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課《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

2021-07-03 07:31:18 字數 4954 閱讀 8933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一首「文包詩」,文辭優美,簡潔,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家鄉的思念。 然而在教學時並不能如一般的閱讀教學,停留在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上。在小學階段,讓學生背誦古詩也許並不難,但是要求學生理解古詩字裡行間的意思,以及寫作背景就比較困難。

「文包詩」中的「文」就是用來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而隨著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後就幾乎不在出現「文包詩」這樣的題材。那麼在教學時要明確一點:「文」是為「詩」服務的,對「文」的所有理解最後都要回到「詩」中。

【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誦讀古詩, 三(2)年級學生沒上這課前基本已經會背這首詩了,但是僅僅停留在背誦和明白這是一首思鄉詩的層次上,並不能感受到詩中字裡行間融入的思鄉思親之情。 三年級孩子在初讀「文」時能大致感受到「文」和「詩」之間的聯絡,但是這種感受只是浮在表面的初步感知,只有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由文及詩,由詩入文感悟文中的思鄉思親之情。根據三(2)班學生學習水平較為整齊但上課發言、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弱於同年級其他班級的特點,本節課設計的內容緊扣「思親」二字,抓牢教學目標、教參要求的內容,指導學生會造句,會背誦,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人思鄉思親之情即可。

根據實際情況適可而止地進行拓展或不拓展。

根據教材特點和三(2)班學情,本節課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課件。

學生準備:熟讀課文、遠方親人**。

【設計思想】

一、立足語文實踐,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本課教學過程中,我希望自己在引導學生閱讀、感悟文字的過程中重點突出語文實踐在閱讀理解過程中的作用,通過讀、說、寫、演等多種有效的訓練形式,進行語文實踐,在實踐中訓練,在訓練中理解、感悟文字。

在理解文字的過程中提公升學生語文素養。

二、以生為本,讀中感悟。

中年級閱讀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教學生學會讀書,教師要想方設法引導和幫助學生實實在在地讀好課文。因此,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要充分重視學生讀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在整節課中,我設計了自由讀、齊讀、指名讀、引讀、輕聲讀、邊讀邊想等多種方式,指導全班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最後達到有感情地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從而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三、角色轉換,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假如你就是王維的兄弟,此時想對王維說什麼呢?」「你想對你思念的遠方親人說些什麼?」等開放性話題,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角色,進行角色體驗,使教材描寫的客觀世界成為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

為此,我在本節課中打算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2、以讀代**。3、自主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有關節日的知識競賽。(課件出示)

二、匯入課題,板書課題。

1、指導寫「逢、佳」,生書空,師讓學生就課題質疑。師畫問號,板書王維、重陽節

2、師: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這首詩)。課文用最膾炙人口的一句作為課題。

3、齊讀課題,找出課文圍繞課題的哪個詞來寫的。(思親)板書:思念親人

4、師過渡:為什麼王維此時思念起家鄉的親人?他思念的是誰呢?)

三、詩文對照,讀中解疑。

(一)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問題:為什麼王維思念起自己的親人?讀後討論。(因為詩人獨自一人,少小離家,離家之遠—在長安離家之久—已兩年,所以思親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 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3、指導感情朗讀第一段。你覺得離開家鄉兩年的王維心情怎樣?你離開過你的爸爸媽媽一段時間嗎?

你的心情如何呢?你能把王維此時的心情讀出來嗎?(「不知不覺已經兩年了」讀得稍緩,帶些傷感。

)齊讀。

(二)、細讀第二自然段(10分)

1、師引讀:這時,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重陽節是個怎樣的景象呢:默讀第二自然段,畫出描寫重陽節景象的句子。指名讀。邊出示句子。

2、大家知道重陽節是怎麼樣乙個節日嗎?生說(師適當補充:人們會登高、賞菊、吃重陽糕、吃團圓飯、插茱萸等)課件演示。其間配上歡快熱烈的中國民族**。

3、師:我們可以感覺到重陽節是乙個歡樂、美好、團圓的節日,難怪大家要稱重陽節這樣的節日為「佳節」了。

4、你能讀出這種熱鬧的情景嗎?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通過你們的朗讀,讓大家都彷彿沉浸在這熱鬧的「佳節」氣氛中了。

5、是啊!到了重陽節這一天人們都興高采烈的,非常高興。出示「興高采烈」

指名解釋「興高采烈」的意思。讀文中例句

出示例句:重陽節到了,小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划船(做遊戲)。

根據提示造句:

(誰)興高采烈地(做什麼)。

(誰)玩(什麼)玩得興高采烈。

指名造句。

6、但就在大家在大街感受熱鬧的節日氣氛的同時,一位少年,孤獨乙個人,站在這熱鬧的街市中,他便是15歲就離開家鄉和父母的王維。

課件出示「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自由讀,體會王維此刻的心情

7、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比進行說話

出示:在熱鬧非凡的長安街上,王維卻孤身一人,所以他——

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王維卻孤立街頭,所以他——

在家家戶戶閤家團聚之時,王維卻形單影隻,所以他——

這正是,師引讀:每逢佳節倍思親

8、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9、預設(根據時間安排):

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登高遊玩、家家戶戶、歡度節日)

用上這些詞說說詩人為什麼「倍思親」,比一比誰用的好詞多。

10、指導感情朗讀。齊讀段二(

一、二、三句讀出人們歡度佳節的熱鬧、愉快氣氛;第四句聲音放低,速度放緩,讀出王維的孤獨與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過渡:人們歡度佳節,多麼熱鬧、多麼高興,可是王維此時卻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他會想起誰?想起哪些事呢?

