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背景下對中學散文教學的反思

2021-07-12 07:19:24 字數 4710 閱讀 3415

河北師範大學匯華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

指導教師:苑書文

作者:康研鈺

語文新課程標準從2023年頒布至今,已走過了10多個年頭,這期間眾多一線語文教師及相關專家學者為倡導新課改精神,改善當前語文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如在各地展開的教學觀摩課,據此發表了相關**,以供眾多一線語文教師借鑑學習等。這些巨大的成績都是值得肯定的,在實際的教學中確實也起到了很大的引導作用。但是在這些光環之下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現實中的教學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美好,尤其是在散文閱讀教學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筆者之所以將散文教學作為**的切入點,是因為散文在眾多版本的中學教材中都占有著很大的比例,可見其重要性,並且因其文字較詩歌、**、戲劇等體裁而言更具有真實性,更貼近日常生活,一直備受師生的歡迎。但筆者通過蒐集到的資料發現,當下的散文教學雖然一再標榜語文新課程理念,卻並沒有將新課改精神落到實處,新課程理念與實際的散文教學之間依然存有很大的差距。筆者寫作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找到這之間的差距並分析原因所在,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 新課程標準對中學散文教學的目標要求

語文新課程標準圍繞著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

度展開設計,並且這三個維度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散文教學有其不同於其他文體教學的獨特性,因而中學階段散文教學的目標要求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了解散文獨特的文體特徵並從整體上把握文字的內容,理清思路,立足文字,品味文章語言,形成良好語感。

1.2.掌握和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深入文字,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與文字展開對話,切實體會作者所表達的真情實感。

1.3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善於對文字做出分析和判斷,通

過對作品的閱讀提公升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以上三個方面的散文教學目標層層遞進,並且相互融合,每乙個目標都是在前乙個目標的基礎上逐步推進的,散文的文體特徵恰好要切實體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維度。但在實際的散文教學中卻出現了一些與新課程理念不相符的教學現象,筆者從社會中出現的熱點議題及相關的教學案例中提出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

二、新課程理念下散文教學出現的問題

2.1多樣化形式下的文字解讀淺薄

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要切實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傳統的散文教學過於注重語文的工具性,肢解文字,對文字內容淺嘗輒止,為了改變沉悶、沒有生氣的教學形式,更加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語文界掀起了一場革新教學方法的浪潮,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然而當我們走進今天的語文課堂,就會發現熱鬧的教學場面背後隱藏著的是讓人痛心的一面:台上老師運用各種教學資源賣力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台下的學生也忙得不亦樂乎,極力配合著老師從乙個情境進入另乙個情境。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許多老師在學習新課之前都設計了導語,或是一句流行廣告詞,或是一段激情演講,或是一則無厘頭笑話,或是乙個令人費解的謎語等都植入了其中,然而對學生能否理解與接受,能否對文字解讀有幫助等方面卻全然不顧,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匯入是否有價值,是否有必要?

為了突出散文教學的亮點,體現新課改對中學生語感的培養,教師在朗讀環節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採用男女競爭朗讀課文,男生領讀或女生領讀以及分角色朗讀等形式,來調動課堂氣氛,但我們試想如果不採用競爭法,分角色朗讀法是否會對學生理解散文文字有妨礙?朗讀是為了透過散文的語言感知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情感,試問如果學生的注意力只放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而對其他的內容充耳不聞,那麼怎樣才能從整體上感知文字,透析人物形象呢?

為了體現教學的與時俱進,許多教師操刀上陣,喜迎資訊時代,於是散文教學中處處都能見到多**的身影,名家朗誦代替了教師的示範朗讀和學生的默讀,一幅幅網路**與**剪輯代替了文字閱讀,比如許多教師在講授《紫藤蘿瀑布》時,上來就分別出示紫藤蘿和瀑布的**並大講特講兩事物的相似點,把散文中的景、物當作實景實物,脫離了文字的具體語境,而且對那些沒有見過紫藤蘿的同學來說,無疑剝奪了他們對美好事物的想象。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我們看到這些語文教師常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起學生的興趣,但他們往往都是從文章的字面出發,利用龐大的網路資源,將其亮相於課堂,唯恐漏掉了「精彩畫面」。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孩子們眼中看到的真實畫面究竟還是不是作者眼中獨特的景象,那些先進的手段到底是幫助學生理解文字還是淡化了文字內容與作者的情感解讀,這是我們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2.2個性化閱讀下的教師引導缺失

語文新課標提出要「注重個性化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進行個性化閱讀,關鍵在於尊重每一位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尊重學生與文字獨特的體驗和見解。散文閱讀注重語言的賞析和情感的體驗,為了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對散文的閱讀,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許多語文教師將話語權全權交給了學生,唯恐講多了被冠以「滿堂灌」的傳統帽子。

學習散文重在感悟體驗,於是讀完全文後教師就問學生「你讀懂了什麼?」或是「你感悟到了什麼?」然後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出來,接下來是品味語言,於是問學生 「你最喜歡文中哪乙個詞或是那一句話?

」 然後組織小組討論,爭取讓每乙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總結全文時就對學生說「你受到了什麼啟示?」或是「你想對文中的人物說些什麼?」學生回答完畢教師報以滿意的微笑。

一節課下來似乎學生把自己想說的都說了出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然而讓我們再來看看這熱鬧背後的真相:在很多情況下當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悟時

教師選擇沉默不語,只管讓學生漫無邊際地「感悟」,似乎說多了都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不尊重。當說到了老師心中預設的答案時便面露微笑大肆表揚;如果學生說出的答案與教師心中預想的不一致,就會對學生的錯誤答案採取置之不理或找別的同學繼續回答;如果讓學生鑑賞語言或文字時沒有說到教師備過的內容,教師在給予簡單的評價後繼續按自己設計的教學環節進行,比如有的老師會問「大家覺得這句怎麼樣啊,寫得好不好啊」,因為那才是教師胸有成竹的答案。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教師在課堂教學裡扮演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角色?

