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和面積單位反思

2021-07-09 01:20:16 字數 5976 閱讀 9164

我執教的是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面積和面積單位》,反思「面積和面積單位」整個教學過程,我力求把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乙個展示智慧型與個性的大舞台,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獲得多方面發展。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實踐操作、想像、舉例、分析等,經歷由低到高的認識過程。從而落實三維目標,突出面積和面積單位這個教學重點,再通過用不同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突破正方形做面積單位合適這個教學難點。具體體現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導感悟

在這節課中學生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過渡,是認識上的乙個飛躍。因此我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數學書的封面、文具盒蓋面、黑板的表面等出發,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體的表面,感知「物體的表面」隨處可見,初步建立面的表象,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面積這一概念。

(二)矛盾激趣,引導**

在面積單位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引進並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我安排了兩張不能直接比較大小的紙片和一系列**性問題,讓學生想辦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用觀察和重疊法無法準確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教師抓住了「到底誰的面積大呢?」這一矛盾,將學生引入認知矛盾的衝突之中,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索比較面積方法的強烈願望。

然後抓住這一時機,因勢利導,引導組織學生借助手中的學具,在擺一擺、數一數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標準──面積單位」,從而體會到用正方形測量比較方便。這一系列的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有利於學生知識的形成和建構,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能力,啟用了學生的思維。另外在學生學習了平方分公尺的形狀和大小,並能用它來度量較小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後,我有意讓學生用一平方分公尺去量很小的長方形紙的面積,使學生真切體驗到平方分公尺這個單位太大,從而產生「有沒有小一點的面積單位」的疑問,然後出現平方厘公尺的面積單位。

在知道平方厘公尺這個面積單位時,我又提議讓學生用平方分公尺、平方厘公尺去測量教室地面的面積,結果學生立即提出:單位太小了,得用乙個大一點的面積單位,有的學生接著說用平方公尺做單位。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不能順利地解決眼前問題」的矛盾中水到渠成地引出新知的學習,讓學生始終在興奮中思考、探索,知識的學習成了自我需要,學習不再枯燥無味,而是充滿了挑戰和樂趣。

(三)注重操作,強化認識

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公升到理性認識的,在教學中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 「面積」這一概念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必須借助直觀、形象的物體來理解。因此,採用學生熟悉的物體和課件演示圖形,讓學生通過「摸一摸」、 「看一看」、 「比一比」等活動感知「面有大小」。此外,「面積單位」產生的必要性是教學的難點,為了讓學生真正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我為每組準備了正方形卡片、圓形卡片,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充分的操作和對比過程中體會到用正方形測量和拼擺比較方便,而且比較面積大小要有乙個統一的標準,從而自然引出面積單位,突破教學難點。

認識面積單位並建立表象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在教學1平方分公尺有多大,先讓學生摸一摸有多大,量一量邊長是多少,讓學生初步感知1平方分公尺的大小,再讓學生閉上眼晴想一想1平方分公尺有多大,然後進行舉例,把頭腦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實物聯絡起來,再現面積單位,進而建構出面積單位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認識平方分公尺的基礎上再認識平方厘公尺和平方公尺。這樣,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踐探索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著許多不足:

在評價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評價語言單調,缺乏數學思想、方法等實質性評價,沒有抓住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機會。對小組合作的評價也不夠到位。這些都值得我去反思、努力。

由於這節課內容多,對於三年級學生較為抽象,為了能夠較好的完成課時目標,突破重難點,用時較多,學生的動手**和交流就顯得不夠充分。如果課堂調控的更好些,在某些細節上再處理好一點,這節課會上得更好。

複式折線統計圖》說課稿

教材簡析:

折線統計圖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繪製單式折線統計圖及會對單式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這節課的內容包括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製作方法以及對這種統計圖的分析**。我覺得這些內容分成了這樣幾個層次來教學:

1、合併。為了方便比較兩人的成績,把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畫在同乙個圖上,變成複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感受出現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和其帶來的好處。

