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教學反思

2021-07-11 21:39:47 字數 5158 閱讀 2284

著手準備《桃花源記》,進行了一堂公開課,心裡頗為迷茫,對於這樣一篇經典文言文,如何能讓學生既能理解文章的意思,又不至於沖淡文言文的韻味?在教完後我做了一些反思。

一、變過去全文翻譯為半文半白

我在準備《桃花源記》時,摒棄那種全文翻譯的老套路,另闢蹊徑,邊半文言半翻譯的形式。過去是對重點語段、重點句子做重點翻譯,我反其道而行之,對重點語段進行保留,讓學生在品讀中來領悟句子的含義。

二、變過去客觀翻譯為主觀敘述。

為了進一步激發其同學們學習興趣,我讓學生以漁人身份來敘述發現桃花源的過程,在敘述的過程中,可以依據個人理解適當增加內容,如「我」在發現桃林是心裡怎麼想的?「我」在看見村莊時心裡又是怎麼想的?我出了桃花源後又是出於什麼心裡去告訴太守這件事的?

從課堂的效果來看學生的熱情還是比較高漲的,對人物心理揣摩也較到位。

三、重點句子重品味輕翻譯

對於文章的重點句子,如「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段文字是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具體描述,對於這類句子不能只帶領學生們翻譯一下就好了,關鍵是透過文字讓同學們明白到陶淵明理想社會的模樣。為此設計讓同學們仔細品讀本段文字,通過字詞想象這個村莊的特點、它的環境、氣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們的表情,精神狀態等。

同時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理解,又結合陶淵明的生平及個性特點,補充在《桃花源詩》中的有關詩句,加深理解。

我在教學中,盡量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盡量從他們的切身感受出發,盡量讓他們把每乙個想法,每一次表達說清楚,說透徹,如很多學生都提到「其中往來種作」,「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看到一幅安寧、和平的畫面,這些都是同學經過想象得到的,如果不做細緻品讀,我們如何能想到呢?或許這正是文言的魅力所在,言有盡而意無窮。

我在教學中還有不足之處,在以後的工作中還的加強自己的專業知識的能力。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

孫玉靜抓吉中心校

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教書育人,責無旁貸。作為一名教師,應該要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敢於正視自己,解剖自己。

教師肩負著培養一代新人的重大責任,關係著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歷史使命。俗話說:從學生身上可以看到教師的影子。

教師應當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去做,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愛崗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關心愛護全體學生,教師對學生只有愛得深,才能教得好。保護學生安全,始終樹立安全第一意識。

為人師表,處處做學生的表率,自覺抵禦社會上的不良習氣,知榮明恥。

一、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做人要有做人的準則

俗話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者如語言不檢點,甚至動手施暴,會在公眾中造成負面影響。

因此,教師必須時刻牢記自己肩負的社會和歷史責任,牢記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是太陽下最光輝的事業。不斷提高自己自身素質、修養,自覺維護教師職業道德。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廉潔從教,精心育人,團結協作,在群眾中、學生中樹立起崇高的形象是職業所需。

二、要有愛心

乙個好的教師,她會熱愛孩子,善於跟他們交朋友,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覺得跟孩子們一起時一種樂趣。關心孩子的成長,把孩子們的喜怒哀樂當做是自己的事情。作為一名教師,要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

無私奉獻,熱愛自己的學生,每乙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愛,師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學生感覺到教師的溫暖、學習、生活的愉快,激發學習的興趣。感受到別人對他的希望,集體對他的信任,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要時刻記得自己曾是個孩子,當年孩子的我是乙個什麼樣的人。

三、要有自制力

贊可夫曾說過:「教師的這門職業要求於乙個人的東西很多,其中一條就要求自製。教者父母心,老師教育學生的心情和父母是一樣的。

有些孩子特別難教,上課不聽課,思想開小差,有的老師在上面講課,他在下面講話,有時還在課堂內搗亂。看到這種現象作為老師是非常生氣的,恨不得大吼一聲,或者下去打他一下!但是,當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幾秒鐘,想一下,你是一位教師。