教師這種對沒有預想的問題給予無關痛癢的回答,而對自己有把握的問答卻大講特講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感悟文字有多大的幫助?這種沒有實效性的體驗又有何意義?

2.3**性閱讀下的情感昇華不足

新課標指出要「逐步培養學生**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發展想象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為此許多教師往往在教學中增加質疑環節以提高學生的**能力,力求實現語文課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維度。質疑,意思是由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文字深刻的內涵,以此來提公升自己的人生價值觀,這也正是學習散文的最終歸宿。

然而許多情況下質疑卻成了擺設,例如有的教師在出示新課時便問學生「讀了課題以後你知道了什麼?」台下學生齊聲應答,然後該教師提出質疑「你還想知道什麼都可以提出來?」,於是學生們開始從不同的角度提出疑問,有的是通過讀課文就能知道的答案,諸如「這篇散文的寫作背景是怎樣的?

」「課文寫作的順序是怎樣的?」,有的是學生經過了深思熟慮提出的但並不是教師預想到的問題,為了體現合作**精神便採用了小組討論,但小組討論往往只是走走形式。討論為的是解決爭議,然而實際情況卻是一無主題二無組織,學生依舊是各說各的,僅僅一分鐘後開始呈現成果,我們所看到的仍然是爭議之前的論點,而且教師並沒有進行精要的講解和適時地點撥。

為了要趕教學進度,教師就會提出「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等問句,在聽到肯定回答後便將學生引到之前的「設計」中去,並沒有將那些本應由學生提出的可**性的、鑑賞性的問題作為師生共同解決的落腳點,依然執著於自己固定的教學思路,那些敷衍了事的提問和質疑充其量只是一堂課的點綴而已。

散文教學重要的是深入文字,體會作者情感,並結合自身經驗走出文字,提公升自己對人生的思考。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學生在逐步提出質疑之後由師生共同解決。當學生陷入疑難之時教師以精妙的語言予以點撥,將問題最終得到解決。

但如果**性學習只是為了響應新課標的旗幟,卻未得其精神要領,那麼揭開這層美力的外殼之下,我們看到的依舊是教師自導自演的舞台劇,學生的情感未得到昇華,只是將其大腦變成了無序思想的跑馬場,這必將使散文教學與新課程目標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三、散文教學出現問題的原因

3.1 忽視散文語體特徵,散文教學內容不合宜

在我們分析散文教學與語文新課程理念之間的差距時,首先應該明確的是散文與**、戲劇、詩歌等文學體裁相比有哪些獨特的語體特徵,將其作為分析散

文教學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而明確散文教學的落腳點。

李山林將散文的語體規定為「散文語體是散文文體規範下的一種話語系統,

是與散文體裁相匹配的一套文學語言體式,其特徵為:』自我』 的表述視角、個人化的話語品格、情境化的話語結構、化實為虛的表述策略」。

從中我們可以歸結為兩點:首先,文中出現的描繪物件是作者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在特定的情境下所觀察到的獨特的人、事、物;其次,作者通過描繪的物件所抒發的是作者的真情實感。這兩點恰好體現了散文的真實性的特點,即寫作物件與表達情感的真實,這一真實性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有別於**中虛構的景致,也有別於新聞報道中對現實事物「純客觀」的描述,是一種非機械化的帶有個人主觀色彩的書寫。

因而散文教學內容也應從散文的語體特徵出發,將落腳點放在「這一位」作者在特定的情境下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所生髮出來的獨特的情感。但筆者從多個案例中發現,事實卻並非如此。

下面是乙份人教版高一必修課《故都的秋》的教學內容分析表,這是陳隆陞博士從近15年來的有關《故都的秋》教學案例中抽取的45個樣本進行的統計,其統計如下

1.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將課文的「文眼」作為核心內容,也就是文章的關鍵句「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的靜、來的悲涼。」並圍繞著「清、靜、悲涼」的特點展開論述,此內容出現了44次,佔總樣本的97.

8%;2.其次是出現了42次佔總樣本93.3%的「五幅秋景圖」,即「清晨靜觀、落

蕊輕掃、秋蟬殘鳴、都市閒人、勝日秋果」五個場景,重點分析了故都秋天的特色;

3.然後是第12段的「議論段的作用」,試圖引導學生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文字,此教學內容出現了35次,佔總樣本數的77.7%;

4.接下來是出現30次,佔總樣本數66.6%的「南北之秋的比較」,為了通過對比讓學生明白作者對故都的秋這份特別的愛;

新課改背景下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幾點看法

作者 陳曉霞 試題與研究 教學論壇 2013年第16期 摘要 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是教師的 滿堂灌 學生只能跟著教師走,被動地學習,課堂氣氛索然無味。而新課改下的 語文課程標準 將自主 合作 的學習方式納入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並且強調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 互動,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 相互溝通 相互啟發...

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幾點體會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課改的乙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一次的語文課程改革總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使學生具備創新精神 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 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改革的核心任務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由被動接...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開展小學語文教學

摘要 新課改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質,改善知識結構,進而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 自主 合作 的學習方式。本文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現實情況,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與大家共同 關鍵詞 新課改 小學語文 教學 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