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變化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2022-06-02 22:33:02 字數 3404 閱讀 5226

【內容摘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創設變化的情境,從而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關鍵詞】:情境學習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於是,創設教學情境就成了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

遺憾的是,目前許多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的思維視角往往集中在新課的引入環節,而對於其他環節,特別是新知教學的展開環節關注較少,甚至沒有關注。那麼,如何在新知教學的展開環節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呢?筆者認為,構造「變化的情境」是一種非常有益的嘗試。

一、 從真實情境到模擬情境——讓學生「感受」新知

【案例】《分一分》教學。

同學們:昨天晚上你們在超市買了東西的時候營業員阿姨是怎樣裝的?

生1:我買了一袋餅乾、兩袋酸奶和一袋牙膏。營業員阿姨是把餅乾和酸奶裝在一起,牙膏單獨裝在乙個袋子裡的。

生2:有一次我買了一瓶牛奶、一袋麵包、一把牙刷和一瓶洗潔精。

師:昨天晚上,老師也去超市買了一些東西,你們看——課件出示:一瓶牙膏、一瓶「旺仔」、一袋餅乾、一瓶「大寶」。請你們猜一猜,營業員阿姨是怎樣裝這些東西的?

此時,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老師讓一名學生到前面邊口答邊演示。當這位學生把牙膏和「大寶」「旺仔」和餅乾分裝在兩個袋子裡的時候,學生們都給出了肯定的評價——「對」!

師:不錯!營業員阿姨確實是這樣裝的。那麼,為什麼要把這些東西分別裝在兩個袋子裡呢?

生1:因為餅乾是吃的,「旺仔」也是吃的,所以把他們裝在一起;而牙膏是刷牙的,「大寶」是抹臉的,都是用的,所以把它們裝在一起。

師:你們同意他倆的說法嗎?

生:(異口同聲)同意!

師:的確,在日常生活中,為了健康、為了整潔,也就是為了區別,我們經常需要把一些東西分一分。

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應用「分一分」的思想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雖然生活中「分一分」的現象比較普遍,但是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卻很少去關注它。即使學生的頭腦中已經儲備了這方面的經驗,也並不一定很豐富,更何況這種經驗還處於凝固狀態。

從這個角度說,學生學習「分一分」的相關經驗需要我們給予啟用。為些,教學前教師精心創設了乙個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親自去超市買東西,將數學「退回生活」——學生直面阿姨裝東西的過程,初步感受「分」的方法,獲得最直接、最可信的活動經驗(吃的、用的分開裝),這不僅豐富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而且啟用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從知識經驗和情感心理兩方面做好探索新知的準備。教學時,教師順勢把生活中的「分」搬到數學課堂,引導學生從生活「進」到數學。

教師在組織學生交流購物體驗的基礎上,著重現場模擬了自己購物時的情境。通過猜、分、說,使學生的思維焦點逐步從關注生活中含有「分」的事物(買的東西)轉向事物中的「分」(怎樣裝的?為什麼這樣裝?

)他們在「知其所以然」的同時,已經把生活中「分一分」的現象提公升到專門研究的數學思想方法上。

從「真實的生活情境」到「模擬的學習情境」,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被拉長,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被放大,他們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分」的存在、「分」的價值、「分」方法和「分」的樂趣,並有效誘發了進一步「分」的衝動,進而使「分一分」這一最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在學生的認知中得到應有的凸顯,同時也促進了「三維目標」的順利達成。

二、從靜態情境到動態情境——讓學生「感悟」新知。

【案例2】《統計》教學。

教師依次貼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圓,並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接著出示乙個長方形的盒子。

師:同學們,在這個盒子裡就裝著這三種圖形。現在要想知道它們分別有多少個,你有什麼好辦法?

生1:把盒子開啟數一數就知道了。

生2:先把盒子裡的圖形倒出來,再分一分、數一數就清楚了。

師:你們說的都很好!現在,誰願意到前面分一分、數一數?

請一生演示,獲得結果。

師:你們說的都很好!現在誰願意到前面分一分、數一數?

