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做」數學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2022-12-17 12:12:03 字數 3024 閱讀 1052

數學教學更重要的是過程的教學,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要給出充分的時間與空間,結合具體內容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去「經歷過程」,在「做」數學中體驗數學,感悟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1.「做遊戲」——讓學生在「玩」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玩」數學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學習主體處於愉悅的、積極的心理狀態下,主動自覺地去「做」。教師應盡量把適當的內容設計成學生的遊戲學習活動,把數學知識教活,使課堂變得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活動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

例如,數軸的認識,可以設計這樣乙個活動:全班分為三個大組分列排好,第一位同學舉乙個箭頭代表方向,任意指定某位同學作為原點位置,把o寫在大卡片上,掛在相應的同學的胸前。各人代表數軸上不同的整數點。

由教師發出-3,1、大於2的數等指令,符合教師指令的同學要舉手,比賽各個小組的正確性高低。學生通過扮演實數,合作成數軸這一遊戲,既掌握了知識,對數軸的數和點有了深刻的了解,又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2.「文字閱讀」——讓學生在「讀」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讀」是學生與文字之間產生互動作用的一種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解讀消化這些資訊,達到學習的真正目的。

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讀,在讀的過程中要解決什麼問題,然後讓學生帶著這個疑問去讀,讀完後再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只有明白了讀的原因後,才會帶著目的去讀,有意識地在讀的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在讀的過程中主動地去體會,去發現所讀的內容中所蘊涵的數學知識,積累數學經驗,而不是僅僅按照老師的要求僅僅讀書而已。

例如,《立體圖形的複習》一課,教師首先將小學階段學過的立體圖形相關的知識製作成卡片,課前發給學生,要求學生認真閱讀並理解每張卡片的內容,把不理解或有疑義的卡片拿到課上討論。通過閱讀的方式幫助學生回顧已學過的四種立體圖形的相關知識點;通過學生閱讀之後的感受以及問題的提出,為下一環節整理四種立體圖形的知識點做好了鋪墊。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3.「實踐操作」——讓學生在「動」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兒童的智慧型在自己的指尖上」。學生在動手操作體驗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直

接經驗和親身體驗,促進思維的發展,而思維的發展又會指導兒童的雙手更靈巧地活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心靈手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實驗、計算、推理、想象。例如,教學「周長的認識」一課時,在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之後,設計了畫周長、說周長、找周長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明確周長的含義。

接著安排了如何測量各種不同形狀的圖形的周長的環節,鼓勵學生利用現有的工具思考測量周長的不同方法。在這樣開放的探索空間中,教學過程呈現出雙向的交流、動態的建構,其中測量曲線圖形周長的操作中還滲透了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學生在一系列有效的活動中不僅掌握了新知,同時領會數學的基本思想,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4.「自主**」——讓學生在「悟」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數學教學中,培養思維能力是培養能力的核心,這要求教師要加強開放式問題的教學,提倡**式學習,強化合情推理的訓練,讓學生通過觀察、聯想、實驗、模擬、歸納、猜想得出結論,將教法改革與學法指導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發揮、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激發學生思考,使數學學習成為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

在平行四邊型面積公式的推導時,學生不僅僅是理解和掌握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它的面積,更重要的是,他們獲得這樣乙個數學活動經驗:在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時,可以通過轉化,把陌生的轉化為熟悉的,未知的轉化為已知的,運用以往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去了解、認識新知識,探索、解決新問題。當學習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時,學生會自覺地運用轉化的思想,通過割、補、拼、移、轉等方法把三角形、梯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利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在學習圓、圓環的面積計算時,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會借鑑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時的經驗,獨立探索圓、圓環面積計算公式。

這說明學生能運用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探索、學習新知識,教師要及時加以引導、啟發,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5.「解決問題」——讓學生在「用」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在現實生活中採擷教學例項,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建立「用數學」的意識,培養「用數學」的能力,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建立「用數學」的意識,在「用」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例如教學《找規律》後,讓學生分小組為黑板報設計有規律的花邊,為「學習園地」設計有規律的花邊,比一比哪個小組設計的花邊新穎、漂亮,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規律的知識,在比賽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學《統計》後,引導學生調查本班同學每天看電視的時間,製作統計圖表,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使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統計知識,並學會自我控制、自主管

理。促使學生能夠主動聯絡生活實際,在實際背景中應用數學,能夠主動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數學教學更重要的是過程的教學,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要給出充分的時間與空間,結合具體內容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去「經歷過程」,在「做」數學中體驗數學,感悟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1.「做遊戲」——讓學生在「玩」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玩」數學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學習主體處於愉悅的、積極的心理狀態下,主動自覺地去「做」。教師應盡量把適當的內容設計成學生的遊戲學習活動,把數學知識教活,使課堂變得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活動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

例如,數軸的認識,可以設計這樣乙個活動:全班分為三個大組分列排好,第一位同學舉乙個箭頭代表方向,任意指定某位同學作為原點位置,把o寫在大卡片上,掛在相應的同學的胸前。各人代表數軸上不同的整數點。

由教師發出-3,1、大於2的數等指令,符合教師指令的同學要舉手,比賽各個小組的正確性高低。學生通過扮演實數,合作成數軸這一遊戲,既掌握了知識,對數軸的數和點有了深刻的了解,又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2.「文字閱讀」——讓學生在「讀」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讀」是學生與文字之間產生互動作用的一種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解讀消化這些資訊,達到學習的真正目的。

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讀,在讀的過程中要解決什麼問題,然後讓學生帶著這個疑問去讀,讀完後再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只有明白了讀的原因後,才會帶著目的去讀,有意識地在讀的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在讀的過程中主動地去體會,去發現所讀的內容中所蘊涵的數學知識,積累數學經驗,而不是僅僅按照老師的要求僅僅讀書而已。

放手讓學生在「做」中積累活動經驗

放手讓學生在 做 數學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 提出 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低年級兒童也應當成為數學活動的主人。教者要破除對低年級小學生不放心 不放手的陳舊教學陋習,放手讓低年級小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的各個環節中去,使他們積累大量的數學活動經驗,成為學...

讓學生在「做數學」中學好數學

作者 邱坤彪 廣西教育 a版 2015年第01期 關鍵詞 做數學自主 合作交流課外實踐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450 9889 2015 01a 0031 02 傳統教學中學生學數學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詳細講解 學生的反覆練習來進行的,為了保證所謂的課堂效率,很少讓學生經歷自主 合...

讓學生在做數學中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設計 龍坪朝陽小學向龍芳 角的初步認識 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只要用心去解讀教材,就會明白它是基於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 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編排的。況且學生對角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情認識。因此,對於已經經歷了一輪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