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高中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課題開題報告

2021-07-03 15:27:45 字數 5113 閱讀 9877

宿豫區來龍高階中學

一、課題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近年來,從文明行為習慣養成入手來研究高中學生德育越來越受到國內學術界的關注,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門對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倍加重視,我校的《農村高中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研究》的課題研究被正式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和諧德育研究與實驗》子課題、宿遷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德育專項課題。

我校十分重視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的養成教育,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學校以《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來龍高階中學學生禮儀規範》和《來龍高階中學學生在校一日常規》等行為習慣培養教材,以養成教育為主狠抓學生行為規範練習,開展文明班級評選為主線來強化德育治理。開展文明卫生禮儀行為教育,講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開展「文明在我腳下」、「文明在我手上」、「文明在我口中」活動。幾年的實踐,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已基本形成良好行為習慣。

我校逐步走出一條以養成教育夯實學校德育,進而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之路。

(二)、研究的意義:

1、禮儀是優良傳統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相貌的美高於光澤的美,而優雅合適的動作美又高於相貌美,這是美的精華。」學習禮儀使自己懂得尊重,懂得與人溝通、懂得塑造自己的形象。

人的形象是通過人的言行所表現出來的品格形象、 人格形象及個人外表形象組成。它是學校形象和學校品牌的基石。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

禮儀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到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忽視了傳統禮儀文化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社會、學校對禮儀文化教育不夠重視,許多不文明的行為有增無減。

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更有必要立足於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華,使傳統禮儀文化古為今用,重建現代文明禮儀。這對於提公升個人修養,協調和諧人際關係,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深遠意義。

2、學校、社會需要禮儀

目前,在校的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追求分數,養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棄。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的確立,內在素質、外在素養的好壞,將直接關係到人在社會中的發展和成功,加強文明行為養成教育既是我們弘揚傳統美德的需要,也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必然。

我校是一所農村高中,學生大部分基礎薄弱,思想上進取心不強,學生文明禮儀習慣差。有不少屬於留守學生,基本上是由祖父母監管,這些學生的家庭教育存在嚴重的問題,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難度,家長知識水平不高,沒有時間、沒有方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這些孩子在行為習慣,文明語言方面做得很不夠。結合學校實際,我們把文明禮儀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切入口,積極進行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我們在對部分教師、家長、學生問卷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從教師、家長、學生的需求出發,繼續以學校禮儀教育為突破口,建立德育特色學校,遵循教育教學的發展規律,緊緊抓住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戰略機遇,以求真務實的態度、不斷內化學校的自身內涵和品味,進一步促進我校的快速、協調、特色化發展。因此對農村高中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使他們在身心體驗的過程中,增強禮儀修養,形成學生良好的禮儀和行為意識是社會的需要,明天的呼喚。

二、課題的界定:

(一)文明禮儀

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是乙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而文明素養則是一種內隱的,較穩定的心理品質。我們認為對高中生進行禮儀教育,就是讓高中生了解禮儀知識,養成禮儀行為,是培育其文明素養的乙個載體。

禮儀是文明素養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但對於農村高中學生來說,文明素養的培育,應先從禮儀教育開始。

(二)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物件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讀書館、閱覽室)、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範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

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強道德實踐,文明禮儀約束,養成注重禮儀、舉止文明的好習慣,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三)農村高中學生文明禮儀行為養成

指農村高中學生在為人、處事、學習和儀表衛生等方面良好習慣養成的研究。將如何為人、處事、學習和儀表衛生具體化一系列習慣,並通過他們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實踐來進行培養。

三、研究內容:

培養學生基本文明禮儀的良好行為習慣,主要包括良好的為人基本習慣、處事基本習慣、學習基本習慣,衛生基本習慣、語言表達習慣等,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發展。在為人方面,課題強調的核心理念是「培養愛心」,體現為「有真愛,負責任,明禮誠信和樂觀豁達」。在處事方面,課題強調的核心理念是「規則意識」,體現為「遵守規則,做事有計畫,善於合作,毅力堅強,求新求異,追求效益」。

在學習方面,課題強調的核心理念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體現為「基礎紮實,把握資訊,學用結合,善於思考,科學用腦」。禮儀方面,課題強調穿著整潔得體、說話語言文明。這些良好習慣都需要在中學生日常行為中培養。

四、課題的研究目標與原則

(一)、課題的研究的目標

1、確立適合農村高中的文明禮儀教育目標和養成教育的具體內容。

2、促使學生了解基本的禮節常識,養成在各種場合能做到文明禮儀的習慣。

3、探索適合農村高中實際的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有效途徑,切實提高學校文明禮儀教育的效果。

4、通過課題研究,使學生的禮儀風貌得到改善,促進講文明、懂禮貌的校園氛圍進一步地形成。

(二)課題的研究原則

1、科學性原則:文明禮儀教育是道德習慣教育。應根據教育學與心理學原理作為實踐的理論依據。在要求上要農村高中學生的地域特點、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

2、實踐性原則:文明禮儀教育要讓學生在具體行為實踐中提高學生認識水平,而不是只憑空洞的說教。

3、點面結合的原則:以實驗班為抓手,著眼於全校。要在全校性的範圍內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以促進實驗班研究,同時及時讓實驗班做法推廣到全校,以達到共同進步。

4、一致性原則:教育者注意言行一致,老師家長做法要求一致,以增強其實效性。

5、滲透性原則: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過各學科、多角度、多渠道地進行滲透教育。

