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2022-09-30 02:00:02 字數 3620 閱讀 7078

玫瑰刺9632

古人云:「學問學問,學習就要多提問。」 可見,「問」是思維的開端,是創新的基礎。

新課程理念提倡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學會質疑,進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確,質疑是探索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是獲得真知的必要步驟。特別是數學課上,**的知識大多都是從問題開始的。

但是,並非所有小學生都敢問、愛問、會問。因而,我們從事教育的應該從學生的好奇、好問、求知慾望等特點出發,積極培養學生勤於思考問題,敢於提出問題,善於提出問題。下面,我就自己在10多年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談談我自己的一些觀點:

一、營造氛圍、培養質疑習慣。

教學過程是乙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邊活動的過程。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還是串講串問,牽著學生走,沒有留給學生積極思維的空間。要將「質疑」引入課堂,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明確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利,更應該是學生的權利。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巧妙設障質疑把學生置身於研究數學問題的氛圍之中,能誘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營造、發展過程中積極、主動、創新地學數學。

(一)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質疑

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應創設教學中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有乙個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前提。

因此,首先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端正教學思想。打消那種擔心學生提出的問題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打亂教學教學計畫的顧慮。盡力給學生創設質疑的時間和空間。

同時教師還要努力提高自身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用自身的學習熱情和行為感染和引導學生質疑。其次,教師要充分尊重和愛護學生的質疑意識和行為。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應給予學生信任的目光,肯定、讚揚提問的勇氣,積極評價提問的行為,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激起他們質疑問難的熱情;還可用名人成才的故事培養學生質疑的興趣。

從多角度、多方面來引導,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二)以兒童的興趣為出發點,有意創設質疑氛圍

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利,應該使質疑成為學生自身需要,因此,教師可在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時,要以兒童的興趣為出發點,有意創設質疑氛圍,使學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如:有一次,我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特別地戴著一副不對稱的眼鏡,穿著扣錯扣眼的上衣和卷著乙隻褲子走進教室,引起學生哄堂大笑。

後來,通過學生給我指出的很多問題中引出軸對稱圖形,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人體正面,讓學生說出哪些是對稱的,現實生活還見過哪些類似圖形。如此以境生趣的目的就達到了。

二、變換方式,培養質疑能力

(一)留下充足的思考時空,引導學生學會質疑

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質疑問難的機會,留給學生自主學習、互相交流、合作**的時空。讓他們怎麼想就怎麼問,同時引導學生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現象到本質提出問題,讓學生慢慢地學會質疑。

例如:在**分數的意義時,教師可先給每個學生提供乙個材料袋(一張正方形紙,六面小旗,十個小方塊),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材料,表示出乙個分數。在小組裡交流之後,學生上台展示分的過程和得到的分數,其他學生質疑:

「3面小旗怎麼會是1/2呢?」「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對折兩次後,每份是1/4,那其他3份呢?」……教師給學生提供了開放性的材料,給予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材料、動手操作、交流質疑。

學生參與熱情很高,提的問題也很深刻。

(二)因人而異,培養學生獨立質疑能力

由於學生認識結果、思維方式、學習風格的差異,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與不解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對待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因人而異地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逐步形成多思善問的習慣,以此培養學生獨立質疑的能力。創設小組合作學習情景,意在充分利用學生的個體差異,以此培養學生互相提問的主動性、流暢性、有序性,促進學生獨立質疑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小組合作求c與d的比值時,教師說明:以百分為基礎,提出和回答乙個問題獎10分。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問:」你會測xx的周長嗎?怎樣測?

你會測它的直徑嗎?怎樣測?「,」你求得的c與d的比值是多少?

