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課題結題報告

2021-07-03 15:30:02 字數 4884 閱讀 9923

小學數學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

課題結題報告

小學數學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課題組

課題名稱: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

課題類別: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一般資助)

課題編號:xjk06bjj006

主持人:黃澤成湖南教科院小學數學教研員、課程與教學論碩士、中學高階教師、全國優秀教師。

主要研究者:姚紅梅、柯妍、周明惠、謝巨集斌、黃麗君、譚潔、謝秀雲、周銘芳、蔣波、黃霞輝、

楊宗軍、許智瓊、陳凱兵。

一、問題的提出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數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最基礎的核心學科和通識應用技術,它在處理資料和做出科學決策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數學教育對於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良好的人文素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素養已經成為當代公民科學文化素質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

然而,由於教師的觀念缺乏應有的轉變,使得不少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在內容和形式上並沒有太多的變化,大多數教師卻仍然保留著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因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視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為主要任務,並且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較為明確的可操作程式,教師無需其它的教學資源,只要有一本教材、一本教參和一支粉筆就可以進入「規範的課堂教學」,依樣操作。

新課程要求數學教學必須以人為本, 提倡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學習必需的數學」。

新課程要求我們必須加強教師培訓,改變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切實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從傳統的以教科書為中心的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基於教學資源的教學。

2.2023年6月,課題組對我省城市和農村的15所學校開展了「學校教學資源現狀」的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大多數的數學教師手中只有《教學指導參考用書》、《教學案例設計》、《基礎訓練》三本書,一般沒有其它的教學資源可以利用,教學資源嚴重缺乏。

建國以來,到本次新課程改革前的50多年時間裡,由於採用集中統一的國家課程開發的方式,把教材當作唯一的教學資源,長期以來在教學資源的開發主體、利用實施、內容發展均較為落後。

從教學資源的開發主體看,主要依靠少數學科專家和教研員,並沒有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性;從教學資源利用實施來看,僅僅將教學侷限於教室的課堂上,除了教參和教材之外,基本上再沒有什麼可資借鑑的東西;從教學資源的內容看,往往只偏重於學科知識的習題、複習資料與考試內容的開發,忽視教學的背景故事、數學文化,現實生活中的知識、綜合實踐活動與遊戲等。

全國統一共用一套教材的模式,導致了廣大的中小學校對教學資源開發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使學校的教學資源開發長期處於缺位狀態。這使得大量的現實生活中有意義的教學資源沒有被納入課程教學內容範疇。特別是受到「小學公升初中」擇校和中考、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使得廣大的小學教師更是把教學資源主要定位於與教科書配套的同步練習、試卷、強化訓練等輔導資料上,造成教學資源的**單一,不利於國家、地方、學校**課程的落實,不利於全面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

開展對教學資源的研究,可以改變對教學資源的重新定位,能使我們在理論**和實踐行動上方向更加清晰明確。它必然會改變我們對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認識態度,走出對課程教材的僵化的思維觀念的定勢。而教學資源觀的轉變,也一定會使課程由窄變寬,由靜變動;使課程不再只是學科知識的總和,而是學科知識、兒童本身以及社會生活的有機整合。

(二)課題的由來

1. 開發教學資源的必要性認識源於調研。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課題主持人曾多次參與全省素質教育調研、督導評估檢查、課改實驗區調研、教育實驗學校檢查等。對全省各地城市、縣鎮、鄉村各級小學的基本情況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

雖然最近幾年各地的辦學條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並且各地還湧現了一些辦學條件相當不錯,甚至堪稱一流的學校,然而總體上來講,全省各地「教育經費嚴重不足,教師培訓基本沒有,教學資源嚴重缺乏」的現狀基本沒有改變。雖然城裡的教師培訓搞得熱火朝天,但絕大多數鄉鎮學校、農村小學的教師培訓經費長期幾乎是「0」運轉,農村學校90%以上的教師基本沒有參加過什麼培訓,一般只參加由鄉鎮自行組織的每學期開學前兩三天的教材分析罷了。

雖然迫於課改的壓力,市縣一級也搞過一些新課程改革通識培訓,但一般只是挑選學校裡的少數骨幹教師參加學習(通常每校只有一人參加培訓,並且只有1-2天),然後由這些骨幹教師回到學校對全校老師上課。所以這樣的培訓多數是有名無實,做做形式、走走過場而已,遠談不上到位的課程改革培訓。

沒有實實在在的系統的學習培訓,老師就不能建立新的教學理念;沒有充足的教學資源,教學的「原材料」有限,就難於保證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就難於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本課題研究基於以下兩點理由:

(1)基於校本培訓,提高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研究水平;

(2)「用最少的錢,做最好的事」,為數學教師開發方便、快捷、適用的數學課堂教學資源,改善教師教學資源短缺的現狀。

2.開發課程資源這個課題首先是由《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是基於中國「統編」教材格局與國外資訊化多元化教材格局的比較研究,從課程人本化理論匯出的。然後在新的課程標準發出倡導:

「廣大教師都應因地制宜,有意識,有目的地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從課程資源到教學資源提法的改變,標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及校本課程的融合。

3.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已清醒地認識到要保證新課程的成功實施,要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就必須有充足的教育資源為前提。要全面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數學教育,就必須整合數學課程內容,優化教學方法,開發出更多的與數學教學緊密聯絡的,能夠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本身包含著教師大量的決策過程,而這個決策過程更是以一定的教學資源為支撐。研究表明,開發出豐富的教學資源,對於實施新課程,深化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充足而富有個性的教學資源可以優化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從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形成「**式」的學習方式。

