的智慧型、情感、性格等特點都表現出來,就會在學生的發展上取得很大的成效。」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與完善,必須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教師應以個性觀念指導、服務於整個教學過程。

學生個體有獨立的人格,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生活、學習方式,並能夠獨立交流,教師應予以尊重、信任、指導,讓其自己「自由」發展,教師必須處理好自己與學生的關係,正確認識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正確的教學觀、學生觀和師生觀,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重要前提。

2.體現「雙主」地位,引導學生「發現」。

教育是人施之於人的活動,是教師和學生雙邊作用的過程,其核心關係是教與學的關係,從教學兩個方面看:教師教,學生學,教與學是相輔相成,沒有任何一方的參與就不成為教學。因此,教師與學生都是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雙主」調和,師生互動,才能達到教學相長。

所以,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不能動搖,課堂上應是「雙主體」,在語文教學中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又不忘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地將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間的相互作用融為一體,才能在教學改革中取得一定成績。

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動搖,並不是說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萬能的,教師必須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來正確理解和發揮其主導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啟發、講解、點撥等無論作用有多大,都需要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選擇與運用,才能內化為他們的智慧型和才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課堂上的作用是幫助學生解決疑難。

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必須站在學生中間,指導學生的教學實踐活動:閱讀課文,獨立思考,質疑解疑,分析討論,限時寫作,自評互評等,讓學生通過認識和實踐,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提高,凡學生能看懂、讀懂的教師就不要再講,否則就是浪費時間,學生能發現的,教師不要點明,否則就是限制學生的發展。要從學生實際的學習需要出發,圍繞學生作必要的教學中設計,抓住教與學中的興奮點,真正實現對話,不斷幫助學生去「發現」,使課堂上有盡可能多的精彩生成,讓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性、創造性的充分發展。

3. 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是信任、理解學生,創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心理學指出,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密不可分的。羅傑斯說:

「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係,依賴於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氣氛。」師生之間建立親密融洽的關係,努力創造健康的、生動活潑的良好的課堂氣氛,在這種愉悅、寬鬆、平等、合作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的交流就比較順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高漲,課堂教學便會呈現出生動活潑、富有生機活力的景象。學生作為主體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獨立進行思考,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產生較強的記憶力,還能活躍思維,發揮智力潛能,有利於產生創造的勇氣和信心。

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和心理發展水平,以飽滿的熱情上好每一堂課,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乙個學生都投以信任的目光,對待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讓每位學生在這種寬鬆愉快的教學情境中「自由地呼吸」,吸吮知識的瓊漿。

4.培養自主能力,養成質疑習慣。

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即主動讀書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能主動讀書,掌握讀書的方法,養成讀書而敢於質疑,有疑而樂於與人討論的良好的讀書習慣是非常必要的。所謂獨立思考指學生能根據學習內容,確定思考的方向,並堅持不懈地用心讀書,不人云亦云,不滿足於同學、教師的釋疑,能不斷地於無疑處生疑。

在物理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作者 張玉寧 陝西教育 高教版 2008年第07期 物理是研究 探索事物規律及其科學原理的一門科學。在物理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理解掌握現代物理思想和方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帶給每一位物理教學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為此,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談談自己的感...

如何發揮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作者 徐芳 中學課程輔導高考版 教師版 2014年第03期 摘要 國家英語新課程標準 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那麼如何發揮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本文從開展小組活動 進行有效互動 創設教學情境和克服心理障礙四方面入手,對此進行了 關鍵詞 英語教學 主體作用 發揮 方法...

在思品課教學中應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黃莊中學 李崇雲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而政治課堂則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與做人修養的渠道。學生是政治課堂教學的主體。其主體性發揮的程度如何將直接關係到素質教育的成敗。然而,由於長期以來人們對教育價值的偏差,在 知識中心論 的課程價值觀的導引下,在應試教育的桎梏下,對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相對而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