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反思

2021-07-11 04:24:16 字數 1262 閱讀 7919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鄖縣城關鎮新區小學李興洪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乙個轉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從計算面積到計算體積,而且對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更是乙個質的飛躍。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徵,還是不容易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本單元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是這樣做的:

一、創設情境,直接從生活實物情景引入。

通過利用多**課件,使學生從一些建築物、生活用品形狀的觀察中抽象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相應的圖形,不再從與平面圖形的對比中引出。這樣直入主題,重點突出,節省了時間。使學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學會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中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

學習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中的物體。

二、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建構新知。

空間觀念的培養應通過多種感官協同作用。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手中拿著長方體實物,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訓練學生按照前、後、左、右、上、下的順序想一想長方體共有幾個面,再觀察每個面的形狀、說出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然後用手摸一摸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明確它是長方體的稜,再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條稜,想一想怎樣數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再通過量一量、比一比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把稜分成三組,每組互相平行的稜的長度相等。

最後讓學生歸納、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徵(6個面, 12條稜、8個頂點及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稜的長度相等)。

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時,我用多**課件展示一些立體圖形,讓學生比較直觀、形象地感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三、利用模擬教學,強化知識條理。

在教學中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培養學生有條理地研究問題,有條理地總結結論。在研究長方體特徵時,我讓學生分別從面、稜、頂點三方面去研究,學生對於研究有了方向。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結束後我組織學生有條理地總結,並有條理地板書。

四、「製作幾何模型」訓練學生的技能。

本課的做一做有製作長方體模型的活動。通過製作,一方面是把經過分析的諸元素綜合為整體,使想象中的長方體(正方體)凸現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模型(本節課的設計還為以後學習求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作了準備),檢驗了所學知識;另一面又訓練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

教學不足:

1、教師自身數學語言應進一步規範,使學生逐步形成嚴謹的數學思維。

2、對於數學知識之間的總體把握還有待於提公升,教師應多鑽研教研,全面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教學中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並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方法。

長方體和正方體

1 長方體有時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其它四個面的面積 一根長96厘公尺的鐵絲圍成乙個正方體,這個正方體的稜長是 厘公尺。乙個長方體的稜長總和是80厘公尺,長10厘公尺,寬是7厘公尺。高是 厘公尺。至少需要 厘公尺長的鐵絲,才能做乙個底面周長是18厘公尺,高3厘公尺的長方體框架。乙個長方體的稜...

長方體和正方體

姓名 1.乙個長方體的長 寬 高是三個連續偶數,體積是96立方厘公尺,求它的表面積。2.乙個長方體和乙個正方體的稜長之長相等,已知長方體長 寬 高分別是6分公尺 5分公尺 25分公尺,求正方體體積。3.將表面積分別為216平方厘公尺和384平方厘公尺的兩個正方體鐵塊熔成乙個長方體,已知這個長方體的長...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

1 填空。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也可以用統一的體積公式來計算。體積用字母表示為v 2 乙個長方體的底面積是15cm2,它的高是4cm,它的體積是 cm3。3 乙個正方體的底面積是25dm2,它的體積是 dm2。2 選擇。1 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25cm3,它的稜長是 cm。a.5 b.15 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