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自主性學習活動的反思與重建

2022-02-02 04:02:40 字數 894 閱讀 1934

新課程實施以來,數學課堂的「自主性學習活動」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青睞。同時,由於自主性學習活動比較多地關注著不同知識背景下的學生個體的探索與體驗,容易造成教師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的設計,忽視了學生群體對問題的正確認識及問題解決策略的體悟。如何認識並改進這一現狀呢?

以(認識面積)的教學為例,筆者進行了教學、反思與重建。

(一)教學現場及反思

在教(認識面積)一課時,某老師在學生認識了面積後,組織學生比較兩個長方形的大小:

1.左右手各握乙個長方形,特意把兩手分得很開,在一位學生很快說出左手長方形比右手長方形的面積大時(答案是正確的),還特意加重語氣問:還有不同意見嗎?在老師的「啟發」下,終於有學生說:

右手的長方形比左手的面積大。於是,老師提出:既然大家不能很快地觀察得出兩個長方形的面積的劃、那我們借用工具來比一比。

2.老師在課前為每一位同學準備了乙個實驗簍子,裡面有方格紙與兩個長方形同寬的長方形紙條。同學在老師「能想出多少種不同方法」的要求下開始了小組活動。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生們並沒有形成真正的討論,4人小組中各人拿了各自的材料,很快得出了比較的方法。

3.交流開始了,老師先讓乙個小組的同學進行交流,全組同學都站在講台前。他們一下子就得出了重疊的方法,因為兩個長方形的寬相等,因此很容易就想到把兩個長方形比較一下,馬上得出比較的結果。用方格紙按在要比較的兩個長方形上,數出各自的格仔數,也是同學很快想到的。

最後一位男生介紹了用同寬的小紙條各自比較,由於在比較時他是用手指按住用乙個小紙條比較的,因此,老師提問:「這樣做有什麼不好?」同學們都指出這樣比較誤差太大。

在這個活動設計中,暴露了兩個問題:第一,是「先交流什麼後交流什麼」的問題。很顯然,交流的順序應當依據「全體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的邏輯結構進行;第二,是「要依據教學目標,確定哪一種方法屬於『應知應會』的內容?

」的問題。這同樣必須讓全體學生理解、掌握。

如何構建自主性小學數學課堂

作者 王忠 新課程學習 中 2014年第12期 自主探索作為新課程改革下所提倡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而且對高效數學課堂的實現以及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新課程改基本理念,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

數學課堂上如何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石岩中心小學孟新龍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而又非常重要的學科,教學內容中有許多的定義 公式 解題技巧和思想方法。學生如何去理解和消化,進而增強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但要靠 教 更主要的是要使學生會 學 使學生在學的過程中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發揮其自主性。這樣 以生為本 的教學模式不僅使學...

學生數學自主性學習培養的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6 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學生學習的技能,終身受用 也就是說乙個好的教師不是在教學,而是在激發學生獲得學習的技能自己去學習,對於數學教學而言,只有當學生通過思考有了自己的理解時,才能真正學好數學。現就本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採取適當方法培養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性談一些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