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危機與消解

2022-11-28 00:51:06 字數 5036 閱讀 1286

文章**: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3年第5期作者: 俞冰劉標許慶豫

摘要:本文梳理了現代性思想的歷史沿革,**了現代性思想的歷史進步意義及其負面性質,分析了其與人類社會現代化過程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賦予現代化過程的雙重性質。文章基於現代性與現代化的關係及其多重性質,闡述了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內涵與過程,解釋了高等教育現代化過程面臨的危機及其原因。

最後分析了消解高等教育現代化危機的設想:應當吸收哈貝馬斯交往理性的思想和觀點,重新確認高等教育價值觀念,改革高等教育的相關體制,使高等教育現代化實踐更為順利,面向人類奉獻更加豐富的價值與意義。

關鍵詞:現代性;現代化;高等教育現代化

高等教育現代化是整個社會追求的巨集偉理想。這一偉大理想包容著高水平的大學、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水平和與之相互助長的發達的經濟實力,以及建築其上的整個民族的興盛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然而,需要清楚的是,高等教育現代化內涵和效應是什麼;隱於高等教育現代化背後的觀念基礎和理論基礎是什麼。

唯有如此,我們在追求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實現期望與結果相一致。理解高等教育現代化,需要先行思考與**支撐人類社會現代化過程的理論和觀念,梳理現代化過程的主要內容和表現,這將引導我們全面客觀地把握高等教育現代化過程,並科學地實踐高等教育現代化。

一、現代性的基本內涵與侷限

現代性思想是人類社會現代化的思想源頭和啟動按鍵,而現代性思想體系是啟蒙運動的產物,秉承了啟蒙運動對於世俗化生活、理性主義精神、自由主義思想的追求。啟蒙運動用人類的理性批判中世紀宗教思想,用人類的理性取代了神的意志;提倡以人為本的精神,即個人擁有不可剝奪的、神聖不可侵犯的生命、自由與財產的權利。啟蒙精神及其發散的人的理性和人的主體性思想實際上構成了現代性理論的核心內容。

正如福柯所說,「現代哲學就是這樣一種哲學,它正在試圖回答著兩世紀前如此魯莽地提出的問題:什麼是啟蒙」[1]。

毫無疑問,啟蒙運動和現代性理論促進了人思想的解放、社會執行軌跡的革命和社會的巨大進步。然而,在歷史的沿革之中,誕生於啟蒙運動的現代性理論和社會的現代化實踐,逐步暴露出其與人自身對立的消極效應。正因為如此,人們開始梳理、反思和批判現代性理論和現代化實踐。

吉登斯與哈貝馬斯是兩位明確主張人類仍未完成對自身處於其中的現代性的思考與把握的學者。吉登斯認為現代性是指產生於17世紀的歐洲,並且在之後的歲月中,在全球範圍內產生影響的社會生活模式或社會組織模式。在吉登斯看來,現代社會制度在形式上異於一切傳統秩序,是獨一無二的,是一種與傳統的「斷裂」。

在這個意義上,現代性意味著一種與傳統對立的現代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是一種制度性的革命。現代性帶來了社會****的全球化,啟發人們追求自我實現。但是,吉登斯認為,人們對現代性的理解「仍然極為膚淺」[2],現代性的主要特性「仍然在黑箱之中藏而不露」[3]。

哈貝馬斯指出,現代性旨在用一種新的模式和標準來取代中世紀已經分崩離析的模式和標準,來構建一種新的社會和時代。[4]把現代性視為一項「未完成的設計」[5],是哈貝馬斯眾所周知的立場。學者對現代性的猶豫、反思和批判,直接根源於隨著現代性產生的人類困境。

在哈貝馬斯看來,業已形成的現代性思想和話語系統,實際上在訴說「現代性的」危機的根源。哈貝馬斯認為,現代性思想是通過對理性的呼喚和實踐獲得了承認和確證。而理性中最根本的核心是「人」的觀念。

哈貝馬斯說,「馬克斯·韋伯的西方理性主義所立足的那個基本概念系統走向式微;於此同時,我們卻認清了理性的本來面目,即理性被揭發為主體性,它既是征服者,又是臣服者。」[6]這是因為,現代性思想消解了上帝的意志,宗教再也不能給出世間萬物的合理性的依據,那就只能由人給出。而有關人的概念,是由純粹的思想即超驗的形上學來提供的。

