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2022-07-21 05:03:02 字數 4580 閱讀 8061

當陽市第二高階中學朱紅兵

一、對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的再認識

2023年秋季我省實施新課程改革,是全國第六批次進入課程改革的省份,相對全國來說有點滯後。2023年暑期,我們帶著對新課程的渴望參加了高中新課程培訓,對新課程理念有了一定的認識,就是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由傳遞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三維目標,加強教學與現代科技、社會、學生經驗聯絡,但是這幾句話過於抽象或概括,只是乙個綱領性的檔案。經過近一年的教學實踐,在實踐中對新課程理念的把握,卻一片茫然,無所適從,為此,回過頭來思考,覺得對新課程理念有必要重新認識:

1、高中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深刻的教育革新,是新形勢下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基礎教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與時俱進,堅持教育創新的具體行動。目前推進的新課程改革,既不是對中國幾千年傳統教育文化的全盤否定,也不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60年教育發展的全盤否定。我們既要繼承和弘揚中國幾千年積澱的優秀教育思想和豐厚的教育內容,又要改革已經落後於時代的陳舊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並對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人才培養方式進行大膽改革

2、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是課堂,而課堂教學的成敗在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際參與者、承擔者、實施者,課程改革成功與否,關鍵在教師。新課程改革是乙個充滿艱難險阻的探索過程。

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取決於教師的教育觀念的更新,觀念的落後必然決定著行動的落後。只有觀念更新,才能進一步增強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樹立新型的人才觀。自覺圍繞新課程培養目標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以學生為本,促進每乙個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差異,發展學生的潛能,著眼於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與能力的培養

二是樹立新型的教學觀。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積極推進教學互動,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發展。

三是樹立新型的評價觀。改變多年來單純以分數高低決定學生好壞,以公升學率高低決定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建立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新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機制。積極促進考試評價制度改革。

四是樹立新型的課程資源觀。改變千篇一律的教學內容,千人一面的教學模式和培養方式。積極倡導教師在遵循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體現教師的創新思維、教學個性和特色。

五是要勤於反思,不斷發展、完善自己。要多一些理性思考,少走彎路。自我反思的重點在於:

自己的優勢在**?差距在**?如何面對新形勢下競爭和挑戰?

如何讓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讓教師專業化發展獲得成功?等等

二、在新課程觀念下的教學實踐必須正確處理好幾個關係

高中進入新課程一年多來,我們化學教師進行了積極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新課程帶來了高中化學課堂的新氣象。化學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轉變了,教育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了,學習化學成了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的過程,化學課堂更加重視以科學**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強調師生和諧互動。

但隨著新課程實踐的進行和深入,我們深深的體會到:

1、正確認識新課程改革與處理好傳統教學的關係

新課程倡導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化學教學中有多種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具體的教學條件,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策略。

新課程倡導**教學,不意味著要排斥或徹底否定其他的教學方式,包括傳統的傳授式。每一種學習方式都有各自的優勢與不足,片面地突出某一種學習方式的作用而貶低其他方式的有效性是不可取的。在許多條件下,傳授式的教學方法依然是必要和有效的。

注意**是有條件的,**是有限度的。 對各種**活動,要盡可能設計出較詳盡的步驟。化學的基本知識結構不會改變,教學基本規律也不會改變,只是知識的呈現方式有所不同,要求的深廣度和側重點有所調整。

所以我們過去好的經驗和做法依然可以繼續借鑑和保留,但一定不能抱殘守缺。

2、對新的教育觀念在認識上的偏差

具體表現:將新課程神化,對教學產生巨大的迷茫或恐懼,不知如何上課;將新課程虛無化,仍然穿新鞋走老路;茫目放棄原有的好的方式,追求熱鬧的形式;慣於依賴教材,不能突破教材的束縛,只能照本宣科,不具備「用」教材教的能力

3、課程標準的規定與實際教學要求的把握問題

課程標準對教學要求的描述比較概括抽象、粗化,可操作性不強,教學內容的深廣度等難以把握;習慣按原來的大綱和教材要求進行教學,內容加深;評價標準不明確,對考試(高考)擔心;教輔資料與教材和教學不配套,普遍存在偏難偏舊、超標等問題

4、教學條件不足的困擾和制約

由於化學實驗不再明確區分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導致課改後所做的化學實驗大為減少;實驗室不夠,實驗經費不足;擔心實驗占用課時多等

5、教師知識儲備的有限和知識更新的困難

許多教師對所學知識的遺忘;平時教學時間緊,繼續學習的機會和時間少……

對過去教材沒有涉及的新課程知識如:焓、熵的物理意義、化學反應方向的判斷、ph計的使用及選修3中的電離能、電負性、原子核外電子的躍遷、晶格能、σ鍵和л鍵、手性分子、等電子原理、金屬晶體的基本堆積模型等知識感到陌生。

6、課時與教學內容的矛盾

高一化學課時按照規定是每週2節,我們學校實際是按照每週3來安排的,儘管如此,老師們還是感覺課時不夠,拼命加班加點補充許多超出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和習題,等等。

