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實效性的研究實施方案

2021-07-03 22:33:21 字數 4695 閱讀 2252

加強和改進小學德育工作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關鍵,也是實施「以德治國」方略的基礎性工程。為了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道德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人,我校確定了《小學德育實效性的研究》的實驗課題,並提前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前期實驗。

一、課題的提出

自全國「九五」規劃實施以來,全國中小學德育課題研究工作開展得轟轟烈烈,在各級科研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德育工作進一步加強,廣大小學生熱愛祖國,積極上進,刻苦學習,朝氣蓬勃,樂於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但是,也應該看到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任務和小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況,德育工作還不適應小學生身心發展的新特點,不適應社會生活的新變化,不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要求。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滯後,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沒有形成符合社會發展、學生年齡特點及品德形成規律的具體、連貫、層次化的德育目標和德育內容,在教育方法上,多單項、直接、正面灌輸或簡單的照本宣科,教育的針對性不強。

在一些學生仍然存在「是非觀念模糊、法制觀念淡薄、缺乏理想追求、自我中心嚴重、自控能力差、知行脫節」等問題。因此,加強「小學德育實效性的研究」這一課題是刻不容緩的。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開展德育實效性研究就是要探索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徑,本課題的意義就在於通過研究找到如何使學校的德育有效,如何讓學生信服學校的德育。通過研究從理論上弄清提高德育實效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了解當前學校、家庭、社會在學生德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存在的問題,從理論上闡述學校、家庭、社會如何相互配合已取得德育的最大效果,**學校各部門及班主任、科任教師之間如何相互配合以提高學校德育效果,摸索學校有效開展德育的最佳方法。在實踐上,一是通過研究探索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相互配合的互相促進的學生德育工作網路機制,使家庭和社會的教育與學校的教育相互協調、良性互動、形成合力,防止5+2=0現象的發生,建立起第一道防線。

二是探索建立學校內部有效的德育網路機制,學校的各部門之間、班主任與各科教師之間要共同承擔起育人的責任,要形成有機整體,協同作戰,共同開展德育工作,建立起第二道防線。三是通過研究探索提高德育的途徑和方法,要灌輸與滲透相結合,正面教育與反面警示相結合,面上的普遍教育和點上的個別輔導相結合,德育內容與學生心理接受性相結合,建立起第三道防線。

總之,通過本研究從理論和實踐上找到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最佳途徑和方法,切實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使學生形成主體性道德素質或自律素質,充分保證學生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時,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生存。

三、研究的目標

1、根據新時期少年兒童品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德育教育時效性的新途徑,通過教育者組織的和學生自發的實踐、參與、合作、交往活動,更有效地促進學生自律道德素質的形成。

2、以全體學生為德育物件,以班級為單位,以育人為核心,廣泛開展學校、家庭和社群相結合的德育教育,「讓每乙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學校真正做到「為學生的成才奠基,為社群的發展服務。」

四、研究的內容

為了確保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實驗前期著重抓了對德育現狀的調研工作,按學段分年級採取走訪、座談、對話、問卷等形式,摸清學生的思想狀況,切實加強新時期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思想品行形成規律的研究,對「德育內容、德育途徑、德育管理、德育環境、德育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與探索。具體內容如下:

1、從規劃德育內容入手,建立教育系列。

(1)規劃教育內容。堅持以「五愛」內容為中心,以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為基礎,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將德育內容具體規劃為: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社會公德教育、行為規範教育、艱苦奮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前途教育。

(2)建立教育序列。按照教育內容,通過「集中學習、學科滲透、社會實踐、班隊活動、課外閱讀、興趣活動、環境薰陶、榜樣激勵」等渠道,將內容分解到學年、月份、周次和學科,使教育內容具體化。

(3)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本著立足實際,突出重點的原則,開展「月份主題、周次主題、主題班隊會、主題板報」四個主題活動。

2、從提高認識入手,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機制。

從領導到教師,從學校到社會,只有人人重視,齊抓共管,才能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取得整體效應。

(1)統一領導的原則。在校長的領導下,黨、政、團、隊、班主任共同組建一支德育工作隊伍,實行分級包乾責任制,做到目標、計畫、方法、評價四落實。

(2)目標合一的原則。把德育納入教育、教學目標管理體系,把德育和教學工作一起列為校長重大決策的主要內容,使德育和教學工作真正融為一體。

(3)全方位的原則。堅持「大德育」的教育觀,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教育管理網路。一是由政教處——班主任組成乙個教育管理網路;二是由教導處——任課教師組成乙個教學育人網路;三是由總務處——職員組成乙個服務育人網路;四是由少先隊——中隊組成乙個活動育人網路;五是由大隊委幹部——中隊幹部組成乙個自主教育網路。

3、從轉變教育觀念入手,拓寬德育途徑。

(1)更新教育觀念,實現方法轉變。

(2)抓課堂滲透,促進德育與各學科有機結合。依據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找準結合點,把德育內容貫穿於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之中,把課堂上的思想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日常行動之中。

(3)堅持德育人格化,實現教育活動化。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和思想品德形成規律,有計畫的開展集中性教育活動、傳統性教育活動、陣地性教育活動、實踐性教育活動、開放式教育活動,把德育內容貫穿於各項活動之中。

