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與人文教育

2023-01-28 08:21:05 字數 864 閱讀 4094

作者:王紅芳

**:《文學教育·中旬版》2023年第01期

[摘要]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更關注對知識的講解、分析,而忽略了人文教育對學生的培養,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重點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

[關鍵詞]教學;情感;人文精神

一、新時期具有人文教育觀的語文教育

中學教育本身就有著鮮明而強烈的人文學科特徵,不但中學語文教材是人文結晶,中學生更是「尚未進入職業分工、包含著未來豐富潛能的主體的人」,教師則是「既培養社會後備勞動力的技能訓練以及傳授知識,又培養潛在的自由創造性主體的人」。

人文教育即人文精神的教育。所謂人類精神,即是在歷史中形成和發展的,由人類文化積澱、凝聚、孕育而成的精神人文精神是內在於主體的精神品格,它在國家、名族文化的創造、變革與發展中,激勵人們前進,支撐文化和社會向前發展,是一種人類共有的寶貴精神。它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徵與鮮活性,能彌補我們以往貫徹的「文以載道」、純說教性的「國情教育」及「愛國教育」的不足,能真切的撥動學生的心弦,激起他們心靈上的強烈共鳴。

這也就要求學習者基於今天的認識基礎與高度,來評價歷史,以達到「吐故納新」「古為今用」及「洋為中用」的教學目的。這樣的教學必然能提高中學生的人文素質,使他們能運用自己的眼光與腦髓來評價客觀事物,並正確的認識、改造客觀世界。

二、為了能達到上述的教學目的,我嘗試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實踐與落實:

1.教學觀念上創設具有人文性的課堂教學氛圍

我認為「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學生情緒高昂,教學效果較好;學生情緒低落,教學效果甚微。學生只有靠內在的『情感動力』,才能推動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這裡所說的「情感」,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最親近的體驗,也是人類行為中最複雜的感受,它是人類文化的沉澱,人類精神、信仰、制度、風俗、習慣等最穩定的核心。」

中學語文教學

長期以來,由於 考試文化 的盛行和強調不要把語文課上成文學課,結果孩子不愛學語文,討厭語文。因此要把高中生從 考試文化 的泥沼中解放出來,使他們被束縛的心靈重獲自由。實行素質教育,改革語文教學,必須更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增強語文課的吸引力。在選擇中學會選擇,在主動學習中實現有個性的...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

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時間如流水,去年九月迎接新生來學校上課的情景猶如在眼前,轉眼間又乙個學期又將匆匆而過。回顧以往的工作,我雖不曾有驚天動地的成績,但總是盡著自己的職責,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課堂教學中有了一些收穫,也有值得深思和努力的地方。一 收穫之處 1.抓後進生,抓課堂常規。我們的學生年齡小,...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物件,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 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研究的過程.作為語文教師,反思的乙個重要任務是對語文教學進行反思,開展反思性教學。一 以學生為主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我經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