2、區別。讓學生比較單複式折線統計圖區別,引入和克服教學重難點。3、讀圖。

通過複式折線統計圖兩條折線的公升降的分析,對資料進行合理的**。這也是課標的要求,本課的學習,不但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也是今後學習更多其他統計圖的重要基礎。

教學目標:

基於這樣的教材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認複式折線統計圖,了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優越性。

2、使學生能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並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

3、學習分析複式折線統計圖包含的資訊,並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測。

4、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知識的意義和作用,知道統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測。

教學難點:

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測。

教學過程:

一、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

1、製作單式折線統計圖。

出示2名同學踢毽子的測試成績**。(統計表)

同桌每人選乙個繪製折線統計圖。

2、校對反饋,教師補充製圖過程中遺漏和注意的問題。

(這一環節設計,引導學生複習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結構,為複式折線圖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學習複式折線統計圖。

1、第一次嘗試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

(這一環節讓學生感知是為了方便比較兩人的成績,把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畫在同乙個圖上,變成複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感受出現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和其帶來的好處。)

2、認識圖例。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分成了這樣的幾個步驟完成。1、讓學生感知圖例的必要性,沒有圖例我們就不能清楚的知道複式折線統計圖每一條折線所表示的含義。2、使學生了解常用的圖例有幾種。

3、使學生知道圖例在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位置在什麼地方。)

3、第二次嘗試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

(這其實是本堂課新授的知識點,我這一環節的安排意圖有2點。1、是要求學生能正確、規範的繪製複式折線統計圖;2、是可以照顧班裡後百分之二十的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公開課老師也會照顧到我。)

4、讀圖和揭題。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測。

這一過程中我安排了這樣的環節:如果我把資料去掉了,你是看什麼得出來的?(我的想法是,用資料來分析、推測將會出現的情況,我覺得仍舊停留的資料上,沒有正真體現折線統計圖的優越性。)

二、鞏固練習

1、 第23~28屆奧運會中國和美國獲金牌情況統計表

枚數第幾屆

國家23242526272829

中國15516162832

美國833637443935

(1)猜測奧運會中國和美國金牌的獎牌數。

(2)製作奧運會中國金牌的獎牌獲得情況複式折線統計圖來推斷猜測是否合理。

(這一環節的安排1、是檢驗學生對複式折線統計圖繪製方法的掌握情況。2是讓學生鞏固、運用複式折線統計圖來對資料進行合理的推測。)

2、了解複式折線統計圖在生活中的運用。(機動)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感悟到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生活中有數學問題,數學知識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四、反思

我執教的是五年級上冊《複式折現統計圖》一課。統計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生活已先於數學課程將統計推到學生的面前。新的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

我們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就應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價值。為了培養學生具有從紛繁複雜的情況中收集、處理資料,並作出適當的選擇和判斷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讓學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會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會分析複式折線統計圖。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依賴於生活,並從生活中抽象和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

怎樣激發學生情感呢?我是這樣處理的,以學生感興趣的假期旅遊為契機引入並展開教學,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設定學習懸念,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南宋理學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古人也曾說: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可見,「疑」對學習的重要作用。「疑」是學生深入學習的原動力,「疑」是開啟思維的密鑰匙。

例題教學時先出示統計表,通過統計表引出問題,統計表不便於我們進行比較,從而引出折線統計圖的回憶,通過分析折現統計圖發現把兩幅統計圖中相對應的資料進行比較,才能找到答案。在學生感覺這種方法非常麻煩的時候,我適時點撥:「對比著看較煩,有沒有好方法讓我們一下子就看清楚呢?