當今社會計算機、多**、網際網路等資訊科技迅速發展,很多城鎮學校都把它作為數學課程與教學的重要資源加以開發與利用。然而,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全國70%小學在農村,70%教師也在農村,他們是教師隊伍的主體,由於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使得教育資源極度缺乏,加上遠離城鎮,資訊閉塞,使得觀念落後,知識老化,教法陳舊。這種狀況如果不加以改變,就很難適應新課程的實施。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教師面臨的課程教學內容不會減少,而會不斷增長。我們必須尋求現代社會的最新資訊與課堂教學方式的最佳整合點,開發出一套完整的優質的數學教學資源,幫助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二、課題研究的國內外綜述

(一)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的研究

「課程資源的建設必須納入課程改革計畫。各級各類學校必須積極開發並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充分發揮並廣泛利用校外各社會資源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積極利用並開發資訊課程資源。」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的要求。

這一要求的提出,為我們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提供了法理依據和政策支援。然而,由於課程改革執行時間較短,使得對於諸如「課程資源」等這些基本概念的界定尚不明朗,還存在很多爭議。對於課程資源開發的原則、方法與途徑以及重要觀念等,都還才剛剛開始**。

例如中國第一部《課程學》(廖哲勳著 1990 華中師大)中尚無課程資源用詞,相近的用詞為「材料」「基本文化」「條件」,但在華中師大孫綿濤、劉衛華的《教學計畫》(1992 武漢工業大學)出現「教育資源」用詞,「教育資源包括教育所用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其人力包括教師的專業知識條件,物力包括設施裝置條件,財力包括經費條件,而時間、空間是任何物質存在的必要條件,當然也是課程內容持續排列的教學必備條件。該書指出「教育計畫的主要目的是進行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

這種思想可以追溯到美國泰勒的名著《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黃炳煌譯**70年台北)泰勒在「學校應該追求哪些教育目標」中提出「從研究當代校外生活當中尋找教育目標」,他引用斯賓塞(herbert spencer)《何種知識最有價值》的一些價值觀後,又引用了美國維吉尼亞州課程的「校外生活」分類:①生命的維護與儲存;②自然資源;③物品與勞務、生產與分配;④消費;⑤物品及人員的溝通與運輸;⑥休閒;⑦審美的衝動;⑧宗教的衝動;⑨教育;⑩自由的延伸;11)個人的統合;12)試探或探險等。泰勒稱這些「基本文化」時大量使用的是「資料」一詞,只有在較大類的基本文化用詞時才使用「資源」這一詞條,如:

動植物資源、自然資源等。但他指出:「愈來愈多的美國南方社群學校,以分析社群現實問題的需要而編制課程。

他們尤其注意當地天然資源的最佳利用,以及對於社群當地人力資源的發展。」然而,泰勒也沒有使用「課程資源」一詞。

儘管如此,國內一些大學的專家學者,仍然十分積極地投入到這一領域的探索之中,而尤為典型的代表性人物有:

(1)華東師大的吳剛平教授,是近幾年來研究中小學課程開發問題的頂級專家。他參與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的編寫,提出「課程資源」概念框架,並明確定義:「廣義的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

」狹義的僅指「形成課程的直接因素。」課程改革中資源的使用,是指形成課程因素**與直接必要的課程實施條件……課程資源分成素材性資源與條件性資源兩類。譬如教育目標,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屬於素材性課程資源。

條件性課程資源指決定課程實施範圍水平的。如:人力、物力、場地、媒介、裝置設施和環境,人們對課程的認識等。

但二者互相包容,如圖書館、實驗室、環境等。

吳剛平教授從2023年開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小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組織全國各地部分省市級教研員和30多所中小學,重點對中小學校課程資源的基本框架、建立課程資源的協調與共享機制、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的方法與途徑、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的教師隊伍建設等問題開展了為期四年的研究。並於2023年10月,分別出版了小學、初中、高中《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實踐智慧型》三本專著。

(2)西北師大的範兆雄教授,他是國內最先研究課程資源的學者之一。他以課程資源構成要素入手分析國家、地方、校本課程資源的建設問題。並於2023年12月出版了研究成果《課程資源概論》專著,該書比較全面系統地論述了課程資源的理論建設,以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策略問題。

(3)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的張廷凱研究員,承擔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小學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研究與實驗」,組織了北京、上海、湖南等十幾個省市的教研員參與研究,於2023年2月出版了研究成果專著《校本課程開發指南》,本書比較系統地研究了課程資源開發的理念和途徑,課程資源開發的評價、課程資源開發中的教師專業發展等問題。

對野菜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嶗山野菜的產業化發展是沒有破壞或汙染的 無煙工業 是農民因地制宜 加快發展的新興產業。區委 區 應把其列入農業發展的視野,盡快制定長期性 巨集觀性的產業發展規劃,盡早的創出產業化示範點,以此推動在全區形成野菜有序利用 產業經營的新農業發展格局。二 培育龍頭企業,加快產業經營。有關社群在拓展集體經濟發...

高中數學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教學實踐

新課標下中學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的教學實踐 案例分析 1.案例背景 我校實行數學課程改革已歷時多年,其改革理念中有許多亮點,如教學理念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如關於學習方式,倡導自主探索 動手實踐 合作交流 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 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芻議家庭科學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家庭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之一,蘊含著無限的科學教育資源,家庭參與幼兒園的科學教育對幼兒有良好而持久的影響,家長直接參與必將大大提高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豐富幼兒園科學教育內容,並能為幼兒園提供多種支援和服務。那麼如何充分開發和利用家庭教育資源,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