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的幾點做法a

2021-03-22 21:39:08 字數 3317 閱讀 8530

慈溪實驗高階中學許娜芳

《莊子•天地篇》裡有一則著名的寓言:

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契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這個寓言故事中的「玄珠」,象徵「道」、「真」;「知」象徵「思慮」、「理智」;「離朱」,是黃帝時傳說視力最好的人,象徵「視覺」;「契詬」象徵「言辯」;「象罔」則是指有形和無形、虛和實的結合。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用任何一種片面的求索方式都不足以讓人獲得對「道」「真」的把握。由此來看語文教學,任何一種精美的教學方法或許都不足以使學生長久留下深刻的影響。

長久以來,作文教學不僅捆擾了學生寫作,一旦上作文課,很多學生頓感巧婦難為無公尺之炊。一篇在兩節課內應該完成的作文,往往花大半節課培養所謂的靈感,花半個小時查詢資料,翻看優秀作文,所剩無幾的時間,索性把作文延遲到課外。但作文一旦停手,往往再拿起筆去寫就需要很大的決心和毅力。

有些學生雖然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文,但純粹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寫作,滿紙「偽化的情感」,一套空話連篇的「文字泡沫」,一番無病呻吟的「淺吟低唱」,一副老氣橫秋的「莊肅嚴正」,全然沒有高中學生應該有的朝氣與純真,口必出「李白」「屈原」,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再也聽不到自我的聲音,再也感受不到真我的心靈;同樣,作為教育者的我們,也無從著手,有的老師寧可讓學生多做幾張練習,也不願多上一節作文課,有的老師在作文課之前臨時抱佛腳,對作文教學缺乏乙個系統而又明確的計畫步驟。為何會如此?**原因,是作文教與學的脫節。

如今,倡導的新課程理念對作文教學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角色、觀念、行為等方面都在發生著變化。教師從知識權威逐步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

教師關注的不僅是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更注意學生的個性是否得到了彰顯,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否得到了整體的培養。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樣,通過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師生之間共同學習、平等交流的民主關係將逐步形成;教學過程將從禁錮走向開放,教師不再完全依賴於教材,而是通過挖掘、補充和整合相關的課程資源來組織教學,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合作、**的學習形式在教學實踐中將得到充分的體現。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共同**會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的**知識,由個體學習變為合作學習,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以往單純的聽教師講變為與老師學生交流合作,共同**,」「學生說真話、實話、心理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這無疑為老師的如何教和學生的怎樣學指明了方向,而如何在當下進行有效的作文教學呢?我的做法如下:

一創設美的課堂,溝通學生的心靈情感。

心理研究表明:寬鬆、民主和和諧的氣氛,能使學生產生親和力和積極的情感。作為語文教師,利用語文課獨有的優勢,創設美的情境,撥動學生心靈深處共鳴的弦,彈奏語文課堂和諧的音符。

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不一定是老師講評,學生寫作,單純發一兩張資料。面對幾張白紙,學生不是撓耳做沉思狀,就是翻看資料苦苦思索,文思往往就會敏感的關閉。作為主導的教師,必須導之有方:

導其動腦思考,動口表述,動眼**,動手寫作,讓學生的眼、耳、口、心甚至鼻這些感官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

比如:有一次高三作文話題訓練「人與自然」。應該說這方面的資料很多,學生對這方面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都距離自身遙遠而缺乏真情實感。

星期五兩節連排的作文課,我把他們帶到多**教室,讓學生**影片《後天》:當罕見的飄雪出現在印度,當雹災重創日本東京,當龍捲風橫掃美國洛杉機,當大水排山倒海般地衝入紐約市,當自由女神像手中的火炬被冰封住變成了「冰淇淋」,當萬噸巨輪隨著水流駛進街道……學生張大了嘴巴,兩隻手不自覺地揪住衣角,被片中所呈現的毀滅性大災難所震驚,看完影片甚至有些人還驚魂未定地拍著胸脯。剩下的時間,讓學生共同圍繞影片**:

有的學生注意到了影片中父與子之間的親情,有的學生察覺到了災難中人類互助善良的一面,有的學生留意到了不同階層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更多的學生覺醒到了環境惡化溫室效應給人類帶來的影響。很多學生在看後都覺得有話要說,有話可寫。一堂作文課,無須老師絞盡腦汁,學生自然而然把寫作當成了一種內心情感傾訴的橋梁。

