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及反思

2021-12-31 10:28:28 字數 4947 閱讀 1953

課標分析: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稱現象,描述物體相對位置的一些方法,就行簡單的測量活動,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接經驗。

教材分析:

《面積和面積單位》是九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它是學生在掌握了周長的概念以及長方形於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即將學習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又是進一步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的基礎。

面積與面積單位是一節數學概念課,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操作實踐活動,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初步建立1平方公尺、1平方分公尺、1平方厘公尺的面積觀念。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滲透數學**於生活,並用於生活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合作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建立1平方公尺、1平方分公尺、1平方厘公尺的面積概念。

本節課的難點是:對面積單位的理解。

教學準備:

學具:準備1平方厘公尺的正方形若干,1平方分公尺的正方形2個。

課件:「面積和面積單位」課件一套。

教法選擇:

《新課標》指出:「數學數學教學應聯絡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在學習活動中,要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應用意識。

因此,在本節課中,我認為運用活動教學形式,採取」合作——**「的教學模式是激發學生展示個性、積極參與、主動求知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學法指導: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小學生思維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想抽象思維過度的。因此,本課我在學生學法指導上的創新是:

按照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具體感知——形成表象——進行抽象」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比一比、數一數、想一想等一系列認知活動,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

(課件出示動物郊遊圖)小朋友,你們看,今天天氣很好,小動物們都出來郊遊了。小兔子還帶著畫板呢!瞧瞧它畫的多漂亮啊!

師:看到這幅畫,老師有兩個問題要問大家,如果小兔子要給雲朵的外邊框塗成紅色,紅色邊框的總長是指什麼呢?(教師將雲朵外邊框塗成紅色,有意識的用滑鼠在雲朵外邊框圍一圈)

生:周長。

師:對,如果小兔子想給雲朵邊框內塗成白色,哪麼白色的面應該有多大呢?(教師將雲朵塗成白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跟麵有關的知識,那就是面積和面積單位。

(教師板書:面積和面積單位)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呢?

生1:想知道什麼是面積?

生2:想知道面積怎樣算?

生3:想知道面積單位有哪些?

生4:想知道面積和周長有什麼不同?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好,很有價值,那我們就來解決第乙個問題,那就是什麼是面積?

(這樣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自然引出課題,為進一步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認識面積和面積單位

(一)認識面積

1、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面積

師: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物體,比如課本、講桌、黑板等。這些物體都有表面,比如教師手上這個藥盒(教師出示乙個長方體的藥盒)像這些面都是這個藥盒的表面。

(教師逐一摸藥盒的表面)。今天我們要認識面積,就要從認識物體的表面開始。(教師板書:

物體的表面)

師:請同學們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感覺一下。(學生動手摸)再請同學們摸一摸課桌的面(學生動手摸),再看看老師身後這塊黑板的面,像這些書的封面、課桌面、黑板面都是物體的表面,你還能舉出一些物體的表面的例子嗎?

生1:文具盒的表面。

生2;作業本的面。

生3:投影儀幕布的表面。

。。。。。。

師:生活當中物體表面的例子很多,哪麼這些面的大小怎樣呢?(板書:大小)讓我們來比比看。請同學們比一比書的封面和課桌面的大小,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了書的封面要小一些,課桌面要大一些。

師:我們再來比較課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你發現了什麼?

生:黑板麵比課桌面大。

師:通過比較我們知道,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我們就說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將這句話板書完整,並讓學生讀一遍)

師:像書的封面的大小就是書的封面的面積,課桌面的大小就是課桌面的面積。剛才通過比較,我們知道課桌面比書的封面大,我們就說課桌面的面積比書的封面的面積大。

你能像老師這樣用誰的面積比誰的面積大或誰的面積比誰的面積**一句話嗎?

生1:黑板面的面積比課桌面的面積大。

生2:門面的面肌比書的封面的面積大。

2、通過封閉圖形感知面積。

師:我們還學過一些圖形,請大家看螢幕。(螢幕逐一出示5個平面圖形)

④師:請大家看這5個圖形,第一排和第二排有什麼不同?

生:第一排是封閉圖形,第二排不是封閉圖形。

師;像這樣的封閉圖形就圍成了乙個面。(將第一排平面圖形填上顏色)

3、總結出「面積」的完整概念。

師:現在你知道什麼是面積了嗎?(學生試著總結,然後看書,齊讀概念)

完善板書:

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通過以上的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這三個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總結出面積的概念,進一步加強了對概念的理解。)

(二)認識面積單位

1、通過比較,引出必須統一標準的矛盾衝突。

(1)課件出示兩個長方形(一大一小很容易看出大小),學生說比較方法。教師及時總結板書:觀察、測量、課件演示重疊法。

(2)課件出示兩個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長方形,讓學生比較大小。

學生發現用眼睛不容易看出來,重疊也沒辦法。

師::老師想了一種辦法,你們想不想知道。教師演示用正方形擺的方法。

(3)。

課件出示:

師:用數正方形的方法,你能很快說出這三個長方形的面積那個最大,哪個最小嗎?(學生很快答出)

師指著那個最大的長方形問:為什麼你覺得它的面積最大?