(4)建立三結合教育網路,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主要建立三種制度——家校資訊通報制度、家校聯絡卡制度、學校開放日制度,做到要求統

一、目標明確、步調一致、相互配合。

4、從抓常規管理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堅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具體化,便於學習,便於操作。一是開展學習「規範、守則」知識競賽,堅持明理到位;二是執行「規範、守則」,堅持行為訓練到位;三是指導「規範、守則」,堅持矯正到位;四是教師率先垂範,堅持示範到位,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行為定勢,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從愛生入手,構建情感性德育新模式。

堅持從情感入手,著眼於建立一種合乎道德教育本性的學校教育新模式,充分運用情緒、情感的感染性功能、激勵性功能和動力性功能,促進學生對學校道德教育的認同。

(1)廣泛開展愛心教育活動。堅持用愛去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用情去感化一切學生,喚醒其自覺力量,使每個學生真正感到成長是幸福,不斷超越自我是幸福。

(2)開展師表形象設計活動。重塑新型師生關係,用理智的愛、健康的愛、嚴格的愛去產生精神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關愛中幫助學生形成自尊、自愛的健康心理品質,用自尊、自愛約束自己的行為。

五、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對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德育教育現狀進行調查,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了解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題研究,尋求解決的辦法。

(2)觀察法: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注意仔細觀察學生的個性與發展,以對學生的關愛去打動學生的心,以情動人,教師還要在觀察的基礎上,經常與學生溝通,與家長溝通,與社群溝通。學生只有通過溝通達到相互理解,才會接受老師、家長或別人的思想教育。

(3)行動研究法:綜合運用電影、電視、網路、廣播、書籍、刊物、報紙、黑板報、手抄報等多種傳播**,充分依靠學生督委會、班委會、隊組織等,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德育薰陶,施展才智,發展能力。

(4)個案研究法:選擇個別學生或個別學生群體有針對性地展開調查分析,收集資料,尋求德育教育的最佳方法和途徑,進一步了解研究取得的成效,總結經驗,以便推廣。

(5)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分階段及時總結經驗或教訓,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六、研究時間安排

本課題研究共分三個階段。

(一)起始階段:

1、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和計畫。

2、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研究小組。

3、進行課題研究方面的師資隊伍培訓,開展家庭、社群和學校德育教育現狀的調查活動。成立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社群德育工作委員會、聘請校外德育輔導員,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組織機構。

4、確定小學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德育教育的目標和制定有關管理制度。

(二)實踐研究階段:

1、對學校的德育情況進行調研,摸清目前學校德育的基本情況,找到制約學校德育實效性的各種因素,並確定其中的關鍵性因素。

2、加強課題研究的意義的宣傳,爭取得到社群和廣大家長、全體師生的大力支援,讓德育教育的意識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3、對影響學校德育的各種因素進行調控,並建立起三道防線,使學校德育成為有效德育。這三道防線:一是學校、家庭、社會聯動機制,形成第一道防線;二是學校內的各部門、班主任、科任教師要形成整體,有機配合,形成第二道防線;三是開拓新載體、尋找新途徑、創造新方法,提高針對性和可接受性,形成第三道防線。

4、建立家庭、社群與學校的學生聯絡卡,定期相互反饋學生的德育表現情況。

5、組織社會調查,「開展美德伴我行」活動,參與法制宣傳、交通安全宣傳、講科學破迷信宣傳、學知識反賭博宣傳等活動。

6、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學生成為「自律、自理、自立、自學、自強」的一代新人。

(三)總結評比階段: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各種資料,並彙編成冊。

2、撰寫課題的結題報告,申請結題。

3、教師的研究**和案例評選。

4、舉辦課題研究的成果展覽。

七、成果形式

1、撰寫高質量的研究報告。

2、《加強德育實效性研究》**集錦。

3、編寫德育校本課程。

八、保障措施

(1)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和實驗小組

(2)領導小組,把握實驗的程序、方向和效果。重點抓好五落實:實驗師資、實驗研究活動、實驗經費、實驗工作管理、實驗工作總結。

(3)實驗小組集中精力實行抓點實驗,跟蹤督導,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方案,確保實驗順利進行。

(4)開展好實驗教師工作考核、年度專題研討活動,為實驗研究營造氛圍,排除後顧之憂。

小學德育實效性教學的理念與方法

作者 肖豔明 新教育時代 教師版 2016年第03期 摘要 小學階段是學生思想觀念與學習方式的養成階段,包括對人生的認知,思想道德修養和良好的思維行為習慣,基本上都是在小學階段形成的,因此,要加強小學學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要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開展德育教學,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在思想品德...

如何加強初中德育的實效性

作者 榮興 新課程 中學 2013年第08期 摘要 思想品德這一門學科,除了傳授學生文化知識和提高學生文化認知能力,更重要的是發揮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和走進學生的心裡,啟迪學生的心靈。為了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世界觀 價值觀,也為了讓學生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增強其社會責任感,更重要的是為了以德育...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

作者 宋德永 文教資料 2014年第18期 摘要 在大力推進課程改革 實施新課程標準的今天,有必要對農村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進行論證,以此作為改變現狀的依據。本文從明確工作內涵 改變評價方式 校內外教育結合 加強家校聯絡 營造良好氛圍五個方面作了敘述。關鍵詞 農村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提高 德育是教育者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