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022-05-04 14:42:05 字數 2910 閱讀 4975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湖北省沙洋縣馬良小學王敦禹

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一般的解決數學問題只要通過一步、多則二步的計算就能把問題解決出來。但由於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年齡小又缺少社會生活經驗,認識事物的水平也較低。而且現在的教材中確實存在著部分習題所取素材與生活不太貼近,使得低年級學生對題目所描述的內容不能夠得到清晰的理解,在解決有些數學問題時感到很困惑,無從下手,且數學教學中解決問題又是數學教學的重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誌。

在教學時,教師就要著眼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經驗,通過感性知識,開啟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從周圍環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一、要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的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各是什麼?弄清條件和問題的關係,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低年級解決數學問題一般都比較簡單。因此,教師要採用一些直觀地教學方法,讓學生理解、掌握乙個問題一般由兩個條件,乙個問題組成的。弄清楚解決問題的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各是什麼?

是解決好問題的重要前提。例如:教學時,教師左手拿3支粉筆問學生:

「老師兩隻手裡一共有幾支粉筆?」學生相互疑視不好回答。老師問:

「你們為什麼不回答呀?」學生說:「不知道老師右手拿了多少只粉筆。

」這時,學生已經注意到了,要解決「老師兩隻手裡一共有幾支粉筆?」這個問題,還必須補充「老師右手拿了多少支粉筆」的條件才行。老師於是告訴學生:

「我們在解決數學問題時,不僅要弄清楚要解決數學問題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要找準解決問題的條件是什麼?只有具備了足夠解決問題的條件才能解決出問題。

你們明白了嗎?」 學生說:「明白了。

」接著老師左手拿3支粉筆,右手拿2支粉筆讓學生看。本應順勢提出「老師兩隻手裡一共有幾支粉筆?」問題的,可老師逆勢向學生提出了 「老師手裡一共有多少個本子?

」這一錯誤的問題讓學生解決,學生發現老師的提問不對勁,感悟到問題和條件不對應。馬上舉起了高高的小手說:「老師您的提問不對,應該提出『老師手裡一共有多少支粉筆?

』的問題才對」。老師接著高興的表揚學生說:「同學們真了不起!

你們不僅知道了什麼是問題,還能提出正確的問題來。」可見老師有意思的設計「漏洞」,在教學效果中起到了四兩拔千斤的作用。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不僅弄明白了什麼是條件?

什麼是問題?還明白了條件和問題有對應關係。這樣為順利解決數學問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提出與日常生活聯絡密切、學生熟知不要過易過難的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在練習中,要注意練習的目的和練習層次,使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感到思維的樂趣,學習中的快樂。

例如,先讓學生解決這樣一組問題:

「河裡有5條船,又開來了4條,現在有多少條船?」

「河裡有5條船,開走了4條,現在有多少條船?」

「河裡的船,先開走了5條,又開走了4條,一共開走了多少條船?」

學生通過比較掌握了用加、減法解決數學問題,然後再讓學生解答這樣一類問題:

「小明一分鐘寫4個大字,二分鐘可以寫幾個大字?」

「毛筆有8支,毛筆套有5個,要把這些毛筆都套上毛筆套,夠嗎?還缺幾個毛筆套?」

這樣足使學生解決問題積極思維,越學越感到有勁。

三、借助實圖為學生盡早提供感性材料,使學生的認識能力逐步深化。

在小學低年級解決數學問題的有些題型中,適合於讓學生看一看實物或者實圖。通過這種方法更能使學生直觀明了的解決數學問題,起到了立竿見影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小學二年級就要要求學生會用乘法解決數學問題。

教師就應有意思的作好孕伏,要求學生用不同語言表示同一意思。

如:一共有?個梨

可以這樣說:第乙個盤裡有四個梨,第二個盤裡也有四個梨,第三個盤裡也有四個梨,一共有多少個梨?

第乙個盤裡有4個梨,第二盤、第三盤和第一盤同樣多,3盤一共有多少個梨?

第一盤、第二盤和第三盤各有4個梨,3盤一共有多少個梨?

每個盤子裡有4個梨,3盤一共有多少個梨?

這樣練習,溝通了知識之間的聯絡,前有孕伏,後有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逐步得到了深化。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正確的解決數學問題打好基礎。

首先,培養學生認真讀題的習慣。題意清是正確解決問題的前提。先是要把題目讀正確,不讀破句,不添字漏字,學會獨立閱讀題目。

其次要會理解題目中的每一句話的意思,弄清題意。例如:「學校要種12棵樹,每人種4棵,需要幾人種?

」學生能理解的說出:「學校要種12棵樹」就是一共要種樹的棵數;「每人種4棵」就是每乙個人都種4棵,即有4棵樹就需要乙個人種;「需要幾人種」是指12棵樹需要平均分給幾個人種。以後,再進一步要求學生能夠說出這三個數量分別是:

種樹的總棵數,每人種樹的棵數和種樹的人數。再次會用自己的話複述題目的意思。總之,教師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時,都應該要求學生先完整的看,再一句一句的看,要邊看邊思考題目的意思,最後讓題目在頭腦中建立乙個完整的認識。

其次是正確的思維習慣。思路明是正確解決問題的關鍵,要培養學生有根有據、有條有理地思考問題,能根據加、減、乘、除的含義去正確的選擇運算。解決問題完成後要養成檢查驗算的習慣。

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判斷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不對,就要教會學生驗算的方法,培養學生驗算的習慣。一種是用估算的方法進行驗算。例如下題:

1公斤黃豆可以磨5公斤豆腐,20公斤黃豆可以磨幾公斤豆腐?在解答時,學生應估計出豆腐的公斤數一定要比20公斤多。如果算出20公斤黃豆磨出10公斤豆腐那就錯了。

養成驗算習慣,有利於提高學生正確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數學課的開設不僅僅是教孩子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並在這種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這對孩子將來的發展大有益處。在小學階段,運用較多的解題方法,除分析法、綜合法外,還有畫圖、假設、列表、列舉、倒推、轉化、操作等。

然而,任何乙個問題的解決都會運用到一定量的知識經驗,離開了知識基礎解決問題將無從入手。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有計畫、有目的,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日積月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會得到提公升!

如何培養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扎蘭屯市大河灣學校 摘要 解決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的一大難關。因此,針對小學生目前解決問題的現狀,我在數學教學中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培養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解決問題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學生數學學習中的一大難關。因此,培養,對於提高學生思維...

小學生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2015年6月 穿全部小學數學的內容,要結合具體的生活情景,讓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會促進各領域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問題解決是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學生在教師創設最佳認知活動的條件下,引導學...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解決問題」能力初探

在新課程的不斷實踐和反思中發現,傳統的應用題教學存在以下弊端 1.教學活動封閉,教學方法單一,教師仍普遍採用一問一答的講解 2.教學目標單一,往往以 會解題 為首要目標,注重解題技能 解題技巧的訓練,忽視應用意識 應用能力及創新意識的培養 3.題材內容往往是人為編造,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缺乏時代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