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階》一課教學反思

2021-03-04 04:32:09 字數 1569 閱讀 8920

剛剛與學生一起學習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因為比較貼近生活,學生基本上能理解文中蘊含的刻骨銘心的親情,而《台階》一課中,作者家庭極端落後的經濟條件離我們的學生要遙遠一些,如何引導學生比較到位的理解主題,是備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記得自己第一次讀到它時,當時的觸動遠遠比《背影》要大。細膩的文筆,質樸的有些口語化的敘述,近乎悲壯的人物刻畫,淒楚、辛酸的氛圍營造,深深地折服了我。

可是,如何教好呢?

我在深入分析教材和學生現狀的基礎上,經過認真思考,大致擬定了 「教學流程」:整體安排是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具體讓學生讀四遍:

一讀課文,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感知父親的形象。二讀課文,找出文中最讓自己感動的細節談談自己的理解。三讀課文,思考如何理解父親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心願卻悵然若失?

對本文的主題該如何理解? 四讀課文,拓展延伸,能結合自己的家庭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堂課下來,有些地方跟自己設想的一樣,有些則讓我感覺比較失敗。根據四次讀課文的情況,我反思了整節課:第一遍讀,按照我的設想,文章敘述的事情簡單而清晰,學生應該很容易概括。

但事實上,很多學生被作者細膩的描寫所蒙蔽,繞不開細節,所以大都概括得很繁瑣。於是我不得不提示他們:文章以什麼為線索?

——台階。要求抓住文眼概括。所以這個環節消耗的時間比預想的要長。

讀第二遍時,我引導學生簡單跳讀,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或最有觸動的細節再細讀,並談談自己的理解。大部分學生找到了第五和第二十七自然段,這都是較典型的片段。第五段多角度的描寫,二十七自然段反覆的渲染都很有可讀性,我於是指導他們反覆閱讀,效果較好。

到了第三遍時,學生對前乙個問題基本能理解,但到主題的把握時出現了問題,無論我怎麼引導,學生的理解總是停在表層,我想:學生鑑賞能力的提高也是乙個從認知到感悟的過程,只有讓他們多接觸一些更高一級的鑑賞,才能拔高他們的視野。在這個環節,課堂教學已經完全背離了原先的設想,教師又回到了講解者的老角色。

我又一次感覺到了課堂教學預設性和生成性的差異。但是同時我也在思考:新教改後出現的教師普遍性的對學生的所有回答一概讚賞有加,不敢輕易否定,這固然維護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一味褒揚,對學生來說究竟是利多還是弊大呢?

其實,教師恰中肯罄的評價,對他們或許會更有借鑑意義。我們或許沒有必要從乙個極端走向另乙個極端。

最後乙個環節,我以為一切將會水到渠成,學生一定會侃侃而談,但實際情況卻不理想,可能是現在的生活條件愈來愈好,學生對父母肩上的責任感受又不深,所以對父母的艱辛體會到的不多,當然其中也不乏驚喜,有乙個從諸由來借讀的學生講起父母為自己上學四處奔波,辛苦耕勞作,真實動人。

回顧整堂課的教學,應該說基本上完成了我的教學目標。但是我也發現,雖然學生思維活躍,感情投入,對父親的人物形象有了較深的體驗。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悟力顯然還遠遠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對作品的賞析很多都是膚淺的、片面的;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情感衝動很大程度上還**於教師的引導。

因此,讓學生的情感衝動成為一種自覺行為還將是自己以後教學中的重點。課後,為了彌補缺憾,我又選了幾篇較為感人的短文與學生一起研讀。並讓學生以父親或母親為素材寫作一篇真實感人的文章。

希望藉此更好的落實情感目標。

我在想,學了《背影》,又讀了《台階》,對學生是否有觸動?學生會比以前更懂事了嗎?如果他們能有點滴的變化,這段時間的教學就不僅是教學上的收穫,也算是對父母們的一種告慰吧!

本文源自

最後一課教學反思

很快,一節課過去了,但回顧這一節課的收穫如下 1.本節課我充分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爭取讓更多的學生發言,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穫。有所提高。體現了新課改中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式,由傳統的教變成學生自主的學。2.從教學內容上,本堂課,我重點放在分析韓麥爾先生的人物形象上,並通過閱讀文字,從文字中獲取資...

最後一課教學反思

魏天發 最後一課 是都德的著名短篇 由於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了解法國文學的教材。無論是老教材還是新教材,這篇文章都被選入初中課文。這篇課文教了無數遍,但是每次教完後都有很多遺憾。1.匯入課文。2.簡介課文的寫作背景。3.學習生字。4.理...

《荷花》一課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因此,閱讀教學的整體構架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語感為核心,以指導讀書活動為 經 以字詞句段的訓練為 緯 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必須堅持 重感悟 重積累 重運用 因此在教學 荷花 第一課時,我注重圍繞上述教學理念開展教學過程。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