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基礎第三章社會中的自我

2021-03-03 22:07:44 字數 2478 閱讀 5356

社會自我(social self)是指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認的自我方面,屬於個人的社會特性自我。

精神自我(spiritual self)是指我們內部的心理自我。

3、個體自我、關係自我和集體自我

4、過去自我、現在自我和未來自我

從時間維度上,可以將自我分析為過去自我、現在自我和將來自我。三者分別指個人對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在生理、心理、行為和社會特性的認知和評價。

第2節自我的發展

1、主體自我的發展

自我意識是主體自我的基礎。巴特沃思把自我意識分為三個方面:

(1)自我-非我辨別(能夠把自我與他人及外部世界區分開來);

(2)意志感(能夠理解我們能夠控制某些事情,但不是全部);

(3)知覺到自我隨時間變化而保持一致的特性(能夠理解我的存在具有穩定性)

嬰兒的模仿一向被認為是主體自我發生的乙個重要標誌。

2、客體自我的發展

(1)嬰兒期(出生至2歲)

(2)幼兒期(3—6歲)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指人們對自己的認知、感受和態度的總和。

最早納入幼兒自我概念的是年齡性別和評價維度。

(3)兒童期(7—11歲)

首先,兒童的自我描述變得較概括了。

其次,兒童期的孩子還能夠採納他人的觀點,並會用他人的眼光來看待他們自己。

(4)青少年期(12—18歲)

兒童和青少年自我描述的發展

3、自我認同感的形成

自我認同感(identity)是個人對於自己是誰、將要走向何方、在社會中處於何種地位的一種穩固而連貫的知覺。

馬西亞設計了一套結構訪談來調查美國青少年的自我認同感的形成。他根據青少年對於職業、宗教意識形態、性取向以及政治價值的**多少和確定程度,將青少年分為四類認同水平,即認同感混亂、提前結束、延緩償付、認同感獲得。

(1)認同感混亂。這類青少年對認同問題不做思考或無法解決,對將來的生活方向彷徨迷惑,不知所措,沒有確定的目的、價值和打算。

(2)提前結束。這類青少年得了自我認同感,但是這種認同感並未經歷在尋求最適合自己時體驗的危機,而是過早盲目地承諾。

(3)延緩償付。這類青少年經歷著埃里克森所說的認同感危機,正主動提出生活價值的問題並尋求答案;也就是說,正在積極探索自己的價值取向。

(4)認同感獲得。這類青少年通過對自己的特性人生目標、信念、價值的探索,確立了個人的承諾,解決了認同問題。

後來的許多研究表明,自我認同感的形成要花一些時間,大約到大學期間,青年人才能從混亂或提前結束水平進入延緩償付水平,然後到達認同感的獲得。

下面四種因素會影響青少年認同感的獲得:

(1)認知發展狀況。

(2)教養方式的不同。關愛和民主的教養方式不但有助於兒童的學業成就,增加其自尊,也與青少年獲得健康和恰當的認同感有關。

(3)學校教育的影響。

(4)社會文化的影響。

第3節知覺到的自我控制

1、自我效能

(1)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與成因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個體對現實特性目標所需要的組織和執行行為的能力的信念,或者說,是個體對自己在特性領域內的能力或有效性的信念。

根據提出這個概念的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

(1)決定人們對生活的選擇,以及對該活動的堅持性。

(2)影響人們在困難面前的態度。

(3)影響新行為的習得和已習得行為的表現。

(4)影響活動時的情緒。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1)個人自己的直接經驗。

(2)替代性經驗,即效仿他人所取得的成功。

(3)鼓勵性的談話或對某個特定行為的反饋。

(2)教師效能感

教學效能(teaching efficacy)是指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能夠克服環境的影響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信念。

教師效能(teacher efficacy)是指教師對自己能夠積極發展學生能力的評價,即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學生的技能技巧的信念。

2、控制觀

控制觀(locus of control)是指個人日常生活中對自己與周圍世界關係的一種觀念。有一類人相信個人的命運石由自己掌握的,即把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將失敗歸因於自己的疏忽,這種人稱為內控者;另一類人相信個人的命運是由外部因素控制的,即把成功歸因於幸運,將失敗歸因於他人的影響,這種人稱為外控者。

內外控傾向的形成:

(1)首先,個人的內外控傾向與其父母有關。

(2)其次,個人的內外控傾向也與學校教育有關。

(3)再次,內外控傾向還與人們怎樣對成敗進行歸因有關。

3、習得性無助與自我決定

(1)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learning helpessness)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在動物實驗中總結出來的概念。

兒童習得性無助解決辦法:

(1)首先,要加強歸因訓練,以改變兒童的習得性無助觀念。

(2)其次,要正確運用表揚與批評。

(2)自我決定

自我決定(self-determination)是指人們對自己選擇和決定做什麼和怎樣做的心理傾向。

第三章心理學基礎知識與應用

第一節梅奧的霍桑實驗及人群關係理論 1 簡述梅奧和 霍桑實驗 答 人際關係學說是梅奧在 霍桑實驗 中提出來的。霍桑實驗 是從心理因素 經濟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入手研究的。霍桑實驗 推翻了科學管理學派所謂用金錢和嚴格分工制度所能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夢想,強調了對工人的尊重與溝通,聽取他們的...

第三章 心理學的發生與發展

第一節 動物心理的發生與發展 1 反映 指乙個物體受到外界的影響,以某種狀態的改變來回答外界的影響。它是無生命的 2 感應性 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動狀態的變化對外界的影響作出反應,以維持新陳代謝正常進行的能力。感應性是有生命的標誌。第二節 人類心理的發生與發展 1 人類心理的發生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勞...

心理學導論第三章重點總結

第三章心理的環境基礎 第一節環境的內容 一 什麼是環境 環境的指與有機體發生聯絡的外部世界 自然環境 包括有機物的各個組成因素如大氣 稅 動植物 土壤等 環境可分為 社會環境 包括經濟環境 政治環境 教育環境 倫理環境。文化環境等 物理環境 包括自然環境因素外還包括人為的物理環境如人際空間 建築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