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回歸生活

2021-07-14 20:15:20 字數 946 閱讀 5530

《品德與生活》是專為小學

一、二年級開設的一門課程,它對兒童品德行為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新課程標準指出:「《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兒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為了提高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地為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學素質等打好基礎,教師在《品德與生活》課程中要注意讓兒童的心態、道德觀念、行為素養回歸到生活中來。

一、利用教材,讓孩子走近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要把教育從鳥籠裡解放出來……鳥的世界是樹林,教育的世界是整個社會生活。

」而事實上,《品德與生活》課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出發,又回歸到學生的生活實際當中去的,它面向的是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既**於生活,又回歸於生活。因此,教學中,我們應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組織、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走近生活,從而引導學生去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學生獲得的知識可以分成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兩種,所以單靠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在書本上學習知識是不夠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中,應盡量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以外的、無邊無際的知識世界中去,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並把道德寓於兒童的生活中,使兒童在生活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如:教學一年級上冊的《歡度國慶》這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在家長的帶領去不同的地方**國慶的裝飾,感受國慶的氣氛,把學生引到課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然後,通過讓學生親自體驗公升旗儀式,**歷史電影、國慶節目等。使之了解國家的意義和國慶的由來;最後,通過學生自己的日記、繪畫、演講等方式進一步讓他們的愛國思想昇華起來。

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又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體驗真正感受到國家是帶給他們幸福、快樂的保障,從而從內心深處生發出愛國、報國的思想。

讓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學生生活

摘要 思想品德課教師要更新教學觀,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努力開發學生的現實生活資源,並創設情境,開啟學生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的通道,知行統一,注重學生的生活實踐,從而讓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學生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關鍵詞 生活教學 回歸生活 創設情境 知行統一 陶行知先生說過 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

讓學生在生活中多識字

語文教學生活化,這是 語文課程標準 所倡導的理論之一。語文課標準 中提到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作為一年級教師的我,面對剛入學的小孩子與所要完成的大量識字任務,我認真思考努力調動孩子識字的積極性...

讓學生在思考與表達中成長

巨人貝多芬 教學解釋 語文學習 08.4篇首有范守綱先生的一篇文章,談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的問題,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借助語言進行,思維的結果又借助語言得以表現。既提高思維能力,又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這才是語文訓練的真諦。很有感觸。作為語文能力訓練的主陣地,我們的課堂教學,理應高舉思維訓練與語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