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有效教學策略的課堂實踐研究

2021-07-11 09:15:27 字數 4664 閱讀 2573

上海市教育道學研究院老師發展研究中心胡慶芳

基於新課程「參與社會和學會做人」的目標要求,中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要順應時代作出積極的改變,進行超越說教、還原生活、觸及心靈的多種途徑的探索實踐,以探索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方法,形成思想品德教學的理性認識。我們的研究中,以「超越說教」為課堂教學改變的起點,安排同一教師、選擇同一單元內容、在不同班級進行了連續三次的教學創新探索,每次課結束及時進行問題發現、原因診斷和改進策略的研討,終於使課堂一次比一次更加鮮活精彩,研究小組最後總結提煉出了基於研究專題的結論與觀點。

一、第一次研究課

第一次課執教教師選擇的是浙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學期「讓我們同行」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相互幫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懂得幫助他人就是幫助我們自己,願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學會同學之間相互幫助。

教師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遊戲匯入,感受助人的重要;故事講述,體會助人的快樂;****,重溫助人的感動;格言匯聚,表達助人的意義。

課堂教學出現的亮點:

1.教師採用了遊戲活動、故事講述、****、格言匯聚等多種策略進行教學,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突出了教學主題。

例1:教師採用遊戲匯入的策略,讓學生蒙上雙眼,在沒有任何人幫助的情況下繞教室走一圈,隨後又鼓勵被蒙雙眼的學生在其他同學的積極幫助下再走一圈。遊戲結束,教師讓該生說出兩次「摸索前進」時不一樣的感受。

學生在第一次的」緊張、害怕」到第二次的「放鬆了許多」的對比中切身體會到了幫助的重要性。這樣很自然地匯入了當堂課的主題。

例2:教師擷取了一段公益廣告和一段汶川**救援的**,深深地感動了全班的每一位學生。公益廣告講的是一位夜深回家的女孩,在漆黑的夜晚,因有特意晚收攤的老大爺點亮著的明燈,照亮了她回家的路而感到溫暖和安全;**救援的**呈現的是救援人員爭分奪秒地成功救出了被埋學生後歡欣鼓舞的畫面。

兩段**讓學生們體味到了得到別人幫助和幫助別人都能夠獲得的快樂。

2.課堂教學層次清晰,教師圍繞主題比較好地實現了對學生步步深入的引導。

教師把教學目標化解成以下幾個環節來落實:首先是以遊戲活動的方式感受幫助的重要性;其次是以故事講述的方式體會自己得到幫助時的快樂、自己幫助熟悉的人時得到的快樂,以及體驗陌生人幫助陌生人時表現出的快樂,從而引導學生體驗從小愛到大愛的人性溫暖;最後是總結有關幫助的認識,從而實現認識的昇華。

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

1.教師在故事講述環節所用的時間較長,學生停留於一件件小事的列舉,透過這些平凡小事獲得快樂體驗的表現還不明顯。

如在本次課上,教師為了讓學生體會幫助別人和得到別人幫助都會感到快樂,以及「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請了7名學生面向全班講述了7個故事,教師接著也講了乙個故事,兩個部分共花費9分鐘時間。其中學生的故事基本上都是一句話,如「有一道題不會做,是同學幫助我才得以完成」,「一次忘了帶橡皮,同學主動借給我用」等等。

2.教師在有些環節沒有很好地把握住促進學生體驗生成的機會,使課堂缺少了還可能會有的更多的精彩。

例如,在學生講述幫助他人的故事時,有同學講到自己給汶川**災區的小朋友捐了款,這時有很多學生紛紛表示自己也捐過,氣氛變得熱烈起來。這時,老師沒能抓住機會挖掘學生當時最真實的情感是什麼,接下來繼續的是其它小事的列舉。

3.課堂教學以「寫互助格言」作為結尾,沒有很好地總結和展現學生通過教師超越說教的多種策略教學的嘗試,從而引發屬於學生的理解與感悟,沒有針對學生的不正確理解進行及時、恰當的引導。

比如,學生寫的格言基本上是教師在多**課件上演示的句子,「助人者自助」、「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有同學總結道「幫助別人,別人就會回報你」,教師讓學生表達了,但未能進行積極引導。