這樣會幫助你壓抑一下當時就要發作的脾氣,轉而心平氣和地跟你的學生說話。作為乙個教師,在年齡和認知上和學生都有一定的差異,和一群天真無知的孩子在一起,難免有些磕磕碰碰教師感到很煩,這時你要想起贊可夫所說過的話,要學會自製,因為你如不自製可能一句話,會造成對學生終身傷害,影響到他的健康成長。

另外教師應該有刻苦鑽研的精神,嚴謹治學的態度,學到老用到老,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以奉獻的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對待本職工作,以優異的成績來贏得社會的肯定。人生短暫,當我們年老了,回首我們走過的教學之路,不要因為碌碌無為而悔恨,而是因為桃李滿天下而自豪,我們對得起社會,我們對得起每一位學生。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心得體會

孫玉靜抓吉中心校

培養學生語感提高閱讀感悟能力

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廣大教師越來越重視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感是基本而重要的語文素養之一,在傳統教學和現在課程改革中都備受重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第一點就強調「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在課程目標的總目標中又要求在閱讀方面注意「形成良好的語感」,然後在各階段目標中再對此加以具體化;在教學、評價「實施建議」中指出「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可見,其導向是很明確的。

語感,即語言直覺,實驗上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能力,包括對語言材料的組合方式和規律,對語言符號及其承載的思想內容、情感、韻味等方面的總體感悟。語感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現象,包括聯想、想像的活動,思維的參與,情感的融入等。培養語感,有利於提高學生閱讀感悟能力,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思想啟迪、審美樂趣。

那麼,在閱讀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感呢?

一、加強誦讀,激發想像,增加積累

誦讀是我國語文教育優秀傳統之一,它有益於積累,能有效提高語文素養,應適應提倡。誦讀是反覆朗讀,自然成誦,尤其適宜於抒情詩文、文言文等聲情並茂的作品。誦讀應建立在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基礎上,而又比朗讀更有助於從作品的聲韻氣韻入手,體會其豐富的內涵和情感。

我們要改變那種只聽老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書聲琅琅的語文閱讀模式,讓教師多些朗讀指導、誦讀示範,讓學生多些誦讀欣賞、吟哦涵詠,這樣學生才能「披文入情」、「入乎其內」,產生共鳴,展開想像,積累感悟。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語文不僅是文化的載體,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誦讀激發起的想像能發展形象思維。如果學生把自己對生活的直接感受同從作品傳出的間接感受結合起來,產生聯想,展開想像,必然產生「內心視象」。尤其是在誦讀成篇的文章時,啟發學生「過電影」,對於形成語感有一定的作用。

這樣有利於積累語言,積澱民族文化底蘊,提高閱讀感悟能力。

二、調動學生生活經驗,引導積累生活經驗

葉聖陶提出:「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而當把生活經驗聯絡語言文字上去。」當學生接觸到客觀事物時,要引導他們思考這個事物可以用怎樣的語言來準確地表現它;當學生接觸到語言文字時,要引導他們思考這些語言文字表現的是什麼事物。

例如,一位教師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開始在乙個班裡,沒有注意引導學生提取生活經驗中相應的感性材料,講解有關百草園的描寫部分,學生沒在什麼印象,思想感情沒有什麼共鳴,體會不到作者為什麼要那麼著重描寫百草園,對這段的意義也不大理解。這位教師吸取教訓,後來在另乙個班教這課時,多次朗誦的同時,特別是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提取生活經驗中相應的感性材料,讓學生想像乙個孩子在「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等的情境中,聽「鳴蟬在樹葉裡長吟」,看「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翻開斷磚」碰上「蜈蚣」……許多學生都聯絡了自己在大自然遊玩的童年生活經驗,興趣盎然地講出來,再朗讀百草園的描寫文字,就在頭腦裡創造出乙個天真爛漫的孩子熱愛自然、強烈探索大自然秘密的一幅動人的圖景,學生也就感受到作品的主旨,加深了對作品描寫百草園並與三味書屋另一情境對比的深刻意義。

要聯絡生活經驗,必須儲備相當的生活體驗,否則無從談起。這就要求教師平時旨導學生積累生活經驗,形成豐富的記憶表象儲藏。如要理解炎炎烈日下之熱,學生在夏天要多留心、多體驗自己烈日下行走的感受、烈日下貓狗、草木動植物的反應。