7、有關考試「指揮棒」問題

高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一年多以來,老師們在認同化學新課程的同時,化學新課程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考試評價,其實質是「應試教育」的現實與新課程所追求的「素質教育」之間的矛盾。

評價方式、評價內容直接影響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這是不可迴避的現實問題。面對高考的壓力,老師們在教學實踐中所進行的學生評價不得不用應試模式——難題、偏題、題海戰術、反覆訓練。

新課程評價改革對新課程的實施意義重大,特別是考試評價改革。將所有的問題和矛盾簡單地指向考試本身是不公平的。面對教育資源匱乏的現實,高考這個「指揮棒」的作用仍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並且繼續發揮它無可比擬的公平、經濟、有效等一系列不可以替代的評價優勢。

能否把「考試」做好,在很大意義上決定著化學新課程乃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成敗。

三、教學實踐中我們的應對之策

1、加強學習和研究

面對即將到來的「新課標、新教材」指導下的新高考,命題理念和知識內容等肯定都會有所調整,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均應發生相應的變化。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嚴格依據《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進行教學,用好化學教材,同時要關注本省將要制定出台的本學科的考試內容與要求(高考大綱的說明)。要加強學習和研究,努力將化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理念落實到平常教學實際中,使平時的教學和學習活動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的命題方向而更加有效。

新課標、新教材和高考評價的改革,對化學教學和高考化學複習策略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相信:只要認清形勢,把握方向,採取積極的態度、正確合理的教學和複習形式,就一定會取得好的成績。

2、理解新教材,把握深廣度

化學新教材相對於原來的教材,無論是在編寫思路、體系和方法上,還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及教材的版面設計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和創新,如:新教材知識呈現方式多樣化,而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答案不惟一具有開放性;新教材(必修)的知識難度降低了,但知識面加寬了等等。這些都要求我們更新教育觀念,理解教材的編寫思路和特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盡快適應新課程的教學,推進化學課程改革。

3、加強備課組建設,搞好集體教研

面對新課程的教學,由於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觸新課標,新教材,都不是很熟,而且每個人對新課標的理解有深有淺,對新教材的把握也不一致,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集體教研,集眾人之智,加強對新課標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例如教材的課後習題量較少(且教輔均不太配套),學生學完新內容後難以得到適量的鞏固和訓練。建議在充分利用課本後的習題的同時,動員全組教師自編或改編習題進行補充,發揮教研組集體的作用,實現資源共享。

4、合理取捨,加強資源整合

新課程倡導課堂的開放性,教材作為一種文字,已不再是唯一的學習資源了。化學教材的難度相對降低了,但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不僅要掌握教材內的知識,還要掌握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大量知識,才能應對學生在**過程中提出的各種問題

對新教材的內容應該進行適當的取捨、整合,以切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新教材為創造性教學留有餘地。新教材更多地是為教師進行教學提供資源,需要創造性地使用。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應該根據自身實際使用教材,用出個性化的風格和特點,而不能生搬硬套地教教材。我們更多地考慮的應該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

四、實際教學中的困難

存在的實際困難主要有:實驗室不夠,實驗經費不足;占用課時多;擔心實驗和外出安全問題;教師實驗員工作量大;考試制約;學生人數(班額大小)等。建議因地制宜,採取多樣化的形式,如代用品、微型實驗、配合錄影等;在每個模組中安排一定數量、內容比較適宜的實驗作為學生分組實驗,實驗量一定不應少於以前;學生小組輪流上台演示;**內容的選擇和過程要符合實際;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開展社會活動等。

五、堅定信心,實踐好課改

面對新課程的機遇和挑戰,化學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去適應教學的變革,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加強對新課標、新教材和新課堂教學的領悟和研究,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追求適應時代要求的和有自身特色的教學風格,以盡快適應新課程的要求,真正成為新時代合格的化學教師。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有其明確的目標和方法,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培養人才。但是,課程改革還處於初始狀態,探索研究階段,不能急於求成。課改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堅定信心,不斷在實踐中去探索、去研究、去總結經驗教訓,使其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課改之花就一定會更加璀璨。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的教學反思

摘要 新課程的化學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 更快地適應新課程教育教學此文 斐斐課件園的改革,認真做好教學反思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作者結合教學實踐,對此進行了 我們使用人教版化學教材已四年,對於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各種各樣的報章書刊,還有專著都說了很多很多,讓人看了...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教學應加強反思

高中化學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們的課堂教學可能會出現各種變化,面對課堂上出現的未曾預設的情況,作為一線教師應加強 教學反思 即教師以自己的實踐過程為思考物件,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 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反思能力決定著他們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在工作中開展研究的能力。有關...

試論新課標下高中化學課堂提問策略

作者 張榮 成才之路 2019年第19期 摘要 新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和 讓學生有主動思考的機會,這就需要教師重視課堂提問策略。一是要巧妙借助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 二是要巧妙結合生活實際,引發學生深度思考 三是要引入多元問題教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