五、課題研究的物件和方法

(一)研究的物件

研究物件為來龍高中高

一、高二和高三全體學生。

(二)研究方法

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本課題,具體的操作措施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之於個案調查法、問卷調查法、文獻研究法等。

1、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式行動研究法。研究過程中,邊實踐、邊反思,不斷修正研究方案,改進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實效。

2、個案調查:通過收集相關典型個案,對本課題有關的相關人物進行訪談,從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歸納總結研究過程中的得失。這一研究方法具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易形成有效經驗。

3、調查研究法:從課題立項之前到研究的各個階段,分別用問卷、訪談等形式進行不同內容的調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通過問卷的設計、發放、收集、整理、統計及分析實現本課題所要研究的內容。

問卷設計主要有學生問卷調查、教師問卷調查、家長問卷調查。

4、文獻研究法:查閱文字資料及相關教育資訊網,蒐集資料,進行先期的文獻研究,分析研究的時代背景,構建研究的理論框架,為課題實施奠定基礎。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將加強研究者理論學習的組織和考核工作。

5、經驗總結法:由具體經驗總結,上公升到科學經驗總結,提高經驗研究水平。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1、禮儀習慣;

2、學習習慣;

3、生活習慣;

4、節儉習慣:

5、遵守公共秩序、交通規則、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

七、課程的實施策略

(一)以校本課程開發為契機,單獨開設禮儀課程

根據禮儀規範的內涵,通過「個人禮儀」、「校園禮儀」、「公共禮儀」、「家庭禮儀」、「社交禮儀」幾個方面根據不同年級分別開設校本課程,並將課程納入學校校本課程體系,每班每週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教學活動。教師通過課堂主陣地,有計畫地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文明禮儀教育,使學生精通禮儀知識,引導他們親身體驗,在實踐中達成知行統一,最終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昇華,整體上讓學生的文明禮儀風範得到提高。

(二)將禮儀教學滲透到各學科之中

各科教學之中滲透文明禮儀的知識,切合時機地進行文明行為禮儀的引導與教育。充分挖潛教材中的禮儀教育因素,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利用課堂教學的資源,引導學生同伴合作時須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

(三)在課外實踐中檢驗教學效果

1、實踐調查:走訪服務性強的單位,學習有關禮儀知識。

2、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了解相關的文明禮儀,禮儀小知識、禮儀格言等內容,提高學生對中華傳統禮儀的認識。

3、角色體驗: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社會角色的富有特徵的工作生活,感受不同角色的禮儀規範。

4、專題競賽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實踐,鍛鍊能力,實現知行統一。

八、課題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預計在2023年7月份完成。

第一階段,從2023年5月到2023年9月,課題論證階段。

學校專門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組織學習和諧德育和文明禮儀理論,**研究方案,進行分工協作,著手實踐。

第二階段,從2023年10月至2023年5月,展開研究階段。

以學期為單元,進行專項研究實踐。具體實施活動如下,(一)文明禮儀常識普及活動(1)學校每學期舉行的「文明禮貌月」活動,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教育活動。(2)全體師生共同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認真利用《文明禮儀讀本》並結合學校日常養成教育進行授課、學習,還要組織學生**青少年文明禮儀影視教材。(3)大力倡導禮儀風、文明風,爭做文明學生,讓「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請原諒、別客氣」等文明用語成了校園裡最流行的言語。(4)用好體態語言方面,對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禮讓等進行練習。

(二)文明禮儀宣傳活動(1)宣傳櫥窗、廣播站、班級黑板報、宣傳欄等宣傳渠道,以「文明禮儀」為主題,宣傳開展文明禮儀普及活動的目的、意義和文明禮儀常識,並根據各階段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宣傳計畫安排表,讓文明禮儀教育深入人心。(2)開展文明禮儀普及教育班會。(三)文明禮儀體驗教育活動(1)我身邊的不文明行為調查活動根據所學的文明禮儀知識設計製作活動調查表,選擇自己身邊的家人、親戚、朋友、同學為調查物件,進行調查。

對調查的結果進行收集、整理,並對收集和整理的結果進行分析,作出調查報告,將調查反饋給身邊的被調查者,提醒他們要注意文明禮儀行為。(2)我和家長一起學禮儀。(3)開展「講文明、懂禮貌」--爭當「文明禮儀之星」活動。

(4)學生制定文明禮儀學習學習計畫。(5)「文明禮儀」主題聯歡晚會。(四)文明禮儀競賽活動。

以上內容具體時間安排有待第一階段研究制定。

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總結

計算機一年級 4 班 為了傳承中華名族的優良傳統,學習文明禮儀知識,遵守文明禮儀規範,實現建立和諧校園,把學生培養成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科學素質與人文素養 四位一體 的現代化學子,我班積極響應學校號召,開展了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主題活動,現將我班活動教育情況總結如下 一 開展集...

農村初中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初探

作者 賈宗興 甘肅教育 2018年第06期 關鍵詞 農村 初中生 文明禮儀 養成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 0463 2018 06 0026 01 文明程度既是衡量乙個人的重要標尺,也是衡量乙個國家教育效果的重要標尺,因而在全面提公升人們道德素質的背景下,做...

實驗中學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活動方案

一 組織機構 1領導小組 2宣傳小組 3檢查小組 二 日常管理加強文明禮儀教育 1組織學習守則規範,並組織測試。2組織學習學校禮儀 家庭禮儀。3學習 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讀本 4平時文明禮儀檢查並及時記錄通報 5制定特殊不文明行為處理辦法 三 通過活動進行文明禮儀教育 1根據平時檢查,進行文明禮儀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