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教學反思

2022-02-01 13:26:00 字數 1460 閱讀 3929

2015---2016(下學期)小學語文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水》是國標本蘇教版新增選的一篇美文。全文筆調清新,作者飽含深情地回憶了小時候因缺水,「水,成了村子裡最珍貴的東西。」下雨天,孩子們用雨水洗澡,炎熱的夏天則盼望水窖被開啟的瞬間,細膩刻畫了四兄弟盡情享受母親一勺清涼之水的舒服與痛快,字裡行間透出了作者對水的渴望,對水的珍愛,對母親如水一樣親情之愛的美好回憶,真情演繹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樂章。

因此,文章中急切的盼水之情,濃濃的母親之愛值得反覆涵詠。

教學這課時,我緊緊圍繞「水,成了村子裡最珍貴的東西。」這一開放性問題展開。在教學中,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一、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同一篇課文,不同的學生通過閱讀,產生的感受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學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獨特的感性和經驗參與解讀才能感悟的,是學生通過文字與作者的「對話」是極富個性化的。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就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本,把主體地位讓給學生。

在教學中,我能以引導者的身份,引領學生不斷地研讀文字。組織學生自由閱讀文中關於水的三個場景,抓住能讓我們真切感受「水,成了村子裡最珍貴的東西」的字、詞、句認真閱讀,交流體會,或在觸動我們心弦的關鍵詞語、重點句子旁邊做批註,再集體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我鼓勵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談體會,從學生的回答來看,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所說的都是他們自己的話,是他們對於文字的真切的、具有個性化的解讀。

二、以文為本,關注文字的深刻內涵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可見,文字在整個閱讀教學中處於至關重要的地位。教學中,我在組織學生學習時,始終緊扣文字,緊扣文字中的關鍵字句進行。

從「排隊挑水」場景中的「乙個村子」、「十公里」等數量詞感受「水成了村子裡最珍貴的東西」;從「澆水解暑」場景的「不多不少、剛好、幾乎沒有」體會到人們對水的珍惜,「每個毛孔張開嘴巴在吸吮」等感受人們對水的渴望,從「撫摸」四個「滑」這些詞語中,感受到這勺水帶給作者很舒服的感覺……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完全**於文字本身。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把握住了文字的內涵:水是最珍貴的東西。

三、以讀為本,重視學生的能力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以讀為本,正是在讀的重視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他們的發展。教學中,我在組織學生感悟文字的同時,不忘對學生進行讀的訓練。採用了各種形式的讀:

快速讀、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引讀……而且指導學生讀時也注意到了層次性:如讓學生在交流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話時,老師先讓學生讀給大家聽,這時並不作具體的要求,但隨著學生的獨特體驗在交流的過程中互相碰撞,迸發火花時,教師及時地說「請把你們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此時學生有了情感的積澱,在讀時自然會更加地聲情並茂。在讀中品,在品中讀,這才是真正的以讀為本。

這樣一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也就不再是紙上談兵了。

2016、7、6

《神奇的水》教學反思

虎山完小陳巨集文 科學課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 的過程。回顧我整節課的教學,無論是對教材的處理,還是對材料的選擇,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都充分體現了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 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為學生自由地展開學習過程,提供了適當的條件。神奇的水 一課,著重...

《流動的水》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 流動的水 教學反思 科學教學應以 為核心,注重讓學生親身經歷乙個科學 的過程,科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景,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激發思維,使課堂情境趨於生活化。在 流動的水 一課教學中,我就選取了大自然中優美的湖光山色,洶湧的海浪 奔流的小溪 一瀉千里的瀑布等畫面,讓學生感受...

水的淨化教學反思

4 學即為用,激發學生創新潛能 通過讓學生尋找代用品製作簡易淨水器培養設計簡單實驗裝置的能力。引導學生開展 式學習,從化學的視角出發認識生活中的水,了解水的淨化方法,讓學生多聯絡生活 生產實際,多做社會調查,從而理解保護水資源 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培養學生關心社會 對社會負責的意識。5 自我反思 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