請一生演示,獲得結果。

師:剛才,我們是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對盒子中的三種圖形進行了統計。(利用多**課件又顯示出來乙個長方體盒子)這個盒子裡也裝著這三個圖形。

不過,從這個盒子拿出乙個圖形,它會立刻跑掉,你們看(多****)。

師:要知道這個盒子裡又裝了幾個正方形,幾個三角形,幾個圓,該怎麼辦呢?

在學生獨立的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小組討論、交流反饋。

生:出來乙個圖形,我就記乙個。

師:好辦法!下面我們就用這個辦法記一記,請同學們做好準備。

教師從新**多**課件,學生獨自記錄,然後集體交流。

生1:按照順序出來乙個圖形就畫乙個。

生2:先畫乙個正方形、乙個三角形和乙個圓,再在相應的右面寫數字(1,2,3,4·····)。這樣,記到最後能直接看出每種圖形的個數。

生3:我是把這三種圖形分行畫的,也就是一行畫一種圖形。這樣畫很容易輸出它們分別有多少個。

學生相繼在實物投影上呈現不同的記錄方法。然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比較和優化。

由於統計生活中的隨機性內容在教室裡不方便進行,所以教材把本來是確定性的內容做隨機性處理,即:統計桌子上正三角形、三角形和圓的個數時,不安排學生用分、排、數的方法,而是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組長報圖形的名稱,組員獨立記錄)。然而,這種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的處理必將挫傷學生的探索興趣,學生也就難以產生主動統計的額需要。

更為中重要的是,學生面對簡單的問題卻用複雜的方法去解決,勢必干擾學生對統計方法的選擇,嚴重阻礙學生統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學時應該還隨機性內容的本來面目,讓學生經歷從統計確定性內容到統計隨機性內容的過程,在由「靜態統計」到「動態統計」的變化情境中感悟數學的真諦。

1. 在靜態情境中「溫故」。

要使學生能更好地建構「統計隨機性內容時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有必要重溫他們原有認知結構中統計知識和經驗,也就是統計確定性內容的方法——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因此,教學伊始教師先創設了「統計紙盒子中三種圖形的個數」這一靜態情境。通過學生的議、分、排和數,迅速啟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的已有統計經驗。

溫故才能知新,「溫故」,給學生「知新」搭建了乙個平台。

2.在動態情境中「知新「。

在「溫故「形成的靜態背景下,教師及時呈現電子盒子中動態的統計物件(出現後立即消失的三種圖形)。突如其來的「動態情境」,直接與學生頭腦中剛剛被喚醒的已有知識經驗形成認知衝突,學生的思維又一次被啟用,他們會想:再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是不行的,該怎樣去統計呢?

學生的「悱憤」狀態自然生成,點燃了他們的探索慾望,調動了他們的創造潛能。經過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學生們獲得了豐富而有個性的解決問題的解決策略,呈現出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再通過比較優化,學生掌握了統計隨機性內容的基本方法。

從「靜態情境」到「動態情境」,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統計隨機性內容的方法的),更為重要的是在「動」與「靜」的對比中,學生真切感悟到統計方法與具體情境的對應關係,學會面對不同情境選擇合適的統計方法,進而從深層次上發展了統計觀念。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

2.《中國數學雙基教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版

從靜態情境到動態情境——讓學生「感悟」新知

張曉靈關集中心小學

2011-3-4

讓學生在生動 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 現實的 有意義的 富有挑戰性的 從這一觀點出發,教師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精心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 感受數學有趣 1 攝取學生熟悉的 現實中的素材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蒐集資訊,抽...

創設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摘要 情境教學法是高中語文教學乙個重要的方法,它的運用得當能對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創設不同方式的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感,淨化學生的心靈,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積累知識,指導以後...

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摘要 提倡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情境中體驗數學問題,自覺地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各種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將數學的應用意識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的始終,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不斷的提高。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 讓學生在現實情形中感受數學 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體驗數學 讓學生在回歸生活中創造數學。關鍵詞 生活化情境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