生:因為它的正方形最多。

師:那大家認為正方形多的面積就大,對嗎?

生齊答:對。

課件出示:

師:現在老師來數數看,左邊有六個,右邊有九個,右邊的圖形面積比左邊圖形面積大,你們說老師說的對嗎?

生異口同聲:不對。

師:那為什麼上邊的能夠比,而這個不行呢?

生說理由。

師:那如果要比較,這兩個正方形要怎樣呢?

生:一樣大。

師:也就是說我們在比較面積大小時要有乙個統一的標準。這個統一的標準就是面積單位。(板書:面積單位)

(這一環節教學,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目的在於幫助學生認識到在測量或計算平面圖形的大小時,要用乙個共同的面積單位,為面積單位的學習起了乙個很好的鋪墊作用,,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2、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本73—74頁內容。(課件出示4個問題: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公尺?3、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公尺?4、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公尺?

)3、檢查自學情況:

(1)通過學具認識「平方厘公尺「、「平方分公尺」、「 平方公尺」。建立1平方厘公尺、1平方分公尺的表象。

師:通過學習,你知道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平方厘公尺、平方分公尺、平方公尺)。你能從學具袋中很快找出1平方厘公尺的正方形嗎?你怎麼知道的?

學生回答。

學生從學具袋中找出1平方厘公尺的正方形,學生感覺1平方厘公尺的大小。並讓學生找找手上的哪個部位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公尺。學生找出手指甲。

再讓學生從學具袋中找出1平方分公尺的正方形,用手感覺1平方分公尺的大小,並讓學生找出身邊1平方分公尺的例子。

(2)通過教具認識「平方公尺」,建立1平方公尺的表象。

師:認識了平方厘公尺和平方分公尺,接下來我們來認識平方公尺。先想一想1平方公尺有多大?用手比劃一下。(學生比劃)教師展示1平方公尺,讓學生找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積大約是1平方公尺。

學生回答。

(本環節的教學,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初步了解面積單位有哪些,找一找1平方厘公尺、1平方分公尺的小正方形看一看,建立初步的表象。讓學生通過用手摸一摸,比劃1平方公尺有多大,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大小大約是1平方厘公尺、1平方分公尺、1平方公尺這三個環節,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這幾種面積單位的認識,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絡和區別,加強了與生活實際的聯絡。)

(三)鞏固提高。

1、書」做一做「1,練習251、2.

2、實踐作業:估計一下我們教師大約有多少平方公尺?你家的客廳大約是多少平方公尺?

(作業設計中我注重聯絡實際,學以致用,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及時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三、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暢談本節課收穫。

四、全課結束

板書設計:

面積和面積單位

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面積單位:

平方厘公尺、平方分公尺、平方公尺

課後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本節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教師在教學時充分展現了概念的生成過程,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數學的一些現成結果,還要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在充分的動手操作活動中,理解和建立面積和面積單位這一概念。

課的開始,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摸一摸身邊熟悉的物體的面,直觀體會和發現物體的面有大、有小,在獲得多種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揭示面積概念,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動手摸面,體會比較面的大小,也有利於與前面學習的長度加以區分比較。

在學習面積單位時,教師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正方形大小相同的一**形的大小比較和正方形大小不同的一**形的大小,學生在觀察、,測量、重疊的基礎上。充分理解測量物體面積要用統一的標準,這統一標準就是要學習的面積單位。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探索規律,有利於學生面積單位這一知識的形成。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及反思

濟南市機場小學孫青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人教版 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1 74頁。教學目標 1 通過摸一摸 看一看 比一比 想一想 說一說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2 經歷嘗試 失敗 成功等過程,在 中發現比較面積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

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初步認識,主要是要求學生知道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公尺 平方分公尺 平方厘公尺,初步建立1平方公尺 1平方分公尺 1平方厘公尺的概念。學生對於長度 面積 體積三種單位極易混淆,而且學生的思維能力也相當薄弱。糾其原因,學生沒有形成準確鮮明的表象可能是根源之一,有些是教師直接告訴學...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

鄖西縣土門鎮雙廟小學金芳 小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認識發展上的一次飛躍,學生的空間觀念從一位過度到二維,面積和單位的認識是關係到後續的進一步學習。本節課我注重從如下三個方面來建立學生的面積概念,促進學生對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理解。一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認識和感受面積。面積是包含了物體表面和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