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2021-07-09 16:51:13 字數 1734 閱讀 3389

北京師範大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中,《比的應用》這一節課中安排了這樣乙個情境,把一筐橘子分給大小不同的兩個班(大班30人,小班20人),問怎樣分才合理?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 按人數的比去分

這個環節的教學是很多老師容易忽略的。他們往往引導學生探索到平均分為止,怎麼分應該和人數有關,人數多就多分點,人數少就少分點,然後就直接告訴學生應按人數比去分。這樣只能讓學生直觀地去模仿,到底為什麼要按人數的比去分,學生並沒有在這節課中體會到。

因此,我在教學中設計了這樣乙個環節:隨意叫出5名同學,給他們分糖果,讓學生思考怎樣給他們分這些糖果才公平?學生很容易想到平均分,在分兩輪之後,再把學生分成兩組,3人一組,2人一組,讓學生**兩組分到的糖果數與兩組的人數有什麼關係,學生在觀察與思考中發現,3人的那一組分到的糖果多,2人的那一組分到的糖果少,並且分到的糖果的比是3:

2,正好是兩組的人數比,也只有這樣分,每個人分到的糖果才能一樣多,才是公平的。

二、 如何「按3:2分」

「按3:2分」這種語言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學生只有猜想的份兒。因此,這個地方的教學應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我認為「按3:2分「,應有兩個層次上的理解。

第一、「按3:2分」,應是分給大班3個,給小班2個;再給大班3個,小班2個(即大班9個,小班6個)······一直到不能分為止。

在這個環節中,能設計動畫或實物演示效果會更好。例如:

第二,在第乙個層次,加實物演示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在圖中觀察全部的橘子數與每個班分到的橘子,旨在讓學生看出是把全部橘子平均分成了5份,大班分到了其中的3份,小班分到了其中的2份,即大班分到全部橘子的3/5,小班分到全部橘子的2/5.

三、 具體方法的選擇:

教材中的下乙個情景,告訴這筐橘子有140個,問每班應分得多少個?

教材中給出這樣一種解法:

「3+2=5

140×3/5=84(個)

140×2/5=56(個)

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學生在利用歸一問題去解決:

3+2=5

140÷5=28(個)

28×3=84(個)

28×2=56(個)

針對這兩種方法,我校教師出現了這樣兩種觀點:

觀點一、後一種方法學習的比較早,相對簡單,是每個同學都應該掌握的,而我們作教師的,應讓更多的學生在思想上有乙個飛躍,把第二種分法昇華到第一種分法,讓更多的學生去接受第一種分法。

觀點二、兩種方法不分主次,讓學生自由選擇。原因有二:第

一、從教材的安排上看,歸一問題和分數乘法都安排在這節課的前面,也就是說,這兩部分知識學生都學過,都應該會,到底要選擇哪一種,有學生自己定,只要他認為這種方法便於自己思考,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對題目,就是最好的方法。第二,觀點一認為方法一是方法二的昇華,無形當中,持有觀點一的教師,在教學中,肯定要在方法一上花很多的時間(相對於方法二),這樣做的結果,無非是讓學生從思想上排斥第二種方法,違背了我們教學的乙個很重要的原則———深入淺出。

四、 溝通「按比分」與「平均分」的關係。

關於 「按比分」與「平均分」,本人認為「按比分」是深一層次的「平均分」,是「平均分」的昇華。

原因一,當「按比分」中的比是1:1時,「按比分」就是「平均分」。

原因二、即便是按比分中的比不是1:1時,它裡面仍藏著平均分,它是把總數平均分成了若干份,再把這些份數不平均的分成若干份。例如,教材情景中把140個橘子按3:

2分開,即是把140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再把其中的3份分給大班,2份分給小班。

以上是本人在講過本節課後的一點反思,如有不當之處,還望各位同仁多提寶貴意見。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冊 比的應用 實際就是 按比例分配 的內容,如果按照 按比例分配 把這一問題歸成一型別,那學生是非常容易掌握這類問題的解法的,並能很快利用方法去解決類似的問題。但學生對於 為什麼要這樣解 或者說這些知識是怎樣產生 形成與發展的就不是很清楚了。新課標提出,要 讓學生在觀察 操作 猜測 交流 反...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窗體頂端 李淑雲 2012.27 窗體底端 窗體頂端 比的應用 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比的意義 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於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乙個課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 工作中把乙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將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比的應用 一課,...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1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的聯絡,已掌握簡單分數乘 除法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於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乙個課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 工作中把乙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為以後學習 比例 比例尺 奠定了基礎。2 對於按比分配問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