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應用反思

2022-02-01 10:18:18 字數 1531 閱讀 5642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是日常生活中分配的一種常見形式,其結構是已知幾個數的和與這幾個數的比,求這幾個數。在解法上可以用整數的思路來解答,如果把幾個數的比轉化成各佔總數的幾分之幾,就可以用分數乘法來解答。因此這部分內容與分數乘法有著緊密的聯絡。

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按比例分配這類應用題的結構,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難點是比與分數的轉化。整個教學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為新知的教學做必要的鋪墊。為了能在教學中化解難點,使學生輕鬆進行比與分數之間的轉化,課一開始就安排了一些求部分佔整體的幾分之幾的練習,為以下例題的教學做好準備。

第二、放手讓學生探求新知。在教學例題時,教師緊緊抓住「幾部分的和」與「這幾部分的比」,以「3:2是誰與誰的比」、「分配獎金的比是3:

2是什麼意思」為題,來引起大家的思考,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分析其中的數量關係,是教學中的難點化為烏有。在學生獨立解答時,教師並沒有完全按照教材中所要求的都用分數解答,而是把解答過程放手給學生,鼓勵他們用學過的知識去解答,可以用整數的思路,也可以用分數的思路,最後在各種方法都得到認同後再指出用分數解答比較簡捷,並鼓勵學生用分數的思路解答。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又給今後的學習指明了方向。

第三、精心設計練習梯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練習的層次的安排上,我不滿足於教材中的基本練習,而是在完成這些練習之後,又對所學知識進行了適當的擴充。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徵,練習設計的層次性非常明顯,能讓學生在練習中既不感到梯度過大,又可以不斷「跳起來摘桃子」,學起來饒有興趣,同時使學生一步一步地看清了按比例分配這類問題的結構和數量關係,增加了解題的靈活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例題的教學設計不拘一格。挖掘教材的趣味性、現實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

」 也就是說,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例2時緊緊抓住教學中的難點,師生共同由分析數量關係入手,在學生徹底弄清「3:2」的含義之後,立即放手讓學生獨立解答。例3為學生模擬了乙個植樹的場景,去確定分配方案。

這樣做增加了趣味性,也使學生明白了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這個例子再次告訴我們: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為教材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積極主動探索和追求,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情感,從而讓我們的「教材」成為我們學生真正喜歡的「學材」。

困惑: 第一,當學生沒有想出與教材中的幾種解題策列時,老師有沒有必要向學生介紹?如果要介紹,那麼又該不該組織學生從這些方法中討論出最優的解題策列?

還是直接引導學生去尋找最優的方法?第二,像這樣的按比例分配的問題,要不要歸納出他的解題方法?如果說沒必要,但是這對於學習相對困難的學生是很難掌握的。

第三,其實,按比例分配就是平均分,都是把總量按總份數平均分再按各部分不同的份數去取,即歸一法。但為什麼還要說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種特殊方法?只不過是我們所說的平均分,取走的份數相同而已。

總之,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在學生動手操作、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效果會更好。在全班交流合作時,要給學生發表自己觀點的、想法的時間,並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就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的效率就會更好。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冊 比的應用 實際就是 按比例分配 的內容,如果按照 按比例分配 把這一問題歸成一型別,那學生是非常容易掌握這類問題的解法的,並能很快利用方法去解決類似的問題。但學生對於 為什麼要這樣解 或者說這些知識是怎樣產生 形成與發展的就不是很清楚了。新課標提出,要 讓學生在觀察 操作 猜測 交流 反...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北京師範大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中,比的應用 這一節課中安排了這樣乙個情境,把一筐橘子分給大小不同的兩個班 大班30人,小班20人 問怎樣分才合理?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一 按人數的比去分 這個環節的教學是很多老師容易忽略的。他們往往引導學生探索到平均分為止,怎麼分應該和人數有關,人...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窗體頂端 李淑雲 2012.27 窗體底端 窗體頂端 比的應用 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比的意義 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於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乙個課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 工作中把乙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將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比的應用 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