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逆反心理的應對策略

2022-07-06 23:06:08 字數 4101 閱讀 9779

談中學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青少年中常會發現個別人就是「不受教」、「不聽話」,常與教育者「頂牛」、「對著幹」。這種與常理背道而馳,以反常的心理狀態來顯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為,往往來自於「逆反心理」。

進入初中的孩子,隨著接觸範圍的擴大,知識面的增加,內心世界豐富了,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有時與父母的價值觀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對,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於是就在同齡孩子中尋找共鳴,父母也就變得不那麼親近了,此時,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這種心理、生理變化,一味簡單、生硬地管教,就會迫使子女產生反抗情緒和行為,即產生了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有三種。一是好奇心,一些不健康的文藝作品,越是受批評,越是想看,想方設法要弄到手,一睹為快。 這些都是由於好奇心的緣故。

二是對立情緒,任憑你「苦口婆心」,千言萬語,他卻無動於衷,認為你是虛情假意,吹毛求疵。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對於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越是不讓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這是人們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由於孩子理智程度較差,這種欲求也更強烈。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作為一種心理現象,同其他心理現象一樣,無好壞之分,既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而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一種客觀存在的心理問題,對於社會的發展以及青少年自身的成長卻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消極影響:1、當客觀事物不能滿足或脫離主體需要時,就會使主體產生厭煩牴觸情緒。有些青少年對學校、老師、家長進行的思想教育採取盲目的牴觸情緒,認為這些只是些大而空的話,遠離現實生活,與我們的需要毫不相干的形式而已;2、對社會、學校、家長倡導的一切事物都持否定態度,表現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方向思考,以偏概全的看待社會上出現的個別陰暗面,片面誇大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某些不完善的地方和資本主義制度某些可取之處,拜金主義傾向明顯;3、在他們眼中,抗洪搶險、見義勇為的英雄人物是愛逞能、愛冒險的「傻帽」,為了百姓謀利益而鞠躬盡瘁的人民公僕卻被看作是在收買人心,學術上碩果累累的學者是不會享受生活的「學習機器」,對於身邊樂於助人、積極向上的同學,他們則諷刺為故意和老師、同學「拉關係」的「偽君子」等,他們無端的懷疑先進人物的動機,對別人的先進事蹟和成績都持否定的態度;4、有些青少年由於種種原因,雖然不敢做出一些「過分」的行為,但對那些與老師公開對抗,在同學中拉幫結派等不良現象卻頗為認同,對那些樂於助人、愛護集體的同學則諷刺、挖苦,造成集體氛圍裡好人無人贊,正不壓邪的局面,在同學中造成極其不良的影響,也破壞集體組織的團結。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積極影響:1、自我意識得到發展,獨立意識增強。此時的青少年已經不再是處處需要家長和老師照顧的孩子,他們不僅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內心的感受,而且絕大多數能主動地根據社會要求去不斷認識發展自己,形成了自我評價及對社會、對他人的評價體系,不再輕易服從他人的指揮,改變自己的想法,思維上也表現出明顯的獨立性,可望以獨立的個體參與到學習、生活當中;2、勇於創新,敢於打破傳統束縛的精神體現。

這些青少年已經不再滿足於教師和教科書關於事物的解釋,他們富有創新精神,總想進一步追求更精確,更新奇的事務,喜歡提出疑問和不同的看法。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反而會扼殺他們旺盛的創造力;3、反映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憂國憂民的使命感。青少年個性反映的首要因素就是巨大的社會積極性,他們渴望參與到社會生活當中,用自己的獨特視角表達著自己對社會的乙份責任,他們對正面宣傳的否定,從另一方面表現出他們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其實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充滿著熱情和期待,因此對社會上出現的不公平的社會現象才會表現出強烈的不滿和憤怒的情緒,而這並不能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認可和理解,這正是他們正義感和責任感的體現;4、有助於學校、家庭、社會對教育進行反思。

也就是說,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一方面它阻礙著青少年學習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另一方面又能成為積極的力量,啟發青少年去思考、去創造,使自己的個性意識得到發展,從而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要辯證的看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全面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制定科學合理的除錯方案,使得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面對心理逆反期的學生,採取簡單急躁的教育方法,只能事與願違,應以愛心和尊重為前提,注重溝通和交流,以春雨潤物的耐心、細心融化學生心中的堅冰。在糾正學生逆反心理的過程中,學校教育和家長引導都非常重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要關愛學生,不要敵視學生。愛心是教育的真諦,尊重是教育的底線。人是感情動物,作為對感情非常敏感的十五六歲的學生,能清楚的認識到老師對他的態度,老師對學生的關愛不一定能消除逆反心理,但對學生的輕視,疏遠必將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愛心和尊重是前提。

教育者要有正確的觀點:教師可以向學生講清逆反心理的客觀存在及科學轉化的方法。可以告訴學生,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發獨立意識的一種表現,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現得比較突出。

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學識和經驗比較豐富,而且教育青少年都是從良好的願望出發,目的是教育、關心和幫助青少年,而不會是故意找茬。也許他們的態度不太友好,方式方法簡單粗暴,但是「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厲耳利於行。同學們應該正確對待家長和教師的教育,分清是非,有選擇地接受或者排斥。

