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問題回答

2022-07-29 23:24:08 字數 2668 閱讀 3092

在參與數學課堂問題回答中提公升學習力

揚州市沙口小學(江都南路12號)225003 高峰齡 150********

【摘要】教師的提問行為影響著哪些學生究竟能學到多少,我們的課堂提問,是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參與,作為教師是不是能讓每乙個學生都參與。通過剖析教師的心態、問題的設計、反饋的形式,以提高學生參與問題討論的效度。

【關鍵詞】問題參與心態設計反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期望提出的問題有思維質量,能引發學生深層次思考並作出回應或回答,以期通過提問促進所有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促進學生主動**性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提問行為影響著哪些學生究竟能學到多少,反觀我們的課堂提問,是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參與,作為教師是不是能讓每乙個學生都參與。筆者不斷思考:

一、教師的心態

教師設計問題,以使學生參與回答或討論,但實際教學中,多數教師關注學生回答問題的正確性或是否達成自己預想效果,而忽略了讓多數學生積極參與問題思考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帶著對學生的答案感興趣的態度提出問題,不要只希望聽見正確的答案。要知道,不管學生答案正確與否,學習都會產生。

教師應以自身的言行舉止讓學生感受到積極參與問題思考和討論的價值,如教師可以通過語言的認同、眼神的鼓勵表達自己在認真傾聽,同時將這種態度傳染給其他學生,使得學生感受到尊重,並創造師生參與互動的情境。

學生學力的差異會帶來對問題思考的不同程度,教師可適度加以暗示、提供線索,通過表揚,鼓勵學生參與問題討論。

課堂中的問題,應讓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不能帶有懲罰或刁難的性質,要面向全體,唯有這樣,教師認真傾聽了學生創造的答案,才能通過提問了解學情,並在收集答案的過程中引發生成,充分運用學生的回答,讓學生感受到被重視,讓所有學生都能有所收穫,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並形成習慣。

如:教學13-9 。

師:13-9,你可以怎樣算?

生1:從13裡乙個乙個減,減9個。

師:13裡依次減1,有順序地倒過來數。

生2:想( )+9=13

師:做減想加,用倒過來想的方法進行思考,解決問題。

生3:13-3=10,10-6=4

師:想3和6合成9,13減3再減6。用先合再分的方法解決問題。

生4:10-9=1,1+3=4

師:把13分成10和3,10減9再加3,用先分再合的方法思考。

對於教師提出的1個問題,不同學生有不同的答案,其中的思維程度不盡相同,其深刻性顯而易見。作為教師,關注的不是答案的唯一,而是對每個學生思考後的答案進行客觀、理性的評價,讓每乙個參與回答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我的回答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同時讓全體學生都能感受到參與問題思考帶來的幸福。

教師要以欣賞的眼光、鼓勵的心態對待學生的每一次回答,給學生足夠的尊重,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每乙個問題的思考與討論。

二、問題的設計

設計問題應有明確的目的性,教師要經常反問「在這個時候問這樣的問題,我的目的是什麼?」為達成目標,教師設計有誘導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並促使他們提出和分享其已經具有的知識和經驗。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問題所要求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知識沒有聯絡時,這個問題就太難了,學生很難回答。當問題所要求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有聯絡,但又有中等程度的分歧時,那麼它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動員學生的積極思考最為有效,因為這樣的問題,學生通過學習就能回答了。

課堂教學的任何時段內,不同的學生會有不一樣的條件需求,教師應發揮問題的功能,適合相應群體的學生,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教師設計具有啟發性、層次性的問題,調動學生參與的激情,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

如教學「積的變化規律」,如何讓學生更好理解積變化規律與乘法結合律之間的相通點,筆者設計如下提問:

師1:括號裡填什麼數?怎麼想的?

23×3=69

23×(3×4)=( )×4

師2:括號裡填什麼算式?運用什麼運算律將這兩道算式組成了等式?

23×(3×44

師3:你能發現乘法結合律與積的變化規律之間相通之處嗎?

第乙個提問鞏固運用積的變化規律,第二個提問回顧乘法結合律,在此基礎上提出第三個問題,啟發學生不僅從兩道等式的形式觀察,還要從知識的內在聯絡思考他們的相通之處,啟迪不同思維層次的學生,。

教師提問設計要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進而提出問題。數學課堂教學是動態生成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課堂問題設計應符合學生**的特性,讓學生有能力樂意參與。

三、反饋的形式

教師提出的問題,有的讓學生口頭回答,有的讓學生參與討論,如何擴大學生的參與面,我們在教學中可改變反饋的形式讓學生全員參與。

提出問題後,雖然教師有目標的指定學生回答,但要給全班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讓所有人都能參與,同時期望有不同的答案出現。問題反饋時,可以讓所有學生都寫下思考的答案,再進行集體評價,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問題本身,提高參與效度。

在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時,有意識加以分工,使小組內成員都有事可做,都能參與問題討論中,形成相互借鑑、相互補充的局面,在反饋時,可選擇小組內不同的成員匯報,其他成員相機補充。

教師在選擇學生回答時,因個人習慣不同,會造成問題回答面較窄,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採用以下方法進行嘗試。1、制定座位表,教師依據座位表選擇學生回答問題,盡可能讓不同的學生都有參與問題回答的機會。2、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走動,在不同方向位置選擇不同的學生。

3、在課堂教學結束時,統計班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逐步了解教學過程中提問學生的特點,並依據特點不斷加以改進。4、利用錄音裝置,在課後回放,總結課堂提問中選擇學生的特點。

課堂教學中,我們應以學生為中心,精心設計問題,並以此為依託,運用多種手段,讓所有學生參與問題思考。

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二 合作學習環節 一 組內合作交流階段。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匯入內容之後,馬上就課前自習內容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對一此基礎問題進行指正 交流 再鞏固,對於參與性問題組內達成共識,學生個人意見允許保留。二 班級共同 交流階段。這一階段要求各小組針對問題陳述自己的觀點,展開班級討論,教師適時進行引導,...

讓學生積極參與歷史課堂教學

摘要 課程改革提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歷史教學必須根據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採用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設情景,緊扣學生情趣 運用影象,調控學生情緒 聯絡生活,培養學生的主動 精神。關鍵詞...

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課堂中來

第二,多舉辦學生感興趣的辯論會。例如 在這學期我舉辦了乙個主題為 做男生好還是做女生好?的辯論會。首先請男生圍繞 做女生好 的觀點發言,再請女生圍繞 做男生好 發言。在男女生都發言後,再圍繞對方的觀點補充發言。就論題而言,這個主題貼近生活,所以學生有話可說,進而使這次辯論會效果很好,大部分同學都在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