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生文明禮儀在班級中養成教育研究報告

2022-10-22 17:39:03 字數 4707 閱讀 6096

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結題報告

一六五團中學

《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研究》系一六五團中學2009-2023年度專項課題。該課題自2023年開題至今,研究歷時三年,經過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努力實踐與研究,在大量活動開展的背景下,我校學生的文明禮儀程度達到了預期研究目的,完成了本課題的研究任務。現作結題報告如下:

一、課題的提出

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特別指出:「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文明習慣養成教育」。《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

「要重視……對少先隊員還要注意進行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實施素質教育,文明行為的教育應該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質教育內容之一。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僅是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大事,也是關係到國家與民族命運的大事。讓學生接受文明交際禮儀的啟蒙教育,全面系統地養成文明禮儀風範,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學會關心他人,懂得自愛、他愛,提高共處、生存的能力,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現在國內外對孩子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有著不同程度的研究,但主要是廣泛的對學校、家庭、社會的文明規範的一種研究,而在小學生在班級中,如何利用班級的主陣地對學生在學習、生活、衛生、道德、文明禮貌等方面的文明禮儀進行系統的研究還處於薄弱的領地,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家長多數文化水平較低,道德修養也不盡人意。在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文明禮儀教育相對薄弱。從而導致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

例如,在課堂上,總有學生會插嘴;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課間常有學盛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學生大多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心日子,惟我獨尊,自我中心,在家中缺少禮教,對長輩不夠尊重,使性子,有的甚至和父母頂嘴,對父母出言不遜,對爺爺奶奶更是有恃無恐。還表現為語言不文明、不講衛生、不守紀律……學生的文明禮儀修養與現代文明社會的要求存在著嚴重的脫節現象。加上我縣文明禮儀進課堂活動已在我縣的良好效果,國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視,為進一步推進我校「文明禮儀進課堂」和學校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營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圍,所以我校課題組經過集體的研究,決定選題為《農村小學生文明禮儀班級養成教育研究》。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文明禮儀是指學生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和交往規範。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是通過學校課堂這個主陣地的教育,是讓學生親身感知、實踐,逐步培養學生文明的言行舉止和良好的個人道德修養,使他們進行友好和諧的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

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是使受教育者的行為符合現代文明社會的公共生活準則,克服無知、粗野、愚昧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養成文明行為習慣的教育;是關懷一生的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乙個基礎性層面。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

課題研究的目標

1、要體現時代要求教育特色,通過研究和實踐,探索一套適合我校實際情況的「文明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對策,以指導本校的工作。

2、通過研究和實踐,使學生通過真實的感受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通過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規範,並在實踐中培養道德能力,最後形成並表現為良好的行為習慣。

3、通過研究和實踐,提公升教師德育工作水平,進一步推動學校德育工作。

研究的內容(或子課題設計)與重點

本課題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的研究,使學生良好班級文明禮儀行為得以養成。

1.農村小學生班級文明禮儀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2、文明禮儀教育融入學生一日生活環節中的研究

3、文明禮儀教育融入課程學習中的研究

4、文明禮儀教育過程中家校教育的互動和一致性的研究

5、班級文明禮儀行為養成的成因及對策個案研究

四、研究的物件及範圍

本課題我們以全體學生為研究物件,通過調查分析,綜合考慮學生的平時表現,包括學生的品德、行為習慣、文化成績等不同層次,結合學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環境、家長情況,確立農村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研究的方法與策略。

五、研究的思路、方法與過程

課題研究的思路:

本課題將採用實踐——分析——總結——重構——實踐這一研究思路,在教學實踐中邊思考、邊分析、邊總結、邊調整,把「文明禮儀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這一教育觀念滲透在教育教學中,提公升教師德育工作水平,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使少年兒童通過真實的感受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通過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規範,並在實踐中培養道德能力,最後形成並表現為良好的行為習慣。

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採用此方法比較準確地了解同類課題的研究現狀和有關研究資料,確定本課題研究的方向。

2、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了解目前小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現狀及在研究的各研究階段出現的交往行為變化情況,為了解各階段研究,調整研究工作提供依據。

3、行動研究法:我們將主要運用行動研究法尋找提高學生禮儀素養,促進學生現代文明意識的途徑、方法、措施,邊學習、邊實踐、邊探索、邊總結,使理論與實踐、成果與應用有機結合起來。

4、個案研究法:要對每個班級中小學生文明禮儀行為偏常的小學生的社會條件、教育與家庭的影響、活動情況及在這些因素影響下的小學生行為表現進行有目的、有計畫、全面觀察了解,建立交往合作行為偏常小學生的個人檔案,做好詳盡的記錄,以有利於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找出交往合作行為變化發展的規律。

5、經驗總結法:在廣泛實踐積累的基礎下,運用相關的理論和科學研究方法,按階段進行課題研究回顧、整理分析,總結出具有一定指導意義和推廣價值的課題成果。

課題研究的過程:

六、操作過程和具體措施

(一)、農村小生文明禮儀現狀調查研究

1、調查過程與內容

在實施文明禮儀、行為習慣課題研究之前。課題組展開了學生文明禮儀現狀調查,採取調查法。從學生文明用語、行為習慣、生活習慣、與長輩、同學交往等方面分層次分類調查農村學生文明禮儀、文明習慣,力求客觀公正全面。

