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聽眾 教學反思

2021-07-09 10:48:08 字數 2405 閱讀 1287

梅河口市新華小學姜晶

對語文教學而言,情是蘊涵在文字和生活中的情,認知是基於主體生活與心靈的認知。本單元的教學充滿了人間真情,《唯一的聽眾》這一課,確實讓我們體會到:真情給乙個初學小提琴者帶來的自信,以及給師生閱讀後帶來的感動。

《唯一的聽眾》記敘了乙個男孩在一位**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這篇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而之截然分開不可取,但又不能混為一談。

於是,我讓學生分別扮演「老人」和「我」,讓孩子通過老人的語言、通過老教授的眼神以及我的心理、我的變化,設身處地地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和鼓勵,同時提公升到「我」對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從而做到「目中有人」的教學,讓愛與真情貫穿始終。

一、力求讓學生在想象中領悟和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

對於本課理解上的另乙個難點,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態描寫「她平靜地望著我」這句話在文中重複出現了三次。她為什麼平靜地望著「我」,她望著「我」的時候,在想些什麼?而「我」從那平靜的眼神裡能看到些什麼?

這些,課文都沒寫。怎麼辦呢?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出示這三句話,讓學生聯絡上下文,展開想象,設身處地去感受一下當時人物可能會說些什麼,想些什麼。

結果,學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題,都能體會到老教授為了維持那個美麗的謊言,一再用平靜的眼神鼓勵作者的良苦用心。

二、讀寫整合,合理想象我的情感

讀寫整合,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還可以延伸老人對「我」的無限關愛,這種整合在學生的感情昇華上起到了相大的作用。臨近畢業的學生已經有六年多的閱讀經驗了,足以掌握讀寫整合的主要方法:抓住重點詞、聯絡上下文、進行對比等等方法的綜合運用來進行合理想象,課堂上我及時進行了肯定與點撥,強化了學習行為。

照理說,這部分的教學本應該成為這堂教學中精彩的一筆,然而學生的回答並不像我想象的那麼精彩,他們對老人的感悟還沒有達到深度理解,所以在說的過程中發現語言是那麼樸素,詞語是那麼貧乏,很難調動聽者的情感。如果他們深入理解的話,那麼說話的內容應該是很感人的?上完課我對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什麼原因阻撓了學生情

感的宣洩呢?在冷靜思考過後,我發現學生的思維缺乏深度,所以語言自然貧乏。曾在竇桂梅老師的書裡看到這麼一句話「如果說溫度是人的血液,那麼廣度就是人的骨肉,深度則是人的神經。

沒有骨肉,人無法立起來;沒有神經人無法活下去。要讓孩子思考得更加深入,才能讓孩子的思維動起來。」縱向推進式的教學留下的遺憾不得不讓我重新思考這篇課文的教學方式。

如何讓學生的思維更有深度?竇老師又講道「要把深度的點定準了,而且這個深度要適合學生,要循序漸進。」根據這一理念,我再次研究這篇課文,發現了乙個被我忽視的且尤為重要的關鍵——「變化」,整篇課文不都是圍繞變化來敘述的嗎?

「我」的琴聲是一種變化,「我」的心理活動是一種變化,老人的語言是一種變化,老人的神態又是一種變化。全文緊扣著這個字眼來體現人物的精神世界,我完全可以通過「變化」來解讀文章。但是必須把兩條線索緊密聯絡起來,縱向推進與橫向教學相結合,抓住琴聲的變化這一點,牽出老人和「我」在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的變化,把這兩者融合在一起。

我想只有這樣,學生在相同的情感體驗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人物的感情,人物的品質顯得更加高尚,學生的思維相信會更加有深度,表述的語言也應該更加豐富。

三、德育實施潤物無聲

本課的德育實施點很多,如:老人的平易近人,體貼入微,我的刻苦努力,堅持不懈等等,但是統觀起來就是兩個字——關愛,所以,在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每一次的小結都力求照顧到雙方人物的感受,並在小結中提公升情感,板書中體現出來。

課堂永遠充滿了遺憾,回思課堂,值得商榷,亟須改正的地方很多:

一、朗讀形式較少,指導不夠深入。學生雖然能夠理解老教授是乙個懂得教育方法、關心愛護年輕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對角色的情感把握還不夠大膽和準確,所以朗讀老教授的語言時有些放不開,朗讀語氣還需加強。

二、感悟不夠。雖然能夠抓住老教授的語言神態進行重點教學,但挖掘不夠深入,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夠,所以,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較為粗淺的,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充當了「聽眾」的角色。

三、課堂環節不夠緊湊,學生對個別句子的理解上還存在著一定的障礙,因此產生了拖堂現象。比如「她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這一句,老人為什麼會這麼說,她為什麼感到快樂和幸福?學生在這句話上,沒有恰好好處

地切入主題。問題出在哪兒呢?我想,應該是從一開始,對老教授的良苦用心的感悟就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走進她的內心世界去。

所以,一遇到含義較深的句子,學生就只會停留在表面的毛病急需解決,有待於不斷地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和積累量。

四、課堂上的語文味的體現。雖然課堂上,我一直引領學生朗讀品悟,但練習不夠。雖說課堂上,我安排了乙個句式轉化,省略號的補白,預設中有個練筆,但是由於課堂容量較大,沒讓學生動手寫,這一工具性體現的就不夠了。

在許多老師的點撥幫助下,這堂課讓我更清楚地認識到課文教學中學生實踐和感悟的重要性。不管是什麼樣的課,學生都必須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是實實在在的,不是追求花樣,也不是蜻蜓點水,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讓他們在課堂中學有所獲,學有所長是我們的職責。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

唯一的聽眾 這篇課文記敘了乙個男孩在一位 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文章語言質樸清新,很有美感,人物的語言 神態和心理活動描寫細膩傳神,是學生學習如何刻畫人物的很好素材。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以研讀老人的語言 眼神與 我 的心理 行動...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

對語文教學而言,情是蘊涵在文字和生活中的情,認知是基於主體生活與心靈的認知。本單元的教學充滿了人間真情,唯一的聽眾 這一課,確實讓我們體會到 真情給乙個初學小提琴者帶來的自信,以及給師生閱讀後帶來的感動。唯一的聽眾 講述的是乙個被家人稱作是 白痴的人,雖極大打擊了他的自尊心,但是並沒有泯滅他對小提琴...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

唯一的聽眾 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單元的主題就是感悟真情,唱響心靈之歌。而這篇文章正是通過一位 老教授裝聾對青年小提琴手進行鼓勵 幫助從而使青年人獲得成功來歌頌人間真情的。這篇文章有兩條線索 一是我的心理和行為的變化,二是老婦人的語言,通過這兩條線表現出老婦人對我的愛護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