二、第二次研究課

課堂教學發生的變化:

1.課堂上教師進一步完善了第一次課已採納的教學策略,並增加了新策略的嘗試,使圍繞主題進**感渲染的力度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心靈受到了更強烈的震撼。

例1:在前文描述的匯入遊戲中,為了使得學生切身體會到幫助的重要性,特別明確了遊戲規則,學生在進行第一次試走時,其他同學不能有任何提示。

例2:在**公益廣告《平安中國》的環節,教師首先把這個故事飽含深情地講述了一遍,為學生的情感激發進行了「預熱」:「在乙個夜深人靜的夜晚,乙個小女孩騎著自行車回家。

當時大街上空無一人,小女孩越騎越害怕。騎著騎著,連街道兩邊的燈也熄滅了。呼呼的風聲吹得小女孩心裡直發毛。

當時,她越想越害怕,趕緊唱起歌給自己壯膽。正當她騎到乙個拐彎處的時候,突然發現前面妻夜宵的老爺爺居然還在那裡。」接下來再**整個**,讓學生經歷更直觀的視覺衝擊和感動。

此時此刻,「幫助在生活中很重要」和「得到別人幫助,感到快樂」已在每乙個學生的心裡有了深深的體驗……

例3:在「畫出自己的愛心故事,打**心小屋」的環節,教師選用了充滿愛心和童心的兒歌《熊貓咪咪》作為背景進**感烘托,其中主題句「請讓我來幫助你,就像幫助我自己;請讓我去關心你,就像關心我自己」的重複把「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主題渲染得淋漓盡致。

2.教師以問題為引導增加了讓學生情感表達的機會,不少環節都收穫了意想不到的精彩。

例1:在故事講述的環節,乙個同學講述一次跑了400公尺比賽後有同學幫助了他。教師馬上問:

「怎麼幫你的?」學生說:「攙扶了一段,還給我倒水喝。

」接著老師問:「當時你是什麼感受?」學生說「我覺得很高興。

」老師接著問:「對幫助過你的同學有什麼話要說嗎?」這位同學激動地說:

「××同學和××同學,感謝你們有力的攙扶,還有解渴的水,我的獎牌有你們的一半……」

例2:在課堂最後寫感言的環節,教師引導說:「今天聽到了那麼多的愛心故事之後,哪些故事深深地感動了你們?你們有最想要說的話嗎?把它寫下來。」

學生們寫出了這樣的真情實感:

「要是我們每乙個人都能幫助別人,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美麗。」

「幫助別人不僅可以擁有快樂,還可以多乙個朋友。」……

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直接替學生表達的情況,引導得還可以更充分一些,讓學生有感而發或許效果會更好。

如在匯入環節的遊戲,當被蒙雙眼的學生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完成闖關遊戲之後,教師問提供幫助的同學有什麼感受的時候,見同學們沒有馬上回答時,就自己直接感嘆道:「幫助別人也是很快樂的事情。」

在講述故事(乙個登山者在暴風雪中迷了路,又發現了另乙個比自己狀況更糟的登山者時,毅然停下腳步施以援手,得到幫助的是一位氣象學家,結果在後者的專業指引下,兩人終於走出了困境)後,教師沒有讓學生仔細體味,而是自己表達了故事要表達的主題「有時候,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2.課堂上教師所採用的材料幾乎都是正面反映乙個積極的主題,讓學生直接地有感而發,而沒有給學生經歷乙個由認知衝突到價值判斷最後做出正確行為選擇的機會。

課堂改進可能的建議:

1.選擇乙個有代表性的反面例子,讓學生去評說,從而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比如,街上看到「指路兩元」的牌子,某學生「我幫助別人,別人卻沒有幫助我」的困惑等。

2.丟擲乙個話題:「幫助,需不需要回報?」讓學生展開討論或進行辯論,增進對「幫助」主題的理解。

三、第三次研究課

課堂教學發生的變化:

1.教學策略進一步拓展,通過多種教學策略的協同運用,學生經歷的感動此起彼伏,課堂教學深入人心。

在遊戲匯入的過程中,教師看到矇眼送花的學生碰到障礙物的時候,主動扶著學生的手說「我來幫你」,繞過第乙個障礙物之後,過道旁的學生紛紛伸出手引導該同學前行,真正完成了一次愛心「接力」。該同學深有感觸地說:「有別人的幫助真好,我很安心。

」兩個學生主動幫助腳扭傷的同學上下樓梯長達乙個月,他們說:「同學有困難,幫助是應該的。」乙個同學交流說:

「一次我把新買的尺折成兩半分給同學用……」在最後寫感言的環節,出現了「發自內心去幫助別人,就不需要去想回報」,「幫助別人就是為了讓別人快樂」,「幫助別人,別人感到了快樂,我會更快樂」……

2.新嘗試的策略即小組討論把對「幫助」主題的理解引向深入,學生的認識境界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昇華。

在小組討論環節,執教教師講述了乙個學生的困惑,即班上有一位平時非常熱心幫助同學的學生,最近在自己需要幫助時,他平時幫助過的同學卻不願意反過來幫他,他感到很困惑,不知道自己是應該繼續幫助同學還是從此不再幫助。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給這位同學出出主意。

經過討論,學生表達了各自的看法:

生1:以後即使他不幫我,我還是會幫他的。如果大家都不幫助,這樣下去不好。

生2:不應該幫助他,因為他不願幫我。

生3:還是繼續幫他,人終究是會被感動的。

教師抓住時機又組織乙個幫與不幫的舉手表決,結果幾乎全部學生舉手表示願意幫助,教師於是引導:既然有這麼多的同學還是選擇幫助,「看來幫助別人是不需要得到別人的回報的」。

當然本次課有些教學環節還略顯倉促,交流還沒有充分展開。比如,在講述自己的愛心故事,並要求用簡筆畫畫出來貼進愛心小屋的環節,學生的交流還不充分,有的同學的畫沒有全部畫完,教師就開始宣布全部匯報。

三次課演進的脈絡:

第一次課的情況是:教師嘗試多種教學策略,學生的參與積極主動,但是學生真情實感的激發還不夠,充分細緻的表達比較欠缺;第二次課發生的變化是:教學策略更加優化,情感體驗表達提公升了,但是讓學生通過正面事例體驗的比較多,不同觀點的碰撞還不夠;第三次課的亮點在於:

教學策略更加豐富,話題討論昇華了主題,當然各環節還可以更緊湊些,學生交流還可以更充分些。

四、形成的共識與結論

在連續三次課堂教學實踐探索過程中,研究小組對當前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轉變和提公升方向以及行之有效的實踐策略進行概括和總結如下:

(一)思想品德教學可以嘗試的六個實踐策略

1.以故事講述的形式讓抽象變得具體。教師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可以把抽象的道德品質融匯在生動的故事裡,從而起到深入淺出、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本專題三次研究課上,執教教師就是讓學生們講愛心小故事,同時教師自己也講述了登山者的故事,這使得「幫助在生活中重要」以及「幫助別人和得到別人幫助都會很快樂」等觀點的理解變得更容易。

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反思 2

三 不能片面強調能力訓練忽視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必須建立在以知識為載體的基礎上 沒有知識不可能形成能力,更談不上有創新精神。教學中,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都是培養學生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過程,都應受到重視。在實踐新課程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對知識的產生 發展過程不予關注,對數學定理 法則 公式...

新理念下思想品德有效教學的實踐與認識

有效教學 既是一種理念,又是一種策略,作為一種理念,有效教學 始終致力於教學效益的提高 作為一種策略,有效教學 表現為教學者為提高教學效益而採用的一系列具體的行為方式。在新理念指導下的教學中,有些課堂教學狀況雖已有些變化,但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深刻影響,穿新鞋,走老路 還很明顯,課堂學習缺少生氣,學生學...

提高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 周信紅 文理導航 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3年第11期 摘要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問題設計還有很多的技巧和學問。在設計問題時,不僅要考慮提什麼的問題,還要考慮怎樣提問題,為什麼要這樣提問題。強調課堂的問題設計,不是以 問 代 講 而是要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