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膝關節置換圍手術期的護理

2023-02-15 21:51:04 字數 2331 閱讀 8218

朱秀華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退行性變為主的疾患,其顯著的症狀是膝關節疼痛,並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其發生與年齡、肥胖、關節損傷、遺傳史等有關,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人工全膝置換術是一種療效十分確切的手術,術後優良率大於90%[1],通過有效的手術**及良好的圍手術期的護理,可明顯緩解關節的疼痛、矯正關節畸形,改善患膝功能狀態、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術前護理

1 心理護理

良好的心理狀態是保證手術成功的前提。全膝置換患者大多為老年人,由於膝關節長期疼痛、功能障礙、對手術**的認識不足以及對環境適應能力差,常會出現以下幾種態度。一種是焦慮、恐懼、孤獨,針對這種心理狀態,我們主動熱情的接待、親切自然的介紹病房環境,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病友關係,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

另一種是對手術期望過高,盲目樂觀的認為術後膝關節功能可以立即恢復,對這種心理狀態,我們通過**,健康處方向患者講述**過程及**鍛鍊方法,使患者認識到只有通過有效的功能鍛鍊才能提高手術效果。第三種是患者對手術持懷疑態度,針對這種心理狀態,我們主動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的必要性,介紹本科的技術力量,對該疾病的診療水平及特點。介紹患者與同類手術患者交談,了解診治效果,消除顧慮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迎接手術。

2 功能鍛鍊的指導

術前鍛鍊的目的是讓患者了解**的程式,掌握鍛鍊方法,為術後的功能鍛鍊打下良好的基礎。首先應加強患肢股四頭肌的靜力性收縮,要求股四頭肌每次收縮保持5 s~10 s,每10次為一組,每天完成5組~10組。患肢直腿抬高鍛鍊,要求足背背屈,膝關節伸直,直腿抬高,維持10 s,每10次為一組,每日完成4組~5組。

此外,還應教會患者使用拐杖,為術後執杖行走作準備。

3 常規術前準備

協同醫生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了解患者手術耐受性。指導患者深呼吸、咳嗽及擴胸運動以鍛鍊肺功能。合理調配飲食,加強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

訓練床上大小便,正確抬臀以防壓瘡。術前1 d常規備皮、備血、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3 術後護理

1 生命體徵的觀察

術後回病房後,給予持續多功能心電監護,嚴密觀察生命體徵變化,警惕出血量過多,血容量不足等表現,生命體徵平穩後可撤離心電監護。

2 患肢的護理

術後密切觀察患肢的血液迴圈、**溫度、顏色、感覺等,以防止出現下肢血液迴圈障礙或神經受損的情況。指導患者保持患肢伸直位,避免術後疼痛性關節屈曲攣縮,丟失伸直角度。

3 體溫的監測

術後每6 h測體溫一次。患者在術後1 d~3 d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體溫多在37.5 ℃~38.

5 ℃(腋),一周內可恢復正常。如體溫持續在39.5 ℃(腋)以上,應注意觀察有無感染徵象,遵醫囑檢查血常規白細胞計數,正確使用抗生素,積極採取有效的物理降溫措施,如溫水擦浴、應用冰袋、多飲水等方法以促進體溫的恢復。

4 疼痛的護理

疼痛可引起內分泌紊亂,分解代謝增加,消化能力下降,食慾減退,影響睡眠。疼痛劇烈時可出現恐懼心理,懼怕活動,拒絕功能鍛鍊。為了患者早日**,我們應做好疼痛護理。

術後常規放置鎮痛幫浦2 d~3 d,鎮痛幫浦撤離後給於西樂葆、莫比可、散利痛等口服止痛藥,指導患者聽輕**、閱讀、看電視等方法轉移注意力。同時應為患者創造安全舒適的環境,關心、理解患者,與患者討論疼痛,提高對疼痛的認識,使之以平靜、輕鬆、積極的態度對待疼痛。

5 指導功能鍛鍊

早期功能鍛鍊,可促進肢體功能恢復。鍛鍊時應遵循個性化原則,訓練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以不引起患肢不適為宜。

3.5.1 術後第1周

術後24 h,患肢股四頭肌及小腿前後肌群靜力性收縮,每次保持10 s,每10次為一組,每天10組。踝幫浦運動,踝關節的背伸、屈及環繞,每15次為一組,每天4組。通過股四頭肌和小腿肌群的靜力性舒縮及踝幫浦運動,可促進靜脈血液回流,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這對於全膝置換術後是非常重要的。

術後第2天,應用持續被動運動(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機給予患肢被動伸曲運動,起始角度範圍為伸0°,屈30°,每天2次,每次30 min,逐次增加5°~10°,在一周內盡量達到屈膝90°。在術後第3天至第5天時鼓勵患者下地,借助助行器先練習站立,適應後再行走。

3.5.2 術後第2周

加強患肢肢體不負重狀態下的主動運動,改善關節主動活動範圍,cpm機使用角度增加至90°~120°。鼓勵患者下床,扶拐行走,並將肢體重心逐漸向患肢過渡。並在床上做直腿抬高運動,每次滯空時間約10 s,每天不少於50次,以增強股四頭肌肌力,增強下肢穩定性。

3.5.3 術後第3周

繼續主動直腿抬高運動鞏固以往訓練效果,恢復患肢負重運動。訓練患者平衡能力,進一步改善關節活動範圍。利用拐杖練習行走,逐漸脫離拐杖。

4 總結

人工全膝置換術有較大的手術創傷。充分的術前準備,嚴格細緻的術後觀察,正確有效的功能鍛鍊才能確保手術成功以及膝關節的功能恢復。本組35例42膝均未發生切口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所有患肢都獲得屈膝90°以上的關節活動度,均步行出院。

膝關節置換手術注意事項

10年優良率已達90 以上 手術技術要求高,和人工全髖關節 置換術不同,前者可允許5 10 甚至 20 的誤差,而後者只要5 的誤差就能明顯影響手術效果 10 誤差可能產生毀滅性後果 術前準備 膝關節x線片,包括站立前後位 側位和軸位適當的內科和麻醉科評估 術前評估與設計 術前使用抗菌素 手術要求 ...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手術配合

中圖分類號 r68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2 3783 2012 09 0209 01 全膝關節置換術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是膝關節疾患晚期的常規手術之一,通過安全的功能重建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疼痛,是安全的臨床手術之一,具有風險低,成功率高的特點,90 ...

關節鏡手術治療膝關節疾病的整體護理

作者 葛蓓 中國實用醫藥 2010年第13期 關鍵詞 關節鏡 護理 膝關節疾病 膝關節是人體活動及負重的重要關節,出現活動障礙,會直接影響到生活質量。目前,關節鏡已經成為膝關節疾患診斷和 的重要手段,高質量的關節鏡術前準備及正確合理的術後 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關鍵,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