這樣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讀到相關文字時,才會聯絡聯絡起來,加深感悟。

三、揣摩比較,培養學生對詞句語境的感受

語言是一種表情達意的符號體系,培養語感最基本的方法是從詞句積累著手。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一定數量的詞語積累(生活經驗)作為語感訓練的基礎,通過大量的閱讀,使學生的語彙積累如滾雪球般增多。

對文章中的詞語,在要求上應區別對待,不能一刀切。有的只要簡單說明一下,如名詞術語、方言詞之類,有的只要意會就行,而有的詞語,看含義並不深奧,學生也會懂的,可因為它用得恰當,就分外傳神。如能用置換詞語法進行揣摩比較,就能培養學生對詞語的感受能力。

學生對語言的體會發生偏差,其中重要一點原因就是對具體語境感知能力不強。例如:《皇帝的新裝》中「有乙個小孩說他並沒有穿什麼衣服呀?」,注意「有乙個小孩說」就不難理解其言外之意了。

四、借助語文知識,以理性思維提高感受語言的自覺性

因為以前過分強調語文知識,專門系統講授,甚至使閱讀失去了自身的特點,不再成為閱讀實踐,變成語法修辭等方面的知識訓練。《課程標準》不主張系統教學語知,只在第四學段(初中)提出一條總結性的目標:「了解基本的語法常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但「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可以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

可見,必要的語知,有助於培養閱讀能力,不能完全談化。

語感培養,到了高年級可借助語文知識,可以及時將學生對語感受的感性經驗,上公升到理性思維,提高感受語言的自覺性。在揣摩比較後,可以點撥:很多詞語都可用換同義詞的方法比較效果,因為同義詞在程度、範圍、語氣、感**彩和語體色彩等方面總存在差別。

學生受到這樣的點撥,認識上會有新的飛躍。以後就會自覺地學習運用這種方法感悟語言,語感就會逐步增強。當然,只是隨文指導,不求系統化。

總之,在語文教育中引導學生進行經常性的語感訓練,對學生學好語文是有很好的幫助。它體現了語文教育很強實踐性特點,又遵循了學生學習母語重在感性把握的規律。學生進校學習漢語是有在學前生活中就已獲得的漢語口語語感作為基礎的,從小學到中學,漢語學習的任務已轉到書面語,是要在原有的口語語感的基礎上,通過閱讀寫作的學習,隨著生活經驗和人文素養的提高,培養起書面的語感。

學習漢語,因為早已具備的語言心理機制為基礎,具有對漢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條件,身處在使用漢語的社會環境中,可以享受豐富的資源,大量實踐。在語文課堂上,通過培養意在形成以感性認識為主語感,並逐漸形成有良好思維品質的理性思維。

本文只從課堂主陣地**培養語感,提高閱讀感悟能力的方法。平時課外閱讀達到相應數量、質量,是形成語感的重要保證,本文不再展開。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在今後實踐中**培養語感的新途徑、方法,及時總結歸納,以便交流、實踐,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進而促進其他語文素養的提高。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

語文組張瑞學 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要重視感情層面,重視培養語感。這包含著兩層意思 一是對語言的品味不能脫離作品的感情形象 二是語言片段不能脫離作品整體。如何培養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學生加強閱讀,加強語言積累,加強感悟,加強體驗,惟有對文章進行審美的體驗和感悟,才能深入到達作者潛意識的層面,理解...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

1 積極將新課改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 自主 合作 中體驗學習樂趣,提公升語文素養。2 運用名師的教學經驗,優化課堂結構,豐富教學內容。我將課堂流程設計為三大板塊。辯讀文字板塊,析讀文意板塊和品讀文情板塊,...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

封面 授課學科 授課年級 授課教師 授課時間 xx學校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 桃花源記 是文言文教學中的名篇。文言文教學有著過分重視文言知識傳授的傾向,同時,又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使本來意蘊豐厚的古代作品只剩下了字 詞 句,這顯然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其結果必然是肢解了作品,只見其 言 而不見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