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應對措施 一

2023-02-06 22:48:05 字數 2319 閱讀 8406

摘要從確定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戰略,加強國際交流,開創國際合作辦學,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等四個方面闡述了我國高等教育應對教育國際化的措施。

關鍵詞高等教育教育國際化發展對策1確定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戰略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我國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別在留學生教育、合作辦學等方面有重大的突破。但我們更應看到在實施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我國高等教育與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相差甚遠。因此應放開眼界,面向未來,應當機立斷確定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戰略。

一方面是發展我國高等教育,另一方面是使我國高等教育為國內的經濟建設更好地服務。因此應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確定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戰略。

1.1樹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觀念

更新陳舊、傳統的思想觀念,是我國加快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前提。在經濟全球化的程序中,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趨勢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抵擋不了的世界潮流。我們必須主動地去迎接它、適應它,而不是游離之外,不可以消極抵制。

加入高等教育國際化行列後,一方面可以給我國帶來巨大的市場和教育資源,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對外開放我國的教育市場和教育資源,吸引更多的外國留學生,推動我國的經濟和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21世紀各國高等教育的重要職責就是培養具有全球公民意識的未來一代,沒有國際化的視野將難以勝任。

1.2在發展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要維護教育主權

維護教育主權是發展高等教育首先應考慮的問題,因為只有維護教育主權才能確保高等教育取得發展。因此在高等教育國際化中強調教育主權觀,是建設具有本民族特色高等教育體系的基本原則。故在實施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首先堅持中國共產黨對高等教育的領導。

其次是高等教育應堅持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明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宗旨。

1.3對我國高等教育機構應合理規範、分類指導

對於以創新性高層次人才培養為主、科學技術研究在學校工作佔很大比重的大學,由於已具備參與教育和科技的國際競爭的條件和實力,在教育和科技的國際舞台上非常活躍,在知識創新等方面對國外的同行具有強大吸引力,因此應該由國家規劃管理,使之成為中國推動教育國際化乃至世界教育國際化發展的主力軍,從而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名牌高校;對於以本科教學為主、具有碩士生培養能力、個別專業能培養博士生的地方和專業性的這類大學,主要由各省市自治區規劃管理,應該創造條件,發揮他們的學科優勢和辦學特點,使之積極參與教育國際化活動,以求提高他們的教學和科研水平及不斷提高參與國際競爭的整體能力與水平;對於以4年制本科生培養為主的這類大學,由於其辦學比較靈活,學科、專業在地方上有較廣泛的適應性,在發展國際化的過程中,主要是開展一些人員交流,包括派遣留學人員、聘請外國專家和外籍教師等,加快課程國際化的程序,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具有參與未來國際活動和國際競爭的能力,主要由各省市自治區和中心城市規劃管理;對於以職業教育為主、兼顧兩年制教育的這類高等學校,主要服務於本地區,應該進一步增強開放意識,增加教師與國外的交流與交往,在教育和教學改革中追蹤教育國際化資訊,體現教育國際化精神。

1.4建立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

我們在發展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面臨著同外國著名大學爭奪優秀生源和拔尖人才激烈競爭的不利局面。而當今世界強國,無一不擁有全球的一流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吸引了大量的外國留學生和訪問學者,是各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主體。

世界一流大學以一流的生源、優秀的師資、先進水平的學科、高水平的科研、廣泛的國際聯絡、一流的管理水平等吸引國外學者,服務於國家的經濟建設。中國是高等教育大國,但不是高等教育強國,必須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提高國家綜合國和國際競爭力,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使我國盡早成為世界高等教育強國。***同志在跨入新世紀的關鍵時刻,在北大百年校慶上正式提出「我國要有若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

」2加強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交流

國際交流實質上是一種國際服務**輸出,也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具體體現和發展趨勢,它為學校開展國內外的校際交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高校應充分利用國際組織中對我國有利的一些規劃和外國對全球開放的教育資源,通過多種渠道,加強交流與合作,提高利用國外的優質教育資源,擴大國外學生來華留學的規模,推動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學生交流、教師交流,廣泛採用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最新成果來培育本國的人才,讓人才懂得交流與溝通,具有良好的國際意識,具備較強的調節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適應我國經濟全球化對人才的需求。

加強學術交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3年在《關於高等教育的變革與發展的政策檔案》中提出的「國際合作」是世界學術界的共同目標,而且還是確保高等教育的工作性質和政策所不可缺少的條件。高等教育在知識的發展、轉讓和分享方面發揮了主要作用,因而學術上的國際合作要為全面開發人類的潛力做貢獻。開展學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有助於吸取國際先進的科研手段與方法,特別是迅速地站到學科理論的前沿,及時掌握最新的研究動態和走向,這對於避免科研的盲目性及調整科研的方向和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學術差距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加強國際學術交流的形式有多種:如加強國際學術研討會、交流會,以課題為中心召開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等。

南韓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序中的學生流動

作者 朴英娥徐幸我 世界教育資訊 2014年第13期 摘要 雖然南韓近年來在教育領域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南韓本土大學在國際化水平和競爭優勢方面仍然落後於一些國外大學。南韓面臨在國際教育市場中所佔份額很小,教育服務 差大,留韓學生 國及所學專業過於集中等問題。總體而言,南韓高校的國際化水平較低,這促使南...

分析我國的會計體制如何應對國際化的挑戰

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方面都與國際接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會計準則國際化是大勢所趨,不容更改。根據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現狀來說,會計體制的國際化程序不會一帆風順,勢必在國際化過程中遇到巨大的挑戰。面對國際化的挑戰,需要結合我國國情去提出一系列相應的應對措施。然而國際化的趨勢已經確定,並...

轉軌時期我國會計的國際化與國家化

轉軌時期會計國際化國家化關於會計的國際化與國家化問題理論界已有很多討論,但緊密結合中國現實國情即處於轉軌經濟這一特殊時期的很少。本文擬對轉軌時期我國會計的國際化與國家化做進一步 一 會計國際化是一種必然趨勢會計國際化,又稱會計國際協調 國際會計協調或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等。無論哪種提法,其基本涵義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