我們對學校3-6年級部分學生分發了問卷調查表。調查內容分為個人禮儀、公共禮儀、學校禮儀、日常禮儀四個部分,從調查中也發現,農村學生文明素質整體上與城鎮學生相比偏低,有相當一大部分農村小生本身具有許多不文明行為習慣。造成農村學生不文明行為的產生原因很多,具體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農村家庭環境、家長文化層次影響。農村學校地處農村,由於經濟的發展,優秀生源的流失,而今學校大部分的學生來自於農村家庭,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缺乏文明禮儀教育,導致道德普遍滑坡現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家庭影響很大,來自農村家庭的學生由於家長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文明程度不高,就決定了學生接受家庭的基礎文明教育和訓練層次較低,內容也是不全面的,因此導致學生文明意識的下降。

(2)、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在市場經濟多元素相互競爭的背景下,一些傳統的思想觀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戰,倫理、道德領域出現了某些紊亂和迷茫,社會上存在的各種不道德的、不文明的、有失禮儀的現象無不對正處於各種觀念初步形成期的小學生帶來消極影響。如一些小學生抱怨在公車上主動讓座,常被另眼相看,因此,即使讓座,也要看人,要麼就不讓。

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影響小學生禮儀修養的積極性。

(3)、學校思想教育和文明行為培養的欠缺。國家雖然早就推行了素質教育,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學生家長和老師都把評定乙個好學生的標準放在學習的成績上,在片面追求公升學率尚未得到徹底改變的大背景下,中小學的教育主要面向的是如何提高學生的應試水平和公升學率。學生們課餘時間基本上都用在書本知識的學習上,與他人、社會缺乏必要的、充分的認識、交往和接觸,所以禮儀修養的不足難以在現實中及時得到檢驗和引導。

學校沒有真正去解決學生思想意識中深層次的問題,再加上一直以來學校把不文明行為存在的原因過分地歸結在學生生源素質低等主觀原因上,沒有很好地進行教育引導和教育管理,沒有把教育和管理很好地結合起來,久而久之,導致學生認為講文明都只是講講而已。

(二)、我們根據調查報告形成的問題對課題進行梳理;形成相應的子課題(與前面內容相同略),並通過行動研究法、活動研究、個案研究相結合,多渠道、多側面進行研究:

1、加強農村小生文明禮儀內容認識

宣傳鼓動學生對文明禮儀重要性的認識尤其重要,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教育讀本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如:留守兒童集體生日聚會、感恩教育、課外活動興趣小組、青春期知識講座、親情互動、講經典禮儀故事比賽、演講比賽、文明禮儀知識搶答賽、文明禮儀主題班會等途徑,讓學生參與、談體會等,加深學生對文明禮儀的認識。

2、全面加強農村小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養成訓練

基於學生對已有的習慣行為經驗和知識,學校運用必要的教育手段,讓學生意識、有目的養成文明行為習慣,向學生提出習慣形成的要求,強化農村學生的認識。這一環節是訓練的關鍵,內容豐富,結合學校已進行的「文明禮儀伴我行」活動,對學生加強傳統優良美德的薰陶。

在構建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時,提公升全校師生文化品位,把學生的學習、教師的工作與「團結友愛、文明和諧」校訓有機滲透,展開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鮮明、**並茂、富有教育性、趣味性的校園文化文明禮儀教育活動,不斷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

首先我校創設良好校園環境。結合人文校園和綠色校園的建設,把有關的禮儀教育內容的誓言、警句做成禮儀展板、專欄張貼在校園裡,從而淨化美化文明校園,使學生一入校園,就能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禮儀氛圍。

其次分子課題、分階段實施,主要措施有:在「農村小學生一日生活環節中的研究」等子課題中,該課題通過對進校禮儀、離校禮儀、課堂禮儀、用餐禮儀、公升旗禮儀、集會禮儀、就寢禮儀等等,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階段制定出不同的禮儀標準,並經過相應的制度考核來完成檢驗。

(三)踐行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檢驗學生文明行為的形成

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學生自動地將行為規範表現為外在的行為。行為規範的「內化到外化」是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是否真正形成的標誌。外化行為直接與行為規範相對應。

這一階段需開展一系列體驗教育,踐行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檢驗學生文明行為的形成。主要內容如下:

傳統節日教育活動,比如每年的六一兒童節,三八節,國慶節,元旦節,母親節,教師節,我們都要舉行相應的活動,讓留守兒童在活動中踐行文明。

小學生文明禮儀用語

親愛的同學們,歡迎收聽校園廣播。今天我們要來說一說作為一名小學生,應該掌握哪些文明禮貌用語。小學生文明禮儀用語如下 與人相見說 您好 問人姓氏說 貴姓 問人住址說 府上 仰慕已久說 久仰 長期未見說 久違 求人幫忙說 勞駕 向人詢問說 請問 請人協助說 費心 請人解答說 請教 求人辦事說 拜託 麻煩...

小學生文明禮儀用語

禮儀童謠 儀表禮儀鄰里禮儀 扣繫好帽戴正輕輕走不吵鬧 衣著潔手臉淨樓上弟弟在睡覺 端正坐健行步樓下爺爺在看報 懂禮貌能謙虛好少年懂禮貌 儀表美展新風多想別人不打擾 家庭禮儀形體禮儀 爸爸媽媽回到家站如松坐如鐘 工作一天辛苦啦優美大方又穩重 我給媽媽倒杯茶走起路輕如風 我給爸爸捶捶腰雙臂自然地擺動 當...

小學生家庭文明禮儀

中國是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文化源遠流長。作為禮儀之邦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故事至今仍深深的教育著我們,例如歷史故事 孔融讓梨 黃香溫席 聽了這兩個小故事同學們覺得在家庭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對待父母 怎樣做好家庭文明禮儀,在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下生長起來的獨生子女,在文明禮儀方面也存在著諸多的不文明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