」學生們先沉思了一下,緊接著都叫著舉起了手,他們知道怎麼辦了?課堂一下子就進入高潮,學生說的各種溫馨提示說真的既合理有全面。我真的體會到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窮的。

(三)正確分析,大膽**,培養學生統計意識。

統計活動的過程不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資料,而且還包括分析資料以及根據分析的結果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而其中的最後乙個環節對於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發展學生的統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練習的設計上,我一方面注意突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另一方面還啟發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有關的複式折線統計圖,談體會、說感受、提建議。

如練習第1題,注重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練習第2、3題,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分析資料,從而更能體會到統計對決策的意義和作用,體會到數學**於生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練習第4題,,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絡,從而進一步加深對複式折現統計圖的了解,感悟到它的優點。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從「創設情景,激發情感——設定懸念,主動探索——正確分析,大膽**」等教學環節中學生即強化了思維,鍛鍊了能力,又增強了統計意識。

二、當然,本節課存在很多不足

數學語言要乾脆、利索、準確、清晰,要到位,但不能太過於簡單。在課中,應該注意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連線自然,同時也要培養用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要滲透於平時的教學中。

課堂上應該根據學生的狀態隨時對教案作出調整,好多好的課堂教學機遇沒有把握好。在評價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評價語言單調,缺乏數學思想、方法等實質性評價,沒有抓住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機會。對小組合作的評價也不夠到位。

這些都值得我去反思、努力。

我們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就應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價值。為了培養學生具有從紛繁複雜的情況中收集、處理資料,並作出適當的選擇和判斷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讓學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會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會分析複式折線統計圖。

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從生活中引出折線統計圖

參加跳繩比賽是學生很熟悉的生活場景,每個學生幾乎都經歷過,因此,用這個作為載體,並且是5個資料,學生無論是在資料呈現,還是製成單式的折線統計圖和複式的折線統計圖後,都是比較容易看出來的,所以學生很感興趣,這樣就更容易發現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二、注意細節的處理:

在學生意識到要把兩張單式的直線統計圖合併起來以後,我在課件上先出現了兩條黑色的線,讓學生來考慮有什麼辦法來區分這兩條線,學生說出可以用顏色來區分,也可以用虛線和實線來區分,在說線的時候,學生自然而然地意識到要注意圖例的說明。這樣,在無意之中,就讓學生對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基本格式有了更精確的了解。

三、讓學到的知識回歸生活

在這節課的練習設計中,我設計了王芳偏胖的體重,從單式到加上標準體重,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優越性。接著又設計了讓學生觀察小學生身高情況的複式折線統計圖,以及向經理推銷a 、b兩種品牌的彩電的銷售情況的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充分感覺到這種複式折線統計圖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最後我設計乙個奧運金牌條形統計圖,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條形統計圖不能整體觀察金牌的增減趨勢,再次展現出折線統計圖的魅力。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先讀懂教材,思考你要教會學生些什麼?用怎樣的方法讓學生容易接受你所教學的內容。然後確定你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難點。

再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然後再來精心地設計你的教學過程,這樣我們的數學課一定會更加精彩!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

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初步認識,主要是要求學生知道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公尺 平方分公尺 平方厘公尺,初步建立1平方公尺 1平方分公尺 1平方厘公尺的概念。學生對於長度 面積 體積三種單位極易混淆,而且學生的思維能力也相當薄弱。糾其原因,學生沒有形成準確鮮明的表象可能是根源之一,有些是教師直接告訴學...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

鄖西縣土門鎮雙廟小學金芳 小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認識發展上的一次飛躍,學生的空間觀念從一位過度到二維,面積和單位的認識是關係到後續的進一步學習。本節課我注重從如下三個方面來建立學生的面積概念,促進學生對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理解。一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認識和感受面積。面積是包含了物體表面和封...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

教學效果盡在生命活動中 臨洮縣第一實驗小學祁曉霞 有人曾經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每當我看見 面積和面積單位 這個課題時,便會想起自己曾經在臨洮二中的階梯教室裡講過的那一節課,至今都覺得是一種遺憾。遺憾自己對教材的理解不透,把握不夠 遺憾對學生的已有知識了解不夠。總覺得學生對 面積 1平方厘公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