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022-05-05 03:00:04 字數 944 閱讀 1242

【摘要】課堂教學是創新教育的主陣地,初中歷史課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為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養成奠定基礎。文章運用了部分教育心理學觀點,從多角度分析了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和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創新能力教育心理學

一引導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

掌握學法是現代社會教育科研的新潮流,學會學習或進行有效的學習是學生實現良好發展的必要條件,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布魯諾認為: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乙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學會如何思維。

初中歷史教師要掌握和運用學習遷移規律,教會學生能夠通過習得的經驗獲得新的知識,能夠「舉一反

三、觸類旁通」,主動而有效地完成經驗的整合。例如,在分析中國封建制度下不同朝代的建立及消亡的原因問題時,通過共性原因和個性原因的分析,學生就會以a朝代消亡的原因遷移到對b朝代消亡原因的分析上。遷移理論認為,原有的認知結構特性直接決定了遷移的可能性及遷移的程度,原有的認知結構包括學習者原有的經驗的水平、原有經驗的組織性、原有經驗的可利用性等,總之,要有效地產生遷移,就要有效地啟用、提取學習者原有的經驗結構。

在現實教學中,學生的認識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時,歷史教師要認識到個體發展的非同步性,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鼓勵學生發表見解。歷史學科屬於見解多元的學科,要鼓勵學生發表見解,勇於質疑,基於自己的獨立思考得出自己的評價和結論,發展自己的創新思維。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除了運用遷移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學法學習外,歷史教師還要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新的視角、新的途徑、新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遷移規律認為,遷移的產生不是自動的,而要受制於各種條件。在這些除了原有認知結構外,學習材料、學習環境的相似性也影響遷移的效果,所以要形成有效遷移,還要創設適當的情境,讓學習者在真實的情境中應用所學的經驗。在歷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格

作者 陳秋芳 新校園 上旬刊 2014年第07期 摘要 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要以育人為最終目的。培養健康的人格是初中教育的乙個重要內容。本文從對學生人格培養的必要性著手,闡述了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的人格進行培養。關鍵詞 初中歷史 人格 培養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中歷史大綱 ...

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在歷史教學中應當這樣評價歷史人物 首先,依據課標,確立整體設計歷史人物評價的教學目標 時空條件下認識歷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歷史地看問題 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在歷史地理解歷史人物的基礎上,認識歷史發展的時代特徵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 口頭 書面表達科學地評價歷史人物 為形成正確的人生...

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探索

提起歷史課教學,給學生的印象是 死記硬背,與現實聯絡不大,是無用之學,因此更談不上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其實不然,歷史學科恰恰是培養學生能力的良好陣地,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1.引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縱橫聯絡,提高比較分析能力 歷史學科具有嚴密的系統性,許多歷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