二、要多溝通,少訓斥責怪。通過觀察談心,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把自己當做高高在上的教育者,應放下架子,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消除距離感,隔閡感,敢於向老師坦露心跡;老師也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使其產生成長中的成就感。

教師應努力尊重學生。有逆反心理的學生經常受到教師的斥責、懲罰,一般都比較心虛、敏感,對教師懷有戒心敵意, 但他們又需要教師的諒解和信任。為了使他們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須首先使他們解除顧慮、擺脫消極的態度定勢。

最根本的方法是調整師生之間的關係。為此,教師應自己帶頭真正實意地幫助這些學生。作為教師,我們應改變過去嚴厲而單一的批評式的語態,盡量對學生和藹可親、態度誠懇、多與學生交流、談心聊天,讓這些「特殊」的學生覺得老師真心實意地對他友好,消除他們的敵意和戒備心理。

我們還應降低對「差生"的要求,盡可能多地鼓勵、表揚而盡可能少地批評、指責。有時教師忘記了他們對於學生的表揚是多麼重要。教師還應對自己的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善於發現「難看"的孩子身上的優點,並尋找時機讓他發現自己的長處,表現自己,改變他在老師和同學中的形象。

三、要注意工作方式,減少簡單衝動。學生在成長中犯錯是在所難免的,作為教師,尤其應注意工作方式,要冷靜的從學生角度分析,切忌簡單衝動,這樣就會使學生關閉心靈的視窗,逆反心理增長,以前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教師應善於採用組織手段,在班內組織起有一定層次的正式關係的網路,為學生日益擴充套件交往範圍、建立多樣的生活聯絡、形成豐富的責任依從關係提供充分的條件,從而使他們逐步深入到人際關係的各個方面去,使他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為充實和美好。

針對存在逆反心理的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組織幫教小組,給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上、行為習慣等方面予以特別的關心和幫助,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同學的善意,他們會逐漸消除對立情緒,樂於接受大家,樂於參加集體活動並從中得到教益。教師可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教育情境,並發揮其教育效能,以培養積極的人際關係、減少消極的人際關係的影響。班主任可以組織開展各種課內外活動,努力使班級體成為良好的交往環境,使所有的學生特別是存有逆反心理的學生對交往發生一定的興趣,並在實踐活動中積極學習交往,從而對活動感興趣、對集體感興趣,逐漸改變原先的態度和看法。

四、要冷靜分析,智慧型應對。逆反心理是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學生故意表現出的一種消極對抗情緒,作為教育者這時千萬不能衝動,要冷靜分析,巧用心理戰術,合理採用激將法,大膽利用逆反心理的積極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其創新意識和能力。

作為教師,應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爭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教師的指導下,家長如果能夠意識到與子女和自身雙重角度上考慮教育問題,合理調整教育行為,這將對改善家庭教育質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糾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產生良好的作用。我們可以引進乙個原理——適度原理。

即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和期望應採取適中的原則,即不可過高也不可過低,要符合子女的實際,否則家庭教育的功效就會消弱。首先,家長對子女應給予適度的愛。愛的缺乏和過度的愛都會對子女的教育產生不利的影響和後果。

目前,在相當一部分的家長中,對子女期望過高已成為乙個普遍現象,他們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東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補償。這樣脫離子女實際、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長期望容易引起子女的牴觸情緒,必須得到改變,作為家長應該面對現實,合理地調整自己對子女的期望水平,這樣才有利於子女的成長。總之,適度原理對家庭功效的正常發揮、優化家庭教育、改善父母子女關係、糾正孩子的逆反心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們一定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要做到教育與學生的心理相匹配。這就要求我們在了解學生心理特點的情況下,對症下藥,採取多種方法,轉變學生的不良心理,使學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實踐證明,在青春期常見的逆反心理經過合理的調適、疏導,會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轉化,有利於青少年學生形成鍵康心理、健全人格。

中學生心理輔導案例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反思六 加區三中胡世松 對於性格較內向,特別是上課回答問題情緒更緊張,面紅耳赤,語無倫次,言不達意,幾乎不敢在同學面前發表自己的想法,更不敢與同學爭論問題。這種心理的形成和家庭生活條件拮据,衣食不如同齡人有關,他說話有輕度口吃,就更缺乏自信心,養成了退縮不合群的心理,不敢主動與人交往,更不敢...

如何克服中學生的逆反心理

作者 閆學林 文理導航 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4年第03期 中學階段是青少年長身體 長知識的 階段 也是他們世界觀 人生觀逐步成熟的時期。隨著身體逐漸發育成熟,感增強,往往開始有意識地擺脫童年期的直率和純真,並以懷疑和審視的態度來觀察和面對周圍的世界。如果對他們的批評 勸導不符合其心理往往會產生牴觸...

中學生逆反心理輔導案例

台山市台師高階中學陳豔紅 導語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對某類事物產生反感情緒,做出與該事物發展的常理背道而馳的舉動的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逆反心理是一種發自內心的 不願順從的心理狀態。有 逆反心理 的人常具有明顯的 對抗 和 反控制 情緒,它不同於一般的牴觸情緒,它是一種穩定的情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