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導論第三章重點總結

2021-03-04 02:36:51 字數 3240 閱讀 9698

第三章心理的環境基礎

第一節環境的內容

一. 什麼是環境

環境的指與有機體發生聯絡的外部世界

自然環境:包括有機物的各個組成因素如大氣、稅、動植物、土壤等

環境可分為

社會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教育環境、倫理環境。文化環境等

物理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因素外還包括人為的物理環境如人際空間、建築物等

心理學區分了

心理環境:指人與人、人與物相互作用時所形成的環境

二. 環境對心理的普遍制約作用

環境對人的心理與行為的普遍制約作用,首先表現為心理機能是對環境適應的結果

環境對心理與行為的普遍制約作用還表現在自然環境與人的互動作用方面

環境對心理與行為的普遍制約作用還表現在社會環境和人的相互作用方面

環境制約著行為,行為又會導致環境的改變

三. 心理學家關於環境的理論

(一) 格式塔心理學家關於環境的理論

地理環境:現實的環境

考夫卡認為,環境

行為環境:個人意想中的環境

他還認為,行為是受行為環境調節的

勒溫提出了動力場理論

評價:考夫卡和勒溫的生活空間論都把個體的心理因素注入到客觀環境的作用過程中,強調環境的作用取決於人的心理因素,強調人對環境影響的行為反應的主動性,這無疑是合理的。但是,他們片面強調個人心理因素的實在性及其作用,則有失偏差

(二) 布朗芬布倫納的社會生態理論

布朗芬布倫納把個體的社會生態系統劃分為五個子系統:

(1) 微系統

(2) 中系統

(3) 外系統

(4) 大系統

(5) 長期系統

第二節自然環境

一. 空氣質素與心理

(一) 氣溫

安德森夫婦研究發現,攻擊隨氣溫的公升高而增多,但氣溫增到一定的點時,

即使超過這個氣溫,攻擊行為也不會隨溫度的公升高而增加

(二) 空氣汙染

空氣汙染至少造成三大危害:

(1) 它直接威脅到動物和植物的健康

(2) 它通過大氣層的變化和氣候的改變從根本上影響人類生存的環境

(3) 它的潛在影響是通過腐蝕破壞我們的建築物

二. 雜訊與心理

雜訊是指一種非週期性的、無組織的、無定型的聽覺刺激

判斷乙個聲音是否為噪音,有三個維度:強度、可判斷性、可控制性

三. 社會密度

高社會密度的影響:

(1) 使人們感到空間太小,產生擁擠感

(2) 使人們產生過度刺激,導致感覺超載,令人煩惱

(3) 使人們感到自由選擇受到限制,喪失了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導致憤怒與攻擊行為

(4) 使人們產生擁擠歸因錯差,即當人們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環境中的其他人時擁擠感少一些,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環境中的其他人時就感到特別擁擠

四. 自然災害的影響

災難症候群的三階段行為模式:

第一階段,受害者呆若木雞,眩暈,察覺不到身體受到的創傷與危害,可能漫無目的的徘徊

第二階段,受害者任然很被動,不能去做甚至很簡單的事,但能遵照指示去做

第三階段,受害者變得焦慮和憂鬱,很難擺脫恐懼,難以集中精力,常常一遍又一遍地講述災難中的細節

災難後壓力障礙的主要症狀:

(1) 對周圍事物麻木不仁,對早先的活動缺乏興趣,孤獨,退隱,意志消沉

(2) 在記憶中與夢裡反覆出現受災時的場面

(3) 焦慮

第三節文化傳統與拷貝世界

一. 文化傳統

(一) 文化的多樣性

民族文化是乙個民族經過世世代代積累起來的

民族文化是民族心理形成的原因

當社會的某一群體形成一種既包含民族的一些主文化特徵,也包括那些獨特的文化特徵的生活方式時,這種群體文化稱為亞文化

亞文化對亞群體的影響是形成亞文化群的心理特徵

從不同維度分析文化的多樣性:

(1) 規範:對法律的認同度

(2) 文化的複雜程度

(3) 主動性——被動性:注重如競爭、進取和自我實驗——注重如反思、讓出主動權和合作

(4) 榮譽感

(5) 集體主義——個人主義

(6) 縱向關係——橫向關係:等級制度森嚴,統治集團的權威者決定大部分社會行為——較多社會行為是人人平等

(二) 文化的共同性

跨文化心理學研究發現,文化差異性下有「內在統一性」

人類文化是人類心理產生的決定條件

人類文化使人類的心理與行為具有共通性

二. 拷貝的世界

指由電視、網路、書、報紙、廣播、電影、光碟等大眾傳播**所構成的精神世界

傳播對大眾受傳播這心理與行為的影響有以下幾個方式

(1) 為受傳者提供支援其固有立場、觀點和行為的相關資訊

(2) 巧妙的將一種新觀點或行為為同為受傳者原有的價值觀和需要聯絡起來

(3) 為受傳者提供證明其基於某種需要和固有觀念而採取行動的正確性

(4) 提供相關資訊,把受傳者的固有立場同新發生的事件聯絡起來,對行為起引導作用

(5) 在爭議不大的問題上,重複傳播固定觀點與相關資訊,直接改變受傳者的行為

(6) 向受傳者人群倡導乃至直接制定出一套行為規範,形成某種特定共有的文化規範

第四節社會影響

一. 從眾與服從

(一) 從眾

指個人的觀念和行動由於群體直接或隱含的引導或壓力而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的傾向

從眾的原因:

第一我們對規範的社會影響

第二我們對資訊的社會影響

我們價值觀影響著從眾行為

(二) 服從

指個體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下而做出某種行為的傾向

二. 團隊影響

(一) 社會促進

指個體因他人在場而提高活動效果的現象

(二) 社會懈怠

指在團體中由於個體成績沒有被單獨加以評價而是被視為乙個總體時所產生的個體努力水平的下降現象

(三) 去個性化

在大規模的、互不相識的人群中——無論他們高興的或者憤怒的,人們常常意識不到他們的個性

第五節**、風俗和時尚

一. **

**即「公論」或公眾意見,是指人們在共同關心的有爭議問題上多數人意見的總和

**對個人的心理與行為所產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1) **是一種行為指導

(2) **是一種社會力量

(3) **是一種社會壓力

二. 風俗

指社會上自然形成的、多數人長期遵行的一種行為方式

風俗是借助自然形成的社會力量對其社會成員的行為起調節作用的

三. 時尚

時尚或流行是人們一時崇尚的樣式

特點:反傳統性;一時性

職業教育心理學第三章

第3章 學習理論及其在職業教育中的運用 知識目標 行為主義 認知主義 建構主義等學派理論的核心思想 一 學習的概述 1.學習 學習是由於經驗所引起的行為或思維的比較持久的變化。實質上就是學 思 習 行的總稱。廣義的學習包括人類和動物的學習,狹義的學習單指學生的學習。2.特點 a 學習源於經驗 b 學...

第三章發展心理學知識

第一節概述 第一單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教材 一 心理發展的內涵 發展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的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 廣義的發展心理學 心理的種系發展 心理的種族發展和個體心理發展 狹義的發展心理學 個體發展心理學 心理的種系發展 是指動物種系演進過程中的心理發展,研究它的學科領域是比較心理學也稱動物心理學。...

第三章 心理學的發生與發展

第一節 動物心理的發生與發展 1 反映 指乙個物體受到外界的影響,以某種狀態的改變來回答外界的影響。它是無生命的 2 感應性 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動狀態的變化對外界的影響作出反應,以維持新陳代謝正常進行的能力。感應性是有生命的標誌。第二節 人類心理的發生與發展 1 人類心理的發生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