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朗讀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2022-04-09 03:09:53 字數 1197 閱讀 7324

朗讀是人們學習語言、駕馭語言、運用語言的重要方法。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今天的《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教學目標也明確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語文課如果不讓學生多朗讀課文,而淋漓盡致地解剖課文,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那麼學生的語文素質就很難提高;如果發揮了朗讀的作用,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多朗讀課文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有意義的。

一、朗讀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活動中,當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時,其學習積極性就會高,學習效果就會好,相反,學生若對學習冷淡、厭煩,其學習就沒有勁頭,學習效果就差。

語文課中的許多佳句,如果只憑眼睛看,很難知其中味,仔細一讀,就會產生如食美味佳餚之感。試看:「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朱自清的散文《春》)「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書;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劉成章的《安塞腰鼓》)……這類句子,優美的韻律,整齊的節奏,只能在朗讀中才能體會到。

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多朗讀,多品味,學生的欣賞能力自然會提高,他們自然會感到讀書並不是一件苦差事,倒是一種藝術享受。久而久之,何愁他們不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朗讀能使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路開闊

朗讀是眼、口、耳、腦並用的綜合性活動。朗讀要經歷複雜的心理過程,既是感覺器官、言語運動器官與大腦協同活動的過程,又是思維活動、感情活動與言語活動協同進行的過程,其中大腦的思維活動起著主導作用。教學每一篇作品,教師必須設法將學生帶入作品自身的藝術範圍,使其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讓學生能更具體地感受、體味到藝術形象。

朗讀就能恰好地把作品中的文字這一無聲的視覺形象,有效的轉變成語音這一有聲的聽覺形象,能以聲傳情,繪聲繪色地再現作品的藝術形象,使學生憑藉眼、口、耳、腦,在心理上產生一種積極的反應,產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感覺。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散文《春》時,教師可啟發學生聯想有關聯的文章或詩詞,然後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學生在朗讀中欣賞朱自清筆下的春景的同時,自然會聯想起描寫春景的其他文章或詩詞,有蘇軾寫的: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也有白居易寫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眼前也會出現一副大地回春、生機勃勃的春景圖。總之,反覆的朗讀課文有利於活躍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開發創造性思維的潛力。

重視語文綜合實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作者 郭敏嘉 新語文學習 教師 2013年第02期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試行 指出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 樂於 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是綜合性學習的價值所在。綱要 旨在倡導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

重視朗讀教學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作者 劉亞韜 成才之路 2013年第01期 摘要 朗讀應是語文的第一教學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在新時期的語文教學中,朗讀應成為根本,它的重要性也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驗證。學生的朗讀習慣一旦養成,就會產生極大的動力,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也為他們今後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關鍵詞 朗...

注重課堂朗讀訓練,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1 4128 2011 07 0226 01 1朗讀的意義 朗讀,就是用清晰響亮的標準語音有感情的讀出文章來,是將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活動,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胸中能裝有百十篇反問 幾百首詩歌,就如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