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2022-05-22 06:54:03 字數 2783 閱讀 7008

誦讀經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我國是乙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在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結晶。人文精神對學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薰陶、習慣的養成、語文素養的提高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詩文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詩言志,詩傳情,古詩凝鍊,魅力無窮。

常吟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有益於培養他們的詩學素養。同時,語文教材中所選入的古詩文均為凝聚精華,膾炙人口,世代流傳的,有著不可磨滅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魅力的經典詩詞篇章,它們是文化精神極為深刻、極有特徵、極其精美的聚光點,它們的深層蘊藏著人們的思想行為的價值觀、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對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審美情趣。那麼,怎樣在古詩文誦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呢?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附加的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顯然,在語文教學中,培育人文素質的基本途徑是「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基本方法是「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這種意境美最好的表現方式,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如何去展現,誦讀是最好的方式。

只有有感情地誦讀,才能體會出詩的真味。在古詩文誦讀中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必須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閱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整體感知,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而吟誦是閱讀古詩文流行廣泛且公認有效的方法,即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有節奏地讀出作品的獨特神韻。

作為一種學習、鑑賞的方法,吟誦對學生理解和繼承優秀文化,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至今仍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們在誦讀活動中把「誦讀為本,不求甚解」作為開展誦讀中華經典古詩文活動的乙個指導思想。「誦讀為本,不求甚解」,就是讓學生在接受經典教育的時候,在接觸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過程中,通過反覆誦讀,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感染,讓一篇篇優秀的詩文在他們那幼小的心靈中不斷地反芻、發酵,使之成為他們一生高遠見識、健全人格的源頭活水,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誦讀,領略古詩文獨特的魅力古詩文有其獨特的節奏和韻律,特別是古典詩詞,詞句勻稱工整,音節鏗鏘鮮明,特別適合誦讀。指導學生朗讀時按詩歌節奏「搖頭晃腦」一番;背誦時則閉上眼睛,在搖搖晃晃中體味詩歌的情感底蘊及生命內涵,感受詩歌鮮明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充分體會文思、文理、文情、文氣,產生共鳴,達到愉悅的審美享受,激發對詩歌乃至語文的興趣。

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綠」「何時還」等,都表達了一種濃烈的思鄉情,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品讀理解,進一步體會到詩人思鄉心切的心情,此時,再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與詩人產生共鳴,這詩與情,情與境的交融,則是古詩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學生領略到古詩詞獨特的藝術魅力。學生吟誦詩文,抑揚頓挫,韻味無窮,不僅可以感受到漢語言的音律之美,詩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還可以積累語言,受到薰陶感染。二、在讀中領悟詩文的意境古人寫詩「貴在含蓄」「言在意外」。

我們學詩,從讀入手,披文入情,做到入情入境,體會詩人含蓄之美,言外之意,與詩人或詩中人同喜同憂。如《遊園不值》《江畔獨步尋花》《送孟浩然之廣陵》三首古詩,都是繪聲繪色、情景交融的寫景詩。在音韻和諧、行雲流水般描述中,展現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生機盎然的春景圖,表達了詩人對春的讚美以及朋友之間的惜別之情;又如《示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詩則於節奏明快、聲音鏗鏘的詩句中,自然流露出深厚而鮮明的愛國情感。

教學這五首詩時,第一,引導學生把詩句讀正確,讀出節奏和韻律;第二,引導學生抓住詩人寫意上的重點詞句,指導其調動自己的潛能,展開聯想,欣賞其景趣、情真之美。如從「千朵萬朵壓枝低」一句中的「壓」「低」,引導學生聯想到似錦的繁花綴滿枝頭的盎然春景。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的「孤」「盡」兩字,體會詩人悵然若失,面對長天碧水的落寞情懷。

從《示兒》一詩中的「悲」字,體會詩人彌留之際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淒涼之景。從《聞官兵收河南河北》一詩的「喜欲狂」,想象詩人的手舞足蹈,喜極而泣;第三,指導情感朗讀。老師以適當的語言,創設意境,喚起學生的情感,再配以古箏或琵琶曲,把學生帶入情境,然後讓學生反覆吟詠,逐漸拉近與詩人的情感距離。

《江畔獨步尋花》《遊園不值》可配以節奏明快的名曲,《送孟浩然之廣陵》可配以節奏舒緩、抒懷的古箏曲,《示兒》《聞官兵收河南河北》則配以激昂的琵琶曲。感悟意境,重在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從而進入詩句所描述的景象,體會詩句所表達的境界。如「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如此生機盎然的景象,如此濃厚的生活情趣,單就字面的理解是不夠的。可以通過配樂朗讀,聽錄音、看插圖等,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展開聯想,想象詩中各種景物,所組成的畫面:村莊的周圍,青草茵茵,黃鶯飛舞,河堤兩岸的楊柳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擺,放學歸來的孩子們在這誘人的春景中,悠閒的放起風箏,各式各樣的風箏在春風中翩翩起舞。

多麼迷人的景象!多麼愜意的情調!如此優美的鄉村春景飛進了學生的腦海。

此時讓全體學生起立,倒背雙手,閉上眼睛,一起朗誦全文。學生早被詩中的美景所陶醉了。誦讀的方法有很多,如節律朗讀法、詩情畫意結合法、節奏誦讀法、據譜填詞演唱法、速讀法……可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能記住即可。

當然古詩文吟誦必須保證時間,要時時誦,天天記,這是保證誦讀質量、進行大量積累的前提。筆者在實踐中就向學生提出了「天天讀古詩,早晚十分鐘」的口號,並開展了「四個一」的古詩文誦讀活動。即一周一節誦讀課、一月一次活動課、一學期一次賽詩會、一年一次古詩文讀書節。

大量的吟誦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使他們吸收了古代語言的營養。儘管有些內容一時難以理解,但也為學生今後的「反芻」、領悟提供了語言材料。特別是通過大量的反覆的吟誦,使學生感悟到了古詩文「溫柔敦厚」的語言特色,並逐漸內化古詩文中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審美情趣、正確的價值觀念、積極的人生態度,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質,同時使他們的文化底蘊日漸厚實。

如何借助日記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學生步入小學三年級開始正式寫作了,而 寫 往往是孩子的乙個難點。俗話說 作文作文憋死小人 其實要解決這個關鍵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生活和經驗的積累。所以,我們提倡 體驗作文 而日記則是讓孩子用敏銳的眼睛捕捉生活體驗的重要方式,是解決孩子習作材料 的有效途徑。一 注重學生語言詞彙的運用能力,積累作...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新課標 指出 閱讀教學是學生 教師 文字之間的對話。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應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一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性質和地位決定它的重要性 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

重視朗讀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朗讀是人們學習語言 駕馭語言 運用語言的重要方法。古人云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今天的 語文課程標準 的閱讀教學目標也明確要求 能用普通話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語文課如果不讓學生多朗讀課文,而淋漓盡致地解剖課文,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那麼學生的語文素質就很難提高 如果發揮了朗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