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建構數學模型 作業

2022-11-01 01:03:02 字數 1226 閱讀 6708

數學模型就是對實際問題的一種數學表述,是對現實原型的概括,是數學基礎知識與數學實際應用之間的橋梁。本節課劉老師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的特徵,遵照「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應用拓展」的基本步驟,設計了構建相遇問題的數學模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創設現實情境,發現提出問題」環節。

首先在「初次**兩物體的運動過程,尋找新知學習的切入點」 這一環節中。劉老師****王明和李華上學的動畫情景,誘發學生觀察他們的運動過程。並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他們兩人的運動過程。

這一過程中,借助動畫情景,誘導學生初次感知兩個物體的運動,從直觀的角度感知「相遇問題」的特徵,喚起學生「相遇問題」的生活經驗;並借助學生的觀察和描述,了解學生對「相遇問題」已有經驗和認知基礎。

接下來在「模擬兩物體的運動過程,理解相遇問題的基本特徵」這一環節中,師生模擬表演上學情境,教師有意創設了表演「兩個地方、同時出發、相對而行、最後相遇」這四個詞的生活場景,並故意出錯,創設認知衝突;讓學生在模擬表演活動中理解「兩個地方、同時出發、相對而行、最後相遇」這四個詞的意思。現場模擬表演後,引導學生用上「兩個物體」、「兩個地方、」「同時出發」、 「相對而行」、「最後相遇」這幾個關鍵詞描述他們的運動過程。同桌兩人邊打手勢演示邊用上「兩個物體」、「兩個地方、」「同時出發」、 「相對而行」、「最後相遇」等關鍵詞描述他們兩人的運動過程。

這一過程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眼、耳、手、口等多種感官並用,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同時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讓學生了解數學問題的實際背景,掌握相遇問題的基本特徵,初步建立相遇問題的模型雛形,為建立數學模型做好準備。

最後在「新增相關資訊,提煉生成相遇問題」這一環節,劉老師引導學生在動畫情境中新增王明和李華的速度資訊,並再次描述兩人的運動過程。接著引導學生提出了「王明走了多少公尺?」、「李華走了多少公尺?

」、「李華走了多少公尺?」、「王明和李華一共走了多少公尺?」、「他們兩家相距多少公尺?

王明和李華同時從家出發,相對而行。王明每分鐘走70公尺,李華每分鐘走60公尺。經過5分鐘兩人在學校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公尺?

由此在初步理解相遇問題基本特徵的基礎上,新增相應的數學資訊,提煉生成完整的數學問題,幫助學生把「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初步建立起「相遇問題」的數學模型

劉老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絡的上學情境,且採用動畫形式呈現,學生在現實而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的吸引下,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提煉生成完整的數學問題,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相遇問題的數學模型,培養了學生根據數學資訊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摘要 提倡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情境中體驗數學問題,自覺地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各種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將數學的應用意識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的始終,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不斷的提高。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 讓學生在現實情形中感受數學 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體驗數學 讓學生在回歸生活中創造數學。關鍵詞 生活化情境發現...

讓學生在變化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內容摘要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創設變化的情境,從而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學習數學。關鍵詞 情境學習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 明確指出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於是,創設教學情境就成了課程改革的一大...

讓學生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回歸生活

品德與生活 是專為小學 一 二年級開設的一門課程,它對兒童品德行為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新課程標準指出 品德與生活 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 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兒童品德 智力 生活能力等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