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教學反思就是在教育實踐過程中

2021-03-04 05:48:16 字數 1671 閱讀 2757

【**徵集】

**新課程標準下歷史教師的教學反思

武功縣普集街中學

範新選2013.04.13

**新課程標準下歷史教師的教學反思

範新選武功縣普集街中學

心理學研究指出,反思是人特有的一種心智活動,是人有意識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其發生的情境的能力,反思是人思維的一種品質,它使人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的行為和行為的後果,從而更理性、更有目的地開展活動。

教學反思就是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對自身的教學活動過程不斷進行反思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將自己的教學活動作為研究物件,用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標準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知的過程。

那麼,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歷史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又反思什麼呢?

首先,在教學活動之後,教師要對活動的結果與活動開始前自己欲達到的目標進行反思、對比,制定的教學目標哪些實現了,哪些沒有實現,沒有實現的原因是什麼?是目標制定疏漏,還是活動中採用的教學策略不合適?這裡的教學目標既是指課堂中某一環節的單項活動,如某一方案設計、某一討論或某一分組實驗活動的目標,也意指整個一節課或某幾節課相連的乙個較完整的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還包括某一單元、某一學段乃至某一模組的教學活動的目標。

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反思就是在某一教學活動進行後的瞬間,教師對活動效果的判斷,教師根據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學生對所研究問題的參與狀態和在他們身上產生的變化和結果,對活動預期效果的實現程度做出判斷,這種判斷可直接用於對後續教學活動的調整和實施,具備這種判斷和調整能力的教師,我們往往稱之「能駕馭課堂」,而駕馭能力的基礎是及時的「反思」。

教師的課後反思、單元後反思或模組後反思則是一種較從容的回憶、對比和判斷過程,常能進行深入、寬泛的理性思考,反思的結果也較成熟,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也較大,而且能以反思札記的形式進行記錄,供日後進行教學設計和更深層次的反思時參考。所以這種反思的經常與否、透徹與否、悟出結論的恰當與否往往能決定一位教師的成長。

其次,教師的教學反思還應對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本身進行反思,要反思自己制定的課時目標、單元目標乃至模組目標是否與歷史新課程的總體要求一致,是否達到了應達到的目標,是否超越了本學段在該內容上應達到的目標。顯然,這種反思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基礎,需要教師對初中新課程中歷史課程的設定原理有較透徹的理解,能掌握各模組設定的目的、在學生知識結構建構中的作用、具體的教學要求以及它們之間的層次邏輯關係,還要對所選用的教材有較深入的研究,能理解教材在處理每一教學內容時的策略、技巧,以及對三個維度教學目標的落實途徑,理解每一課題或章節在整套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

需要強調的是,在初中歷史新課程中,教師對教學目標反思的標準應是課程目標以及其在各模組、各章節中的分解目標,而不是教師已經習慣了的在傳統歷史課程中相應內容教學上的目標,或某項考試可能要求到的目標,更不是市售習題集、同步練習中所考查到的目標。

第三,教師的教學反思不應僅是「閉門思過」,而還應以教師間的合作、交流、相互觀摩為基礎,與同校教師間、外校教師間乃至外地區教師間的溝通與交流也是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是教學反思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由教學的社會屬性所決定的。不論是根據教學目標對自己所設計的教學活動和策略的反思,還是根據課程目標對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的反思,單純的「閉門思過」是低效的,而參加諸如說課、評課、相互觀摩等形式的教研活動,則是拓展反思成效,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捷徑。

通過觀摩別人的教學,分析別人成功和失敗的原因,通過邀請別人觀摩自己的教學並提出意見,通過交流中真誠的討論乃至爭吵,可以為反思自己的教學提供新的視角和啟示,可以拓展思路、吸收他人的教訓,少走彎路,學習他人的經驗,迅速獲得提高。

資訊科技在教學實踐中的實踐及反思

如果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即使在課堂上用了新技術,但還是以陳舊的教學思維組織教學,這樣的 新瓶裝舊酒 不能叫創新。我們教師還是要問一下自己 這樣的技術應用創新,符合不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是促進了 教 還是促進了 學 抑或兼而有之?技術應用創新應該能向常態教學轉化 創新 剛出現時,確實獨樹一幟,與眾不同...

教學評價在教育教學中的實踐性原則

教學評價對於每位教師來說都不陌生,它伴隨著教育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也是一種教師經常性的 極其重要的教學活動,它存在於每一節課中,每乙個教育的場景中。儘管幾乎所有的教師每天都在進行這項活動,但卻很少有教師清醒地認識到教學評價的意義。所謂教學評價是指教師通過一定方式對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行為表現 學業成績等...

怎樣在教學實踐中踐行公正的教育原則

第二,要 愛無差等,一視同仁 教師不能以自己的私利和好噁做標準處理師生關係,應當給所有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對不同性別 年齡 出身 智力 個性 相貌以及關係密切程度不同的學生能夠作到一視同仁 同等對待。乙個最為常見的現象是,教師往往出於虛榮或其他利害有意無意偏愛一些學業成績好的學生,而相對歧視或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