「,學生試著問、想著問、爭著問,經過問與答,自由矯正。這樣,既鞏固了求c與d比值的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獨立質疑能力、表達能力和合作競爭意識。

(三)注重合作,培養學生共同質疑的能力

無論哪種形式的提問,都是某一命題的疑問形式,對小學生來說,還存在著語言表述障礙。創設小組互動情景,意在消除這種障礙。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既提倡獨立思考提出問題,也提倡小組合作提出問題,以此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共同質疑的能力。

例如:在鞏固練習時,提供的材料是:(課件出示)老虎裁判請烏龜和兔子重新比賽,兔子的比賽路線是從a點出發,沿三個小圓的周長經b點回到a點;烏龜的比賽路線是從a點沿大圓的周長經b點回到a點。

根據情景,同學們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小組學習)經過短暫的思考,提出了以下問題:兔子和烏龜比賽的路程相同嗎?

誰是冠軍?如果他們同時到達,誰跑的路程多?誰又是冠軍?

小組內討論解決問題。不能解決的問題去請教你們的新朋友——聽課的老師。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共同質疑和與人合作的能力,這正是合作學習的魅力所在!

三、多種形式,培養質疑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尷尬: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著邊際或過於簡單,沒有思維價值,有事甚至提不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耐心啟發引導,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

教師應注意質疑的「言傳身教」,還應使學生明確在哪兒找疑點。教師要教會學生質疑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法則規律的結論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處、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算理的推導過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等,還要讓學生學會變換視角,既可以在正面問,也可以從反面或側面問。即無處不可生疑,無時不可生疑。.

(一) 做好示範

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質疑也是如此。例如在教學分數乘以整數時,教師示範質疑:1、例題有什麼特徵?

2、算式表示什麼意思?3、它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嗎?4、怎樣計算出結果?

5、計算時為什麼要用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為分數的分子,分母不變?教師通過示範展示了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從中受到啟迪,感到有方法可循。

(二) 掌握技巧

教師要教會學生質疑在「無處無時不可生疑」。例如,在教學「商不變規律時」,可讓學生試著把規律不改變原意進行縮寫後的句子試著提問:如果將「相同」或「同時」等詞去掉,行不行?

有的學生認為行,有的認為不行。教師沒有急於評價,而是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舉例驗證自己的想法,通過逆向思維,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和解決問題。

(三) 擴大知識面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不出好的問題甚至提不出問題,除了種種心理障礙外,還有乙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知識面太窄,見識太少。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多讀課外書籍、上網查詢等途徑增長見識,擴大知識面平時也要多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並且要多思考。這樣提出的問題會更深刻,見解也會更獨到。

(四)根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如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讓自卑、膽怯的學生在小組內提問,鍛鍊他們的膽量,樹立其自信心;對於口頭表達能力差的學生可以先讓他把問題寫在紙上,再照著念,循序漸進,不能要求過高,急於求成,使其失去信心;對於課堂上來不及提問或言猶未盡的學生,可在課下讓他把要提的問題,要講的話說給老師。這樣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就能得以保護,提問題的膽量也就越來越大,逐步養成敢想、敢問、敢說的習慣。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強化學生的質疑能力的培養,努力實現學生與教材、與教師、與同學與環境等相關課程要素的互動,帶著疑問去聽課,帶著疑問去尋求解題的方法。只有這樣,教學目標才會更明確,教學效果才會更明顯。

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有時候是為了方便作業的批改,每每在獨立作業之前,我總會對有一定難度的題目進行提示性的指導。有時是解釋題意,有時是舉例示範 可叫人可氣的是 老師提醒得最多的地方,偏偏是學生最出問題的地方。聽起來似乎很矛盾,可不難找到原因 老師提醒最多的,往往是大多數孩子獨立解決起來有困難的地方,而提醒了還不盡人意,那...

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作者 丁海岩 新校園 上旬刊 2013年第06期 發散思維是從不同方向來考慮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的思維過程,思維方向分散於不同方面。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在當前提倡素質教育的課堂中,發散思維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已經成為家長和教師...

如何在數學課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現代教育的特徵充分展現人的主體性,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當前,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比較普遍,課堂上被動地接受知識,老師給多少,學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大多數學生頭腦裡只是老師 灌輸 的內容,離開老師,就不會學習了,這種現狀是應試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後果。那麼,在數學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