康德最後論證的「人是什麼」的問題,即現代性哲學的根本問題。「現代性的哲學話語相應地可以視為圍繞著理性人的軸心而展開。」[7]現代化社會正是在這種現代性的人的觀念上構建出來的。

因此,現代性意義上的理性,就是以主體為中心的理性。

主體理性在知識論上強調主體的能動性,認為主體內在的概念工具可以主動地認識外部的現象。知識不再是主體對外部世界被動的反映,而是主體運用思維能力及範疇框架主動認識事物的結果。康德論述的因果性範疇與事物的認識過程的關係就是典型例證。

存在於主體內部的因果性範疇對因果聯絡的外部現象進行綜合,通過假言判斷的形式表現出來,形**類的知識。在道德論上,善良的行為之所以為善也不再取決於行為的結果,而是取決於行為主體本身的動機,動機是善良的,行為才能稱之為善。因此,主體理性便賦予了主體自身強烈的道德意識。

在價值論上,人作為主體,是一切的、最高的目的。

從康德、黑格爾到韋伯,現代性思想一直以理性為其核心。康德高揚主體的能動性,宣稱理性為自身立法,人類的理性可以克服自然必然性的限制,自己立法自己遵守,理性的這種自律性體現了一種至高無上的自由境界。黑格爾也明確地把主體性的自由作為現代世界的原則,主體性的自由表現在對自然規律與對社會歷史規律的把握上,即對「必然」的把握。

這是乙個人從最初的感性意識上公升到把握「絕對知識」的過程。黑格爾比康德更加注重現實,在黑格爾看來,主體性的自由所能把握的本質的東西在國家與社會中也會得到體現,從而使得自由這種主觀的概念落實為實在的權利。在黑格爾那裡,這種觀念與現實的統一構成了合理性的基本內容。

「康德哲學通過對『人是什麼』的命題的回答,直接為『主體性』作出有關理性能力(純粹理性與實踐理性)的肯定,從而為現代性的自我確證問題給出了理性為自然立法、為道德立法的題解,而黑格爾則通過對『絕對知識』亦即本質,說明人們把握真理的過程,亦即展現理性精神的自由本性的過程,從而借助包含著主觀自由與客觀自由的統

一、規律(原則)與行為的統一的『合理性概念,給出有關現代性的自我確證問題的答案。」[8]並在此基礎上使主體性與合理性發生了內在的無法分離的天然的一體化關係。

現代性與現代化無法割裂地發生了天然的密切的聯絡。現代性在價值、目的、合理性等方面的自我確證構成了現代化的前提,使現代性與現代化有機地聯絡在一起。兩者的關係就像理論之於行動。

踐行現代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達成現代性思想目標的過程。現代化的實現過程時刻貫穿著人們對現代性的構想與解讀。布萊克認為,現代性就是在政治、經濟和文化各方面處於先進地位的國家所體現出的普遍特徵,而現代化則是實現這些特徵的過程。

他寫道:「歸根結蒂,所謂現代,就是一種觀念,它給予各種成份以形態。」[9]而人們的觀念直接外化為人們的行為。

換言之,我們怎樣理解現代性,就會怎樣實現現代化。

「現代性與合理性之間的內在聯絡一直都是不言而喻的,今天卻成了問題」。[10]現代性概念從西方理性視野中贏得的現代性的自我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絡一旦消失,我們便可以從後現代研究者的陌生立場出發,對似乎是獨立發展的現代化過程加以相對化。」[11]後現代主義正是基於對這種主體性的解構從而否定現代性的。

現代性發展到後期,變得極其僵化與刻板,人的理性成為上帝,變得「全知全能」,最終走向極端。主體理性滋生的一元、**、霸道及其凌駕一切的思想與行為,直接導致價值**。哈貝馬斯和許多同時代學者,都把主體理性視為造成現代性危機的根本原因,並以此為基點對現代性進行批判。

人們以上帝的意志為權威形成了統一的宗教世界觀,這種世界觀到了現代社會被主體理性取而代之,由此產生的結果便是科學、道德、藝術等多元的價值領域的**和實體理性的解體,即「諸神逃遁」的狀態。啟蒙理性的**雖然帶來了各個價值領域的獨立發展與專門知識的形成,但由於統一世界觀的瓦解,主體理性不得不代替上帝的意志成為不同的價值領域的最高準則。可主體理性把主客體嚴格對立起來,導致主體對外部世界價值與意義漠不關心,而一心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這種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導致了人們以現實的財富、利益為其行動的目的,而漠視信仰、生活的意義和人本身的價值,並且把科學推崇到極致,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可以通過計算獲得的。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切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12]。現代性造成了生命的衰弱、道德理想的淪落和意義的缺失,人的價值被利益遮蔽,現代社會充滿風險且支離破碎。