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回歸現實、認識現實,這是「雙贏」:一方面讓學生感受不同形式的作文課,激發學生積極性,接近學生,培養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時學生個體方式的成長的愉快和滿足,會沉澱在作文中。

二溝通美的情感,增加學生的人文素養。

作為高中語文教師的我們,不僅僅是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如何**。

在潛移默化感染他們,不僅能豐富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有利於情感的積澱,從而達到積多於內而後能發於外,直至流之於筆端。

首先,利用教材進**感教育。高中語文教材中就蘊含了許多很好的情感例項:如《我與地壇》中史鐵生「死是終究會到來的事」表現出的對生命的思考以及生命內涵的追求催人奮進;《遊褒禪山記》中王安石「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分析的志、力、物三者之間的關係令人折服;《淚珠與珍珠》中琦君「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感受淚珠中蘊涵的真、善、美,懂得要愛和感恩這個世界;……郁達夫曾經說過「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以此來教導學生,讓學生在語文課程中享受美的感覺,積累美的體驗,從而達到美的內化,成為學生內在品格的自然組成部分。

其次,借助語文課程特有的育人功能,結合實際,在實踐中進**感教育。用「帝王蛾」的故事引導他們體味過程的艱辛,用「淒美的放手」感受親情的可貴,用「給每一棵草開花的時間」來勾起他們對生命中弱勢群體的熱愛,用社會熱點話題來讓他們理解正義,激發他們對光明的渴望。

再次,拓展文化形象挖掘深層次內涵,在美的愉悅中,進行跨越時空限制的心靈溝通。語文教材再加以讀本素材,悠久的文明,燦爛的文化,豐滿的人物形象,這些無不在薰陶我們每一位學生,勾起他們心底那抹最敏感的情弦:如蟋蟀、明月融合著鄉愁,如梅、竹、菊松等孕育的氣節,如折柳、長亭、霸橋等組成的離別,如鶯歌、燕語、陽光、春天體現的希望……

三學會美的享受,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劉勰《文心雕龍》有言「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宋代朱熹也曾說「讀得韓文熟,便作出韓文的文字;讀得蘇文熟,便作出蘇文的文字」,這些話不外乎乙個思想:美的文章讀多了,自然就會有自己的思想。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也曾說「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是模仿-創造」。

那麼如何模仿呢,唐代詩僧皎然說「為詩有三偷:其上偷勢,其次偷意,最下者偷語」。所謂「偷』,其實就是模仿,學會巧移他人思想為己用。

利用班主任的身份優勢,讓每一位學生《讀者》《青年文摘》《雜文選刊》,每星期開闢一節專門的閱覽課,讀讀,摘摘,想想,評評……不定期的發一些優美的散文,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學會思考自己,如這學期開始我就發了梁衡的《亂世中的美神》、賈平凹的《讀張愛玲》、《才女---陸小曼》,適當引導讓學生覺得有話想說,特意開設了專題課,引發對生死的哲學思考……

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得到愛國情、責任感、革命英雄主義、愛父母、愛他人等情感錘煉,最終成就了一顆顆善良的心。可以預想,在有意識、有計畫的訓練實踐下,學生將形成穩定的情感素質,而穩定的情感素質將又會極大地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作文教學的幾點做法

在教學 濫竽充數 時,當教師講到南郭先生被齊泯王識破後回到家中慌忙逃跑時,故意不講了,問學生 你們認為南郭先生的命運如何?學生齊聲說道 逃跑了 被抓住了 教師接著問 那麼,請你們開動腦精想一想他的命運到底怎樣?然後再寫下來。通過這些練習,既鞏固了學生以前聽故事時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又開啟了學生的想象的...

提高初中作文教學的幾點做法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語文學習得怎樣,作文可以作為衡量尺度,應當十分重視。實踐證明,什麼時候忽略了作文教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就遠遠提不高,什麼時候重視了作文教學,語文教學質量就會有顯著的提高,我在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對作文教學有著深刻的體會,深感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

中年級作文教學的幾點做法

目前作文教學 高耗低效 是乙個不爭的事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我想主要是 教師對作文能力發展規律的認識不到位,重方法指導,輕生活積累 學生寫作受模式化的東西影響過多,缺乏真情實感 書本或教師規定的一些寫作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脫節。針對這些問題,依據大綱要求,結合中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