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與正方體複習反思

2021-07-11 04:25:21 字數 1120 閱讀 7605

2、要讓學生置疑困難,動手動腦,多實踐。

在課前做一些調查,學生對這一知識點還存在哪些疑問,教師再把這些疑問聚中起來,然後進行歸納分類。在課堂將所有的疑問擺出來,分小組,自行帶教學法用具,讓學生交流,匯報,老師獎學生們的閃光的東西總結出來,通過實踐活動,把問題一一解決。

3、總結知識,揭示規律,

在基本知識上,要有新的突破和發現,加強概括,分析等能力。

複習課不能僅僅停留於鞏固和梳理,更要為學生的思維創設條件,搭設乙個思維深化的平台,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提高練習目的解題策略指導——排除法,而且鞏固長方體的長、寬、高之間的聯絡,滲透思維的訓練,只要去掉底面積最大的一塊,就是用料最省的、大體積除以小體積等於時間。拓展練習是綜合運用長正方體點、稜、面的特徵來解決問題。

4、加強練習,從基礎入手,分層次。

基本練習採取選擇、連線等方式把體積與容積、表面積的幾種不同的解答方法柔和在一起,同時滲透表面積的判斷方法。學生腦中先呈現出一幅圖,這幅圖就是學生腦中的「形」;然後連線,就是將腦中的「形」抽象成了數的運算,最後請學生講算理,就是將「數」又還原成學生腦中的「形」,這時學生腦中的「形」就更為豐滿。幾何知識的教學是「形」與「數」最好的結合點。

創設好的情景,架構起學生「形」與「數」之間的橋梁。

這節課沒有採用一般複習課的結構,而是先讓學生回憶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時候,容易出錯的地方,和要注意的問題,教師把學生容易犯的錯誤一一枚舉出來,然後在出示相對應的練習,讓學生再次體驗,同時去注意剛才提到的要注意的地方。通過這樣的針對性練習,提高學生審題的能力,也提高學生在解答型別題目的時候要去注意哪些地方。

練習體現層次性,從一般到特殊。目的是在學生掌握基本計算表面積的方法後,要懂得在實際生活中的靈活運用。很多學生會背公式,但不懂運用,在這部分特殊的題目裡,讓學生掌握生活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

在複習課上,中下生還是沒有辦法跟上,應該花一部分時間讓中下生在實物中說說每個面的求法,通過多練,多說來掌握。

題目的解答方法上,注意了多種方法的解答,例如:求五個面的總面積,可以採用六個面再減去不用計算的乙個麵等。歸納了:

粉刷牆壁的面積、做魚缸需要買多少玻璃、貼游泳池內的瓷磚面積等,都需要求五個面,油漆靠牆衣櫃的面積需要求四個面的面積,油漆靠牆角衣櫃的面積需要求三個面的面積等等,通過實際模擬實驗幫助理解,加深印象,做到準確計算。

正方體與長方體

1.請你判斷,下面 可以做成沒有頂蓋的五個面的小方盒?2.右圖是由16塊稜長為1cm的小正方體堆成的物體,這個小正方體的表面積是 cm2。3.如果用3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拼成乙個長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比原來3個正方體的表面積之和少了64cm2,那麼原來每個正方體的表面積是 4.把一根2m長的方木鋸成兩...

長方體正方體複習課

一 說教材 1.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 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47 49頁的內容。2.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在前面的平面圖形的基礎上編寫的,在這一單元主要分成四塊 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 表面積 體積及體積單位和容積。從直觀形象的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

長方體與正方體練習

姓名 一 填空 1 長方體有 個頂點,有 條稜,有 個面,一般情況下面的面積相等。2 乙個長方體的長是15厘公尺,寬是12厘公尺,高是8厘公尺,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 平方厘公尺。3 乙個正方體的稜長是 分公尺,它的稜長總和是 表面積是 4 用60厘公尺長的鐵絲焊接成乙個正方體的框架,這個正方體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