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人文教育

2022-05-03 19:48:04 字數 1146 閱讀 5076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學科豐富的人文內涵決定了人文教育應該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挖掘語文學科中的人文底蘊

語文課程中具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人們對於語文材料應該有理解一致的地方,否則人際交流就無法進行。但是在很多情況下,由於各人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體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作品,特別是文學作品,人們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這是完全正常的,正如人們常說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因此,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對於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必然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給語文教學提供了博大精深的人文教育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中學語文教學是滲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

語文教材選編的大量文學作品都是極具人文性和藝術性的佳作。學生通過這些作品的浸染,受其形象的影響,日積月累,自然能提公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二、重視語文教學中的人文薰陶

在教學中,語文老師要利用美,利用形象使教學觸及到學生的情感世界,讓學生的情感伴隨他們的認知活動,進而在情感的體驗中,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這樣的教學真是進入了一種新的境界。只有通過情感,通過長期的積澱和浸染,才能培養起學生的人文素養,達到提公升德育,健全人格的目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作用,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我曾嘗試這樣的方法:

通過定時的寫作和日記訓練,達到師生間情感的互通。中學生的思想情感豐富而又複雜。他們與成年人相比,內心更容易產生苦悶、彷徨、鬱悶、羞愧、失望等情感。

而現在的中學生除上網外,大都喜歡用筆來宣洩他們內心的情感。這種宣洩,其實是一種自覺或不自覺的自我情感的內省教育。我利用寫作這塊獨特的「情感自留地」,引導學生進**感內省。

對文學作品的賞析,對日常生活的體驗,對同學教師的看法,對社會世事的思考,對男女之間的情感,無一不出現在他們的「情感自留地」中。他們有了乙個跟老師交流的場所,而且他們從不顧忌什麼。這樣,他們的主體情感得到強化與提公升,從而克服各種消極頹廢的情緒,創設出積極明朗的心境,樹立起堅定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不把李白、杜甫、孔子等人當成「思想的化身」,而把他們看成有喜怒哀樂的常人。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美育教育

作者 吳豔紅 文教資料 2013年第14期 摘要 在當今社會裡,我們要為國家培養出德 智 體 美 勞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就必須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語文教師是美育的引導者,要引導學生發現美 認識美 領悟美 感受美。關鍵詞 語文教學美育教育滲透方法 美育,是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點和鑑...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賞識教育

當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學管理中,成效手段一般分為兩類 一類是消極 懲罰 另一類是積極 賞識。實踐證明,學生對懲罰往往容易產生牴觸情緒,逆反心理,而對賞識卻欣然接受。確實如此,賞識就如一縷陽光,照亮了孩子的心田,孩子因它而燦爛,每位教師都應讓平凡的教室裡撒滿賞識的陽光,讓孩子在讚許的雨露中綻...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1

作者 趙雪梅 讀與寫 上旬刊 2013年第09期 摘要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是極具思想內涵的特殊工具。對於語文教育教學來說,教師的感情投入,較之其它學科更為重要。語文教材本身也頗具情感性,可以說,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 是靈魂。本文筆者針對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滲透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