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022-04-08 20:53:52 字數 2876 閱讀 6676

丁珺觀察是人類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也是小學生初步認識自然事物、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重要途徑。在指導學生認識各種自然事物的過程中,在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綜合能力的過程中,都離不開觀察的活動。在觀察和實驗的**實踐活動中,觀察是實驗的基礎,因為在**自然事物的活動中,首先要在認真觀察周圍常見事物的基礎上發現問題,然後經過思考,再通過實驗驗證,最後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而在實驗的過程中,認真細緻、實事求是地觀察又伴隨著實驗的每個細節,才能得出科學的、正確的結論。所以,觀察能力的培養直接影響著其他能力的培養,值得所有科學教師重視。那麼,如何培養好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呢?

下面就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個人的做法。

1、激發學生觀察興趣

興趣是入門的先導,是獲取知識的前提,是促使學生積極學習的內部動力。低年級的小學生對神奇的大自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利用兒童的這一特點,讓他們親自去接觸自然界中的事物,凡是能觀察到的教材內容都讓他們親自去看、去聽、去摸、去感受,積極為他們創造觀察的條件,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除了教材上要求觀察的材料以外,還可以找些當地常見的、學生熟悉的實物觀察。

以此激發他們觀察的興趣,引導他們在興致勃勃的情緒中學習正確的觀察方法,得到能力的培養。又如在學習「減法的巧算」時,學生觀察三道等式後,經過討論,最後用自己的話總結出「從乙個數里連續減去幾個數,可以先把所有的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裡減去它們的和」這個結論。強調指出「連續減去幾個數就是減去它們的和」,比書上的結論還要明確,能避免學生丟掉小括號。

2、要教會他們特別注意進行分析、比較

學生不會分析就無從談起學好數學,更談不上去解答數學題了,同時還要進行辨析比較,這樣才能全面的分析理解知識,所以,老師要在這一方面注重教導。例如:在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時候,教師手裡指著乙個長方形教具告訴學生,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平面圖形長方形,然後要求學生觀察後說一說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長方形的?

教師將學生舉出的物體貼在黑板上,再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認識到雖然這些物體的長、寬不同,但都是平面圖形。這時,學生只看到了長方體的表象,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引導他們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活動,用小正方形拼成乙個長方形或正方形,觀察拼成後圖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面積是多少,並作好記錄。

小組匯報拼擺結果,觀察統計的資料,小組討論:通過擺一擺,你們有什麼發現?猜一猜:

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小組合作進行操作,驗證猜想,討論小結出長方形面計算的公式,在此基礎上通過典型和有意義的材料,把乙個長7分公尺、寬5分公尺的長方形,漸變成長5分公尺、寬5分公尺的長方形(邊長5分公尺的正方形),讓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在活動中拼擺、觀察、猜測、驗證總結。

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的拼擺——猜測——驗證,讓學生經歷從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到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3、觀察物體數量的多與少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觀察內容,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主要依賴兩種經驗前提,一是已有的觀察方法;二是舊有的知識基礎。學生觀察物體數量的多與少,首先從觀察單一物體數量的多少入手,然後逐步發展為不同類物體分類數量的多少,最後還要訓練學生能從不同角度將物體分類數數。例如,三年級第二學期教材最後一單元「數蘋果」,如何快速又準確地數一堆蘋果,有幾種數法?

首先我和學生一起進行觀察,然後學生自己說出可以將蘋果分成幾個幾個地數,這時我們就可以邊觀察,邊數,邊討論。教師按照這樣的數法把蘋果分好並數出,讓學生觀察,這樣做,還可以不遺漏數量。又如10的分與合有幾組情況,教師按照一定的規律把10的幾種分法擺出來,讓學生觀察,這樣做,還可以從上到下數出各部分的數量是多少。

4、學習比較,發現規律

觀察對比能為學生思維的啟動開啟廣闊的天地,而找規律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重要手段。發現規律既要敏銳的觀察力,又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而當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眼前的現象,總習慣於不假思索的「全面」觀察,不知從何著手,其實我們可以再發現不同中去發現答案,教學之中,老師要讓學生首先學會找不同,然後再不同的比較中進行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從而逐漸抓住重點,解決問題。

比如:商不變的性質教學

師:幻燈片出示口算題

60÷20

120÷40 30÷10

180÷60 15÷5

240÷80 12÷4

生1:口答

師:觀察這些口算題,你發現了什麼?

生2:雖然被除數和除數變化了,但是商並沒有變。

師:這是怎麼回事呢?商在什麼情況下不變呢?(用幻燈片再次出示原先的口算題組,引導學生繼續觀察。)

生3:第一組裡的第一題與60÷20相比,被除數發生了什麼變化,相應的除數發生了什麼變化,商呢?第二題的被除數和除數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商怎麼樣?第三題呢?

生4:第二組裡每道題與60÷20相比,被除數和除數各發生了什麼變化?商又如何呢?

師:圍繞以上兩題,進行分組討論。

生: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師:被除數、除數究竟發生怎樣改變,商才不變呢?幻燈片出示——

8÷4=2

80÷40=2

800÷400=2

8000÷4000=2

你能從上述算式的觀察、比較重,發現什麼?得到什麼?

生5:後一式的被除數、除數比前一式依次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不變。

師:引導學生按下列目標順序觀察:從上往下觀察,被除數和除數發生了什麼變化?商怎麼樣?從下往上觀察,又發現了什麼?

學生自覺地有條理進行觀察,思維變得有序,因而準確全面地概況出商不變的性質。

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低年級培養觀察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的,通過教學實踐是能夠完成這一教學任務的。我們今後要在教學中進一步對這個研究課題進行研討、**、實踐,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課的教學質量。觀察是智慧型的源泉,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有目的、有計畫地進行觀察能力三要素的培養,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周圍的世界,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使學生學會觀察,善於觀察,這可使學生終生受益。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小學教學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龍港鎮第十小學曹海鷗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國基礎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以人為本 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那麼在新的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怎麼找準自己的位置?怎樣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成為了小學數學教師深入 的問題,它也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改變和課程目標的實現。一 ...

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有時候是為了方便作業的批改,每每在獨立作業之前,我總會對有一定難度的題目進行提示性的指導。有時是解釋題意,有時是舉例示範 可叫人可氣的是 老師提醒得最多的地方,偏偏是學生最出問題的地方。聽起來似乎很矛盾,可不難找到原因 老師提醒最多的,往往是大多數孩子獨立解決起來有困難的地方,而提醒了還不盡人意,那...

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作者 丁海岩 新校園 上旬刊 2013年第06期 發散思維是從不同方向來考慮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的思維過程,思維方向分散於不同方面。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在當前提倡素質教育的課堂中,發散思維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已經成為家長和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