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法制教育 1

2022-12-04 09:39:05 字數 2967 閱讀 4297

作為教師,都知道在今天的現代教育中都是「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尤其是語文教師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提高法制意識,是刻不容緩的。「能不能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語文知識和法律知識的雙豐收呢?」我想每一位上語文的老師都在思考這一問題。

我們應根據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來挖掘教材內容,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滲透,讓學生從小就有法制觀念,知道用法律保護自己。那麼,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滲透法制教育呢?下面就是我的幾點拙見:

1、在文字教學時,利用多**直接滲透法制教育。

2、在情境教學活動中與學生互動,進行法制教育;

3、依據文字、分析體會、質疑解析、結題點睛巧妙滲透。

4、在作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在文字教學時,利用多**直接滲透法制教育。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利用課文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徑。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必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

而要恰當地把握分寸,適時滲透,潛移默化。例如我在教《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文時,大家看到乙個美麗的小山村,就**課件:奔騰不息的黃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暴雨頻頻,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

讓學生看到昔日的黃河與今日黃河的對比,匯出課題-----《黃河是怎麼變化的》,人們所稱的「搖籃」是怎樣變成禍河的?無數次地給兩岸百姓造成苦難,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憂患。

使學生明白黃河變化的原因

1、 自然原因:氣候轉寒、暴雨集中。

2、社會原因:人口迅速增長、無限制的開墾放牧、農作物大量減產、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土壤肥力嚴重下降、水土流失。

由於人們無限制的開墾放牧、農作物大量減產、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土壤肥力嚴重下降、水土流失。同學們都為之嘆息惋惜。大家都說黃河兩岸的人們呀,你們真的不該這樣做,多麼美麗的黃河就這樣毀於一旦。

使學生深深地知道了不愛護自然,就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毀壞山林就是毀滅自己,從而知道了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從黃河的變化中我們應該吸取什麼教訓,應該怎樣保護環境?順勢簡介我國防洪、防沙治沙、環保等方面的法制建設概況及黃河治理工程、黃河防護林建設等重大舉措。

二、在情境教學活動中與學生互動,進行法制教育。

教學情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心理品質的重要源泉。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自然地獲取相關的法律知識。如我在教學《自然之道》時,學生了解到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複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做決定或指揮。

人不要自作聰明,要知道,有很多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往往事與願違,好心辦壞事;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遵循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大自然就受到保護;違背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大自然就受到傷害。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願望相反的結果。解課文內容之後,適時提出問題:

「為什麼小潔緊緊攥著麵包紙,生怕它掉進湖水裡,船靠岸了,自然引出《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的相關內容,促使學生在生活中養成保護動物的好習慣。

三、 依據文字,分析體會、質疑解析、結題點睛巧妙滲透。

這是我們語文教學最常用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捕捉教材文字適當設定疑問。通過解析,昇華文章主題的同時、鏈結相關的法律知識,讓學生在學習到法律知識後又更深層次的理解文章主題。如在教學《掌聲》時,通過對文章的討論分析,英子為什麼不願意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患小兒麻痺症落下殘疾,不願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當她終於一搖一晃的走上台時, 孩子們給予了熱烈的掌聲,當她把故事講完時,孩子們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掌聲包含的是——鼓勵、加油、尊重理解、支援······經過這以後,小英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不再憂鬱,變得活潑開朗甚至在聯歡會上還學習跳舞。這說明了殘疾人更需要關心和鼓勵,那我們今後遇到了殘疾人要怎麼做呢?自然就引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的相關內容》了。

這樣,既昇華了文章主題,又滲透了法律知識。

四、在作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規範學生的法制行為。

小學語文習作中,有很多內容要求學生關注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取材。生活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學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耳濡目染一些社會現象。

語文教學中,我們除了要積極縮短教學與生活的距離,將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一起來,還必須主動拓展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巧妙地滲透德育內容和法制教育內容。如:

1.每學期開學初,我都能根據學校的要求,利用班隊課等時間組織學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未成年人保**》、《義務教育法》、等,學生在學習這些法律知識的同時,也對照自己的行為,不斷提高法律意識,為學生遵紀守法奠定了基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以週會、班隊為依託,積極開展好「法在我身邊」、「做乙個文明遵紀的孩子」、「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等學習主題的班隊會活動。實際教育中,我利用班主工作的優越條件,組織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要求學生積極收集與學生生活聯絡緊密的違法事件的資料,開展討論交流,通過廣泛參與,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法律知識,接受一次次的法制教育。

3.積極開展以「演講朗誦、徵文、講故事」等活動,培養學生遵紀守法、誠信待人等良好習性。比如開展「誠實與信任」演講朗誦比賽,全班同學就這個課題收集了大量材料,較全面地講述了誠信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並決心做乙個誠實守信的孩子;通過開闢法律專欄,組織開展知識競賽、法律宣傳等系列活動,增強青少年依法自我保護的能力和全社會保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意識。

4.學校與家庭的配合作用,家庭的配合是學校工作的主要一環。我們通過教師家訪,召開家長會,建立學校與家庭聯絡制度等,充分發揮家長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實現家校互動,提高法制教育的質量。

所以,教育好下一代,不光是他們學到紮實的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還要教育他們如何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小學階段就要對他們進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要學法、守法、用法,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人身權利。教育學生做乙個守法的好公民,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將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人。

這不正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科之間的整合,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理由也應當在日常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使法制教育潛移默化,為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三 在習作活動中關注,規範法制行為 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 分析 反思 討論。如 電視台的 今日說法 道德觀察 法治 大家看法 等欄目深受觀眾的喜愛,原因不僅是由於它們在選題貼近百姓生活,普及法律...

教學滲透法制教育反思

新場中學左正雄 學科滲透法制教育,是教師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乙個環節,本人按照學校的安排及大綱的要求,對所上學科進行了法制滲透,一學期來,感覺收穫多多。通過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了當今法制教育刻不容緩,明白了教師不僅教書,還要育人的道理。在學習中我了解什麼叫 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 那就是以各學科的教學...

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反思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的 人。在社會 家庭和學校的教育職責中,學校,作為乙個集中教育的場所,時刻肩負著培養青少年成為有用之才的艱鉅任務,而他們成才的首要前提是必須健康的成長。由於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易受不良風氣的影響,他們容易衝動,特別是當自尊心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