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如何處理學生的逆反心理

2022-09-02 16:51:02 字數 2491 閱讀 6459

逆反心理是學生個體的一種情感體驗和行為傾向,通常表現為情感上的對立、抗衡和情緒上的嫌惡、不滿,是中學生的乙個鮮明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逆反心理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逆反心理,是指凡事都要反著來的心態,別人說東,他偏要說話,別人反感的,他偏要實行。

在這裡,持有逆反心理的人對內容並不在意,他最在意的是在「反其道而行之」的表現。狹義的逆反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產生和表現出來的對教育內容或教育者的抵制和對立。逆反心理具有不同的程度。

較弱的逆反心理是由

暫時性的心理防禦機制引起的。如對冗長的報告,枯燥無味的講課,大多數學生都會反感。這種程度的逆反心理具有情境性和暫時性,只要刺激的性質和方式稍加改變,如會議開得精簡一些,課程生動些,它就可能較快消失。

較強的逆反心理往往表現為對某一類事物或問題的簡單態度甚至偏見,如有些學生對某一類的課程往往抱有成見,而不看其意義和效果如何,這種程度的逆反心理在其形成初期穩定性還不強,容易矯正。當它表現為個人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時,惰性較強,容易遷移到許多事物上、很難矯正。生活中有極個別人往往對什麼事都要反對一通就是例證。

一、中學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中學生的逆反心理是多種因素促成的,總起來講主要是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兩方面。

(一)主觀原因

主觀原因主要包括:①原有價值觀的作用。態度的核心是價值觀。

凡是由學校和家長提出的教育或要求,通過學生頭腦中已有的價值觀的折射,他認為沒必要或不正確時,便產生與之相反的評價,體驗和行為。如,許多學校都把講清潔、愛衛生作為日常行為規範的重要措施來強調,但有些學生認為「都是中學生了,還要求講衛生、愛勞動,這是多此一舉。」顯而易見,學生對某種教育和要求的逆反心理是出自於他們的認識評價的,並非是「你要求我怎麼樣,我偏不怎麼樣」那麼簡單。

②「偏見」的影響。個人已經形成的「偏見」,可能引起過度類化的傾向,使人產生暈輪效應,即「抓住一點,不及其餘」。例如,某個學生因為不喜歡某老師的一些語言或行為方式,就會對該老師的講課內容也會產生反感。

③反「被教育者的地位」的傾向。在青少年中,除了接受說理教育外。似乎更喜歡不露痕跡,比較自然的教育,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那樣。

而對那種老是以長輩、師長的方式或口吻教訓人,表示反感。

(二)客觀原因

客觀原因主要包括:①過度教育。在學校和家庭中,過度要求、過難要求、過於苛刻和過於繁瑣的要求都屬於過度教育。

這種教育剛一開始就引起個體的心理防禦反應。如果教師和家長注意分寸、適度,個體的心理防禦反應就可能很快的消失,如果過度要求依舊進行下去,就會使個體形成對某人或某事的逆反心理,這一態度一旦形成,便有定勢和類化的傾向,由此及彼,由個別到一般,漫延到其他人和事。②無效刺激。

凡是沒有強化和及時強化的刺激,都叫無效刺激。對學生的價值不大,這些都容易引起他們的失望,又由於失望而引起反感和牴觸情緒。③損害自尊心的刺激。

如學生對某些教師在內心把學生劃分成不同的「等級」,某些學校把學生分成「快慢班」等這些做法,都表示反感,認為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

由人的成長規律和時代進步的必然性所決定,逆反心理是必然要出現的,我們所能做的是儘量減少逆反心理與行為給青少年帶來的傷害。(1)理解是化逆反為理性的重要渠道。逆反心理的前提是對問題認識上的差異,這種差異經常以代溝的形式表現出來。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來認識問題和思考問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換位思考」。當學生出現逆反的表現的時候,如果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為什麼這麼做,我們年輕的時候是否也這樣想,我們就能夠理解學生,從而很好的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

(2)信任是消解逆反心理的催化劑。被信任,被尊重是青少年非常渴望的,但多數長輩卻常常對他們表現出不信任,認為他們不能夠自覺的去學習、不能照顧好自己、不會處理好人際交往中的各種關係和事物。於是長輩處處包辦代替、事事再三叮囑、時時憂心忡忡。

其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要麼使孩子得不到鍛鍊,真的變成了無能兒;要麼孩子因不甘心被看扁而逆反甚至欺騙。而另一方面我們都明白「路是人走出來的」這個道理。青少年都是在失敗中成長,在挫折中發展的。

因此,我們不妨放手讓孩子去做他該做的事,當他們遭受困難和挫折的時候給他們以鼓勵和支援,這對他們也許更加有益和有效。

二、處理逆反心理的方法

由此可見,學生的逆反心理猶如湍急的波濤,決之東方則東流,決之西方則西流,關鍵在疏而不在於堵。常見處理方法有:

(一)宣洩法

當學生逆反心理很強,反抗情緒異常激烈時不宜強行壓制,而應讓他們合理宣洩,把埋在心裡的話全部傾吐出來。這樣有利於弄清學生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對症下藥,也有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冷卻法

當學生出現逆反心理,情緒動盪時,老師要保持常態,要對事情作出清醒的分析和理智的判斷,設法讓氣氛「冷」下來,讓學生的心平靜下來;切忌火上加油,使矛盾更加激化。

(三)溫暖法

學生出現逆反心理時,老師不應訓斥、壓制學生,而應從「溝通者」和朋友的角度出發,理解學生、關心學生,用信任和鼓勵的態度,幫助學生明辨是非。班主任應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感,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育人。」

(四)疏導法

學生恢復平靜後,老師主動接近他們,與之親切談心,進一步了解他們產生牴觸,對立情緒的原因,設法排除他們內心的苦悶和煩惱。對學生心理的「反常」要用誠摯的情感去引導和疏通。進而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何克服中學生的逆反心理

作者 閆學林 文理導航 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4年第03期 中學階段是青少年長身體 長知識的 階段 也是他們世界觀 人生觀逐步成熟的時期。隨著身體逐漸發育成熟,感增強,往往開始有意識地擺脫童年期的直率和純真,並以懷疑和審視的態度來觀察和面對周圍的世界。如果對他們的批評 勸導不符合其心理往往會產生牴觸...

試論中學生逆反心理的處理藝術

四川省廣元中學賴永紅 逆反心理是學生個體的一種情感體驗和行為傾向,是中學生的乙個鮮明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通常表現為情感上的對立 抗衡和情緒上的厭惡 不滿。逆反心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逆反心理,是指凡事都要反著來的心態,別人說東,他偏要說西,別人反感的,他偏要實行。在這裡,持有逆反心理的人對內容...

如何克服高職學生對德育的逆反心理

1.對正面的宣傳教育有牴觸情緒或作反向思考 有些高職學生經常以社會上個別的不公正事例以偏概全地全盤否定正面宣傳。對學校 領導 教師的宣傳,表現出一種不認同 不信任的反向思考。還有的不能從全域性出發,從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現實,片面地看待事例,有時甚至進行有意無意的反面宣傳。2.對一些榜樣及先進事例作全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