基於現代性思想發生的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過程,確實革命性地推動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但是,這一過程事實上、天然地內含著與人對立的消極性質。

哈貝馬斯認為,「現代化」一詞是到20世紀50年代才被人們廣泛採用的。「這個術語表示這樣一種理論立場,即它開始討論韋伯所提出來的問題,而且還用社會學的功能主義方法對其加以發揮。現代化概念涉及到一系列的過程,諸如:

資本的積累和資源的利用;生產力的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政治權力的集中和民族認同的塑造;政治參與權、城市生活方式、正規學校教育的普及;價值和規範的世俗化;等等。」[13]在這裡,現代化概念其實是站在系統的角度表述現代性,並使人們看到,現代性思想是如何成為現代化過程,並成為一種社會發展模式的。

因此,乙個社會踐行現代化的過程,完全取決於對人們對現代性的理解。現代性站在哲學的高度,從思想層面上展現現代化過程中現代社會所呈現出的特徵與種種結果。現代化表現為一種經濟、政治、社會、心理或者歷史的發展過程,是一種社會事實的表現。

換句話說,「現代性成為現代這個歷史概念和現代化這個社會歷史過程的總體性特徵」[14]。在哈貝馬斯看來,現代社會的危機主要是權力與貨幣入侵人們的日常生活領域,造成了體系對生活世界的殖民。要解決這一問題,只有從根本上重建生活世界的現**性,才能彌合專家文化與大眾文化的**,形成抵禦體系殖民的力量。

一旦這種現代性得以重建,它便能夠為現代化的踐行指明正確的方向,達成現代化的種種目標。

二、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危機

現代主體理性與工具理性的消極性質在高等教育現代化過程中同樣存在,並使高等教育陷入深刻的危機之中。產生這種情形的基本原因是,高等教育現代化是整個社會現代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高等教育一直是乙個把人們組織在一起、遵守相同的規則與制度、追求共同的目標與價值的研究「高深學問」的場所。在現代性嬗變和危機背景之下,高等教育原有的合法性地位隨之遭到質疑。研究「高深學問」與直接面向經濟提供動力,以及人的發展與社會服務之間的連續性斷裂了,而成為直接的顯性的和共時的對應關係。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人們似乎都在批評高等教育及其現代化過程,卻都感覺內容模糊與空泛的原因之一。

在內容上,高等教育現代化是一種世界範圍內的高等教育發展歷程,是社會現代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領域發生的急劇變革,是指發展中國家有計畫、高效率地學習、借鑑和模仿發達國家世界高等教育,以期迅速改變落後狀況的發展過程。高等教育的現代化涉及到高等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面,包括高等教育的理念、質量、受眾、功能。

高等教育現代化這一動態過程滲透著人們對高等教育現代性的理解。高等教育的現代性規定了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內在價值與發展方向,高等教育現代化踐行過程中的誤區與困境需要通過對高等教育現代性的正確把握與解讀來解決。如同現代性與現代化的關係一樣,人們怎樣理解高等教育的現代性就會實現怎樣的高等教育現代化。

高等教育現代化危機實際上是高等教育現代性的危機,是一種價值危機在現實層面上的反應。這樣的困境導致了人們對價值選擇的迷茫,高等教育現代化踐行之路晦暗不明。

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關鍵領域和主要任務

作者 沈威 讀與寫 教師版 2018年第06期 摘要 高等教育現代化是引領和推動我國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基石,高等教育現代化不但需要我們做到教育思想 理念及價值觀的現代化,同時我們的教育改革要勇於大膽探索 推陳出新。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和目標是 教學實踐探索要做到以人為本,努力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實現科...

制度現代化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質與指向

作者 包心鑑 社會科學研究 2015年第02期 摘要 制度問題是國家治理中的根本問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質是實現制度現代化 制度現代化是乙個在深化改革中不斷完善和逐步定型的過程。確保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權利,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價值指向 民主既是一種國家形態,又是一種國家形式,...

關於教育現代化的幾點思考

作者 杜佳桐 求知導刊 2016年第08期 摘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 2020年 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 教育現代化不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也是國家建設的目標。教育現代化不只是對傳統教育在形式上的超越,更可貴的是它促使每所學校由平庸到優秀,再由優秀轉為...