(三)、細讀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出示。

2、自由讀,同桌討論問題:王維想起了哪些人?哪些事?指名說。教師講述(出示)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登高時,將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消災避邪。

預設(根據時間):假如此時你就是王維的兄弟,想對遠方求學的王維說什麼呢?

3、師:其實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但書上沒有全部寫出來,而是用了乙個標點符號——省略號來表示的。王維還會想些什麼?指名說說看。

師扮演王維引導學生說:

我不由得想起了每逢重陽節——母親要給我們做香甜可口的桂花糕

每逢重陽節——兄弟們要給爺爺奶奶送壽桃

每逢重陽節——小夥伴們要結伴出去賞菊、遊玩

王維還想到,師引讀: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這就是:師引讀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齊讀第三段

(四)、細讀第四自然段

1、此時王維想起了很多人、很多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可用書上的哪個詞表達?(板書:思緒萬千)他提起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2、文詩對照,引導後或小組討論後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3、出示古詩,配上樂曲,讓學生扮演詩人誦讀古詩。

師小結:以後,人們離開家鄉,漂流在外地,每逢節日總會特別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時,便會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啊。這首詩成為了千古絕唱,而這句話便成為萬千遊子口中的千古絕句。

4、其實,據老師所知,有很多同學的親人都不在自己身邊,你想他們嗎?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以課前採訪的三(2)班王政莛、常文星小朋友為例(出示**)引導學生拿出帶來的遠方親人**練習說話。

指名說。

5、你們願意把這首詩送給遠方的親人,古箏**起,課件出示古詩,全班齊讀。

四、拓展詩句,感情昇華。

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何止王維一人啊!

課件出示:

看,思念,在李白筆下,就是那: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思念,在張籍的眼中,又是那: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思念,在王安石的筆下,又是那: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思念,在蘇軾的筆下,又是那: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生齊讀詩句。

思念,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那麼,它在我們同學的眼中又是什麼呢?好好醞釀醞釀,給你最想念的親人寫下你最想說的話吧!

五、解疑質疑。

本節課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師擦去黑板上問號。你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嗎?下節課我們共同**。

六、布置作業。

1、用「興高采烈」書面造句,寫到本子上。

2、結合課文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

選做題:給你最想念的遠方親人寫下你最想說的話。

板書設計:

23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重陽節思念親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異鄉異客思緒萬千

課後反思:

《每逢佳節倍思親》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它採用 「文包詩」的形式,以敘述故事來再現《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千古名詩的創作情景。文章由兩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通過乙個通俗易懂的故事,簡要介紹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寫作的背景和緣由,明白如話的語句,貼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距離,為學生理解詩句、感悟情境、體驗情感,作好了鋪墊。第二部分則是王維真情流露而寫下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股濃濃的親情溢於紙表。「文包詩」是蘇教版教材的乙個創舉,詩中有文,文中藏詩,詩文渾然一體,別具一格,是一種古詩教學的新課型。

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質疑、解疑的學習活動,我努力從文與詩的融合上著眼,學文,以詩為線索,學詩,以文為參照,將詩文有效結合,在感悟古詩的時候,不僅僅停留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是還體會了詩句背後的情味和意蘊,同時通過誦讀文字和詩句,理解並體會詩人王維的思鄉情感,使學生展開與文字的對話,將思維的觸角深入文字,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後的那份情、那顆心、那種味。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 整體感知,複習匯入。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3課,課件1 生讀課題。讀了題目我們知道,這句話來自唐朝大詩人王維寫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詩作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課件3 古詩 生齊讀 2.這堂課就讓我們借助 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篇美文,共同走進遙遠的唐代,走進少年王維的心靈,去感受他的詩情詩意。二...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unit3 at the zoolet s learn let s do let s spell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物件 三年級執教者 晏煥芝一 教材內容分析 let s learn部分繼續以教師代學生參觀動物園作為語境呈現要學習的四個形容詞。let sdo內容比較簡單,主要重複了四個描述性...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介紹更多的英文姓名,並且區分出姓和名 2 學習英語中姓名 name full name 姓 family name last name 和名 given name first name 的用法 3 通過用英語說出自己的 號碼的任務,學習數字0 9 4 製作身份證